雞蛋是平常物,可有時也有著特別的意義。我今生中就四次吃到了非比尋常的雞蛋。
生日是母親的苦難日,但卻是孩子的樂日。生日那天要玩,要開心,更得有吃的。
不知道為了什么,也不曉得源于何時,反正父母煮幾只雞蛋成了孩子生日那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吃上雞蛋才是“過生日”的重要標(biāo)志。
小時候家貧如洗,不過再怎么物質(zhì)匱乏,孩子的生日總得過。面條之外,雞蛋就成了最大的期盼和奢侈。
雖然家里喂養(yǎng)了幾只老母雞,但全家的油鹽醬醋和兄弟幾個上學(xué)的書費乃至必要的人情開支(比如探望生病的親友、看產(chǎn)婦等)就全靠它們了。除非來了親戚,母親才會炒上一盤雞蛋。直等親戚走后剩下的才可解解饞。巴望親戚早點回去、祈求親戚不要都消滅掉的心情有多么強烈,所受的煎熬是如何巨大,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
雖然如此,每到生日那天,母親還是忘不了從床后的小甕里小心翼翼地掏出幾只雞蛋,在我還在睡夢中時就煮熟了。我醒來后就看到母親正站在床邊,手中拿著剝好的雞蛋———滾燙的,香氣撲鼻而至。母親微笑著看著我,又叮囑我別燙著和噎著。
這雞蛋,吃得我心熱。
立夏那天,農(nóng)村有個習(xí)俗——給有孩子的人家送上幾只雞蛋(實在沒有雞蛋,鴨蛋或鵝蛋也行)。據(jù)說是能保佑孩子不“疰夏”、健康成長,是對別人家孩子的喜愛,也是一份祝福。
我有一個遠(yuǎn)房伯母,伯父早早地病死,無兒無女的她孤零零地過了幾年,后來進(jìn)了養(yǎng)老院??墒撬磕炅⑾亩紩鸵恍╇u蛋到我家。真不知她的雞蛋從哪里來的。后來母親到養(yǎng)老院探望她,聽同院的老人說,平時偶有親戚去看她帶一點東西,她都舍不得吃,省下來低價賣給別人換得零錢攢起來。立夏前夕再從附近的人家買回雞蛋。
這雞蛋,吃得我心酸。
大學(xué)報到的那天天氣特別熱。我坐在去南京的長途汽車上,又渴又餓。中午停車休息時,別的乘客都下車買吃的或下館子,我仍坐著不動。剝著那些雞蛋,我的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為了湊夠我的學(xué)費、生活費和路費,沒完全長大的豬賣了,圈里的幾只羊還沒到季節(jié),雞屁股就成為主要的出路。這幾只雞蛋也許是母親下了很大的決心煮出的。
這雞蛋,吃得我心碎。
結(jié)婚那天,年逾古稀的母親特意煮了幾只雞蛋送到我的床頭柜上。此外還有蓮子、花生和云片糕。寓意是早生貴子、恩恩愛愛、團(tuán)團(tuán)圓圓、步步登高。母親走時,再三叮囑我們都要吃一點。
那天我們在宴席上已經(jīng)吃了不少的東西,肚子早已撐不住了,但我們還是沒忘老人家的囑咐,輕輕地剝開兩只紅紅的雞蛋,遞到對方的嘴邊,如同喝交杯酒一樣。我倆深情地凝視,相互祝福的同時,心底涌起一股暖流和傷感。我們長大了,可母親很老了。
這雞蛋,吃得我心痛。
選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