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學們討論完正方形的性質之后,便進入練習環(huán)節(jié).我讓同學們把數學課本打開到19頁,看課本上的練習題:
已知:如下圖,在正方形ABCD中,E為BC邊的中點,F在邊CD上,且∠BAE=∠FAE.求證:AF=BC+CF.
我問:“這種題型我們以前見過,大家思考一下,看如何解決?”
很多同學都喊了起來:“截長補短法嘛!”
“怎么個截法?怎么個補法呢?”我反問.同學們都低頭在草稿本上畫著,認真地思考著,教室里出現了短暫的安靜.
“老師,我會了.”第一個打破沉寂的是王振,“在AF上截取AG= AB,再連接EG,EF,然后證明三角形ABE與三角形……”他說得太快,我示意他到黑板前來指著圖講.
他很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如圖 1):“因為AG=AB,∠BAE
=∠FAE,AE=AE,根據‘SAS’得△ABE≌△AGE,所以∠AGE
=∠ABE=90°, 則∠EGF=90°,而∠C
=90°,所以△EGF與△ECF都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據‘HL’可證得△EGF
≌△ECF.”我做手勢打斷了他:“‘HL’的條件呢?”“由△ABE≌△AGE不是可以得到BE=GE嗎?而E是BC的中點,所以BE=CE,那CE不就等于GE了嘛,EF是公共邊??!”王振邊說邊看著我,我點頭示意他繼續(xù),于是他指著圖說:“由△EGF≌△ECF可得CF=GF,所以AF=AG+GF=AB+CF=BC+CF.”我鼓掌,同學們也鼓掌,一致通過!
“老師,我的方法比他的簡單.”王振的同桌宋興旺舉手說.“哦,那你也到黑板前來講吧!”我高興地說.
他在王振的圖上畫了一個垂直的標記(如圖2):“我用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很容易得到EB=EG,再由EB=EC可得EC=EG,然后用‘HL’,下面的證法和王振的相同.”說完很瀟灑地做了個成功的手勢走向座位.我也做了個相同的手勢,同學們都笑了.
“老師,用‘補’的方法也可以!”一個女生的聲音很清脆地響了起來,不用看也知道是成銀.
成銀到黑板上畫了圖(如圖3):“在AB的延長線上截取AH=AF,連接HF,證明△AHE
≌△AFE.” “停一下,你剛才說連接HF,那HF過點E嗎?”我問.其他同學顯然也發(fā)現了這個問題,爭論聲高起來,孫源舉手說:“不直接連HF,而是連接EF,EH.” “好,接著說.”孫源說:“容易證明△AHE≌△AFE,則 HE=FE,又∠HBE=∠C=90°,BE=CE,所以△BHE≌△CFE,所以BH=CF,則AF=AH=AB+BH=BC+CF.”成銀走回座位,也點頭同意孫源的做法.
“老師,這樣做就不如連接FE并延長……”“快嘴張”插話了,我讓他到黑板前來講.“連接FE并延長,交AB的延長線于點H,很容易證得△BHE
≌△CFE,得BH=CF,HE=FE,再證明△AHF是等腰三角形就行了.”“很好,請坐!”我正想結束這個題目,進入下一個問題.
“老師,我還有更簡單的方法.”一個怯生生的聲音傳進我的耳朵,是王歡——一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女生.
我停頓,讓她到黑板前來講,王歡畫好了圖(如圖4):“延長AE交DC的延長線于點H,BE=CE,∠B=∠BCH=90° ,∠AEB=∠HEC,所以△ABE≌△HCE,得∠BAE=∠H,AB=CH,又∠BAE
=∠FAE,所以∠H=∠FAE,故AF=HF,所以AF=HF=CF+CH=CF+AB=CF
+BC.”“這種方法怎么樣?比其他的方法簡單吧!”我?guī)ь^鼓掌,心里估算了一下時間,快下課了.
但是,谷文的舉手打斷了我的想法,這個孩子平時不喜歡數學,甚至有點害怕數學,所以無論如何也得讓她把想法講完.
她在黑板上畫好圖(如圖5):“老師,我的方法和宋興旺的差不多,作EG⊥AF,得∠EGF=∠ECF=90°,先證得△ABE≌△AGE,所以AB=AG,BE
=EG.又BE=CE,所以EG=CE,然后連接GC,則∠ECG=∠EGC,那么∠FGC
=∠FCG,根據等角對等邊,CF=GF,所以AF=AG+GF=AB+CF=BC+CF.”
下課鈴已經響過,但是同學們沒有一個著急的,他們專注的神情真的讓我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