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珠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著名導(dǎo)演,一直聽說臺灣導(dǎo)演侯孝賢電影和小津之間的淵源關(guān)系,侯的電影倒是看過幾部,小津的居然被我錯過又錯過,直至那天朋友借給我一張《東京物語》來掃盲。
正好生病臥床,把手提電腦放到肚皮上看《東京物語》,聽火車隆隆地在肚皮上滾過。畫面是黑白的影像,古老的日本建筑,兩位慈祥老人,開始了一場比緩慢還要緩慢的電影閱讀。
日本人大多性格內(nèi)向,喜怒不輕易溢于言表。電影中印象最深的是聽兩位夕陽夫妻互相說自己“幸?!钡脑?,想想人老了是要識相,不要麻煩小人,要一直自己騙自己,一直對自己說我多么幸福呀,我多么幸福呀。把自己的腦子洗到極樂世界的境界。真的,人生的幸福和悲哀是可以轉(zhuǎn)換的,就看你怎樣思考。
小津電影的拍攝手法很傳統(tǒng),細流潺潺,雅致而溫和,在平靜底下蘊含著淡淡的失落。他主張的大善,是佛教的境界。即使是鞭韃偽善和丑惡,小津也不用尖銳的手段。
《東京物語》故事很簡單,一對老夫妻到東京去看望兒子和女兒,融入城市生活的兒女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自私和計較是鄉(xiāng)下來的父母所不曾想到的,老人謙讓著,隱忍著,裝糊涂著,但是失望終究是失望,隱忍畢竟是隱忍,不能如橡皮似的在腦袋中擦去不快。他們吃了點玩了點就要歸鄉(xiāng),由于心情郁郁,途中母親病了,回鄉(xiāng)后去世。
片子拍得像生活流似的,極其深刻地體現(xiàn)了日本民族那種含蓄、客套、真摯等混合的復(fù)雜特性。其實我是很討厭日本人的虛偽的,猜人心思是累死人的事情。如果說中國人是人心隔肚皮,日本人是隔什么呀,至少是隔堵墻吧?但是也因為有那樣的傳統(tǒng)性格,所以表面上的日本人都是溫文有禮的,平素交際中不會讓你直接很難堪,倒是寧可吃點眼前虧,以后不和你打交道就是了?!稏|京物語》中如果換了中國老人,對于怠慢長輩的不肖子孫早就罵上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輩分排定,天經(jīng)地義,老人要動手打、鬧翻都可能??扇毡救瞬唬麄?nèi)?,承受,沒有怨言,靠你自己覺悟。
這是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1956年拍的電影,當(dāng)時,他已經(jīng)很清楚地看到了,所謂城市化的進程就是人際、親情淡漠的進程。經(jīng)濟發(fā)展,要付代價,每個人有自己的理由,非常無奈。他們家小兒子早逝,守寡的媳婦善良,雖然她過得也很艱難,但是對于遠道來的公婆還是盡了孝心,對照出他們自己兒女的自私。然而,電影的最后,媳婦一番話非常實在,其實她沒有再婚并不是守節(jié),而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而公公婆婆以自己的想法揣測她是為了不忘自己兒子,弄得她非常羞愧,哭了起來。這一筆非常的妙。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再也不能拉回到以前了。傳統(tǒng)道德看上去還很美,其實已經(jīng)日薄西山,千瘡百孔。我們在此時聽到了小津先生沉重的嘆息聲。
就像我們寫文章要一個光明的結(jié)尾一樣,小津先生在最后添了一筆。返東京的火車上媳婦拿出婆婆的遺物,一只老式掛表,若有所思地,好像在暗暗下定決心,將真善美發(fā)揚光大繼續(xù)下去。大師真可愛。
我的朋友中,有很多人喜歡小津的電影,并為之不遺余力地發(fā)揚、光大小津的影響。除了電影中的人文精神之外,我想,人們喜歡小津的另一個理由就是電影的美感。日本式的純凈,簡潔,水墨畫的效果,雖然是很小很破的房間,也能拍出日式尊嚴。人在酷熱之中紋絲不動地打坐,不焦不躁地搖扇子,喝一口茶一口酒都帶著感恩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