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葉春
[摘要]這首詞的上下闋,無論是美人傷春,或蛾眉遭妒,都呈現(xiàn)出美女青春易逝,纏綿婉約的幽怨情態(tài)。在這種情態(tài)之下,深藏著多重的人格形象遭遇。美女是封建時代男權壓制下不自由的、軟弱的象征。美女形象與士人形象的疊合,反映了士人懷才不遇的悲劇美女形象與英雄形象的疊合,使詩人收復失地的理想像春天一樣被人為地貽誤而破滅,更是時代的悲哀。無論美女形象與其中何種形象疊合,都隱含著化剛為柔的無奈、潛氣內轉的悲涼。由此,士人不遇、英雄落魄的政治遭遇融入了極具生命意識的青春美女形象的婉約詞體之中。
[關鍵詞]辛棄疾《摸魚兒》美女士人英雄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去。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要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一、大自然是孤獨人的知音
這首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一位美女。上篇寫美女傷春,下片寫蛾眉遭妒。當然,這首詞沒有一開始就描述美人的容貌,而是寫出了美人遲暮的孤寂與自語。這種孤寂是以這位美女與大自然的交流來表現(xiàn)的。在中國文化中,大自然或成為詩人社會理想的一種隱喻,或成為人格的一種變相闡釋,或成為自由本真的歸依,或成為承載與感應詩人寂寞的知己。當然隨著詩人情感的變化,大自然在詩人心目中也變化著不同的角色。這里的大自然是以春天的面目出現(xiàn)的。而且這個春天似有自己的人格個性,就是按照自己所遵循的規(guī)律行事。絕不為美女的多情所打動,仍然嚴肅地該去就去。而這位美女對春天真是纏綿之極:又是惜春。又是留春,又是怨春?!案芟麕追L雨”,“‘更能消三字。是從千回萬轉后倒折出來,真是有力如虎?!边@種力量是一種心理力量:美女一直掛念著、揪心春天的安危,風雨的抽打好像打在自己的身上。女子對春天的珍惜憐愛若此??墒恰按掖掖河謿w去”,春天仍然匆匆地離開,也不顧及別人對它的珍愛?!爸灰弧肿郑嗌傺蹨I。”那樣揪心憐愛的何止是這一個春天呢?!跋Т洪L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焙蜕蟽删湟粯?,都是用追敘法和對比法。一直擔心著,怕春花開早,就是怕春天也走得早??墒乾F(xiàn)在落英滿地,一片狼藉,多么悲凄的場面!春天那么無情,說去就去。情急之下,美女怒叫春天,要它停住,并且婉言相勸:聽說現(xiàn)在天涯海角到處都是芳草,你無路可回了,還是別走吧。可是惘然。春天還是如期而去。再怎樣纏綿多情,春天也不理,甚至都不說句話應應。落寞之中,看到畫檐上的蜘蛛在網(wǎng)上殷勤地玩著春天遺留下來的落絮。春天的影子似被留住了一些,睹物思春更是惆悵絕望!詞意殊怨,然姿態(tài)飛動,極沉郁頓挫之致。結尾“結得愈凄涼,愈悲郁?!?/p>
這位女子惜春、挽春、怨春,那么珍惜憐愛春天??墒谴禾烊匀蝗缙诙鴼w,但她并不恨春天的離去。春天對美人來說是多么珍貴!
春天是美人的至愛,為了春天美人可謂纏綿悱惻,百般煎熬。為什么美人那么珍惜愛憐春天呢?她如此揪心的,其實還是自己白白流逝的美好青春。對春天的珍惜留戀也就是對自己華年的珍惜憐愛。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戀的表現(xiàn)。這位美女也太孤獨了,正當青春華年的時候卻沒有自己心儀的情郎來愛、來迎娶。自己的美麗,自己的那份纏綿的芳菲之情,惟有與春天才能共鳴。春天遭受風雨的蹂躪、春天的落花、春天的離去。難道不就是自己的青春也在遭受歲月的侵蝕、自己的美麗容顏在消退、自己的青春在漸漸流逝嗎?人的生命就這樣地與大自然血肉相連,那么情同手指。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感受自己心跳的聲音、自己心靈深處的微妙顫動。大自然就這樣地成了孤獨人的知音。
二、美人遲暮是士人懷才不遇的隱喻
中國文化中。早就有美人遲暮的感嘆。這一文化現(xiàn)象源自《離騷》。上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薄懊廊恕痹诖?,是屈原的自喻。王國維曾評說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睙o論是屈原自喻,還是王國維對李璟詞的感悟,都以美女喻男子的習慣。曹植的《美女篇》和李白的《長相思》更是以美女為抒情主人公。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那么美人遲暮與士人的懷才不遇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
首先。女子的美麗與士人的才華是相聯(lián)系的。俗話說:“男才女貌,非常般配”。這基本是婚姻上約定俗成的心理和習俗。這就是說。美貌是女人最大價值。才華是男人價值的首選。這是歷史文化上的審美積淀。這樣,士人在寫作的時候自然也就以女子的美貌比附男人的才華。
其次。美人遲暮與士人的懷才不遇相聯(lián)系。女子盛年不嫁是孤獨的、憂愁的、焦急的。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由此,美好青春的浪費自然令人惋惜。又因愛的無以奉獻而孤獨憂傷。士人懷才不遇,是最大的悲哀。士人骨子里都有儒家治國平天下的情結,學而優(yōu)則仕是達到此種境界的途徑。對于個人來說,追求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是適應理想社會價值標準的。但是,現(xiàn)實社會充滿著非理性的人為因素。所以很多有才華的士人因各種原因,為社會所排斥。治國平天下的崇高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憂愁。又因時不我待的焦慮,士人往往發(fā)出美人遲暮的感慨。
再次,以美人遲暮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感嘆,既是時代使然,也是審美的要求。封建時代,溫柔敦厚是社會所倡導的修養(yǎng)和美德。美女形象的柔弱真誠與纏綿細膩的心理,隱含著士人渴望知遇。以柔克剛的努力。即使有不滿憤慨。也不能直白地說。否則。有時甚至成為禍患的口實。從審美上來說。士人的懷才不遇以美人遲暮來表現(xiàn),顯得含蓄蘊藉,最能引發(fā)人的美感享受。由此才能產生言近旨遠、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審美效果。
因此,在中國文化中,美人遲暮就成了士人懷才不遇的委婉表達。美女對春天的珍惜與嘆惋,實則是美人孤寂、青春流逝的怨苦反映,隱喻士人抱負成空、才華埋沒的怨恨與惆悵。歷史上歷代文人不乏其例。辛棄疾也是如此。
三、英雄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屈原美人香草的象征思維源遠流長。但每一位文人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唯有時代精神的充盈才能使這一文化傳統(tǒng)富于新鮮的生活氣息。所以這首詞的第三層內涵更具生命的沖擊力。序曰:“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辛棄疾是位虎嘯生風、志壯氣豪的英雄人物。淳熙六年(1179),距辛棄疾率義軍南歸已十七年。其間他被頻頻調動。甚至被用來鎮(zhèn)壓人民。效命疆場,收復失地的壯志和才能并未受到重視。甚至還備受茍安朝廷投降派的壓抑打擊。加上“歸正人”的孤危地位,屢屢受到猜忌和歧視。這次由江西來湖北還
不到一年,又要轉調到湖南。詞人奮起南歸是要實現(xiàn)北伐之志,現(xiàn)在又遭疑忌,離開抗金前線。怎不悲憤痛惜抗金的大好時機!可是又深感“年來不為眾人所容,恐言為出口。而禍不旋踵”《論盜賊札子》)。悲憤抑郁之情不能暢所欲言,于是摧剛為柔,潛氣內轉。寫過“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豪氣干云的英雄,只得把一腔悲憤與愛國之情灌入傷春、宮怨的題材之中,豪放之情潛入婉約的肌體之內,英雄只得學婦人言。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謂辛棄疾“斂雄心,抗高調。變溫婉,成悲涼”。雖是悲哀,卻玉成了此詞剛柔相濟的完美品質。詞中美女如此纏綿緋惻地珍愛憐惜春天??梢姶禾鞂λ嵌嗝凑滟F。這珍貴的春天象征了詞人心中最深的情結。也是詞人一生最大的抱負與嘔心瀝血的事情。那就是北伐抗金的理想。可是這一理想的實現(xiàn)屢屢遭到投降派的阻礙打擊??菇鸬拇蠛眯蝿輰覍蚁翊禾煲粯忧那牧魇帕?。俞陛云《宋詞選釋》言:“幼安自負天下才。今薄宦流轉。乃借晚春以寄慨。上闕筆勢動蕩,留春不住,深惜其歸,但芳草天涯,春去苦無歸去。見英雄無用武之地?!?/p>
美人遲暮之感是因遭妒失寵所致。上片寫的是美人遲暮的景象,是傷春的題材,下片寫的是美人遭妒的心理袒露。是宮怨的題材。但兩者意脈貫通。美人遲暮之感是因為遭妒失寵所致。下片以阿嬌失寵的故事來寫自己的處境。據(jù)《文選,長門賦序》言。陳皇后失寵于漢武帝,幽居長門宮。聞司馬相如善文,以千金請作《長門賦》。武帝讀后感悟,阿嬌再度得寵??墒菤v史記載,陳皇后自廢后,沒有再度被漢武帝親幸。詞人綜合兩者的說法,“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約好的佳期一定又會被耽誤。原因何在?因為“蛾眉曾有人妒”?!岸昝肌笔侵概拥拿济裥Q一樣彎彎的,很美。這里代指美貌?!扒Ы鹂v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阿嬌千金買相如賦,讓武帝讀后而再幸,詞中的女子即使以千金買得相如賦,那一腔纏綿之情,珍愛之意又向誰傾訴呢?連傾訴的對象都沒有。這里的抒情主人公喻指士人遭到冷落棄置的艱難處境。抒情主人公與被棄的宮女相比附。自有深意。所愛之人皆為皇帝。這一宮女式的人物。與古代文化中以男女比君臣的傳統(tǒng)文化有關。何況文中宮女式的人物正是詞人自己的形象。這比純以男女比君臣更具藝術性。一者,詞人和宮女性質相似。宮女以君主為依,詞人所塑造的宮女式的詞人人格也是君臣關系,詞人對皇上仍然是忠愛的。不過一是家庭倫理,一是政治倫理。二者,宮女的失寵與詞人的不遇相似。宮女以德貌為資,詞人以德才為依,其德自然是愛國的抱負與情感,這與上文中美女與文士的聯(lián)系是一致的。三者,宮女失寵與詞人不遇的原因相似。也就是“蛾眉曾有人妒”。詞人的才華偉略,被朝廷投降派大臣所忌,詞人一直受到他們的打擊和擺布。
正因為遭受妒忌才使自己不遇,詞人的忠君愛國之情,變?yōu)橐磺粦嵟骸熬?,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你們這些獻媚得寵的小人,能堅持多久呢?玉環(huán)、飛燕當年都是極度得寵的人,可是一個在馬嵬坡被敕死。一個被廢為庶人后自殺,其后果如何呢?這種因愛而生的憤恨。也只是獨自發(fā)牢騷而已!孤獨而悲涼!
“閑愁最苦”是三重人格形象的糾結處。美人的春愁、士人的清愁、英雄的閑愁,最是傷心之時。“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美人遲暮、士人的孤苦、英雄面對國運衰微而無用武之地,更是斷腸之處。以自然寬解自己的焦灼,可是眼前的光景卻應證了心中的憂慮——青春的憂郁、歲月的憂郁、政治的憂郁!無法解脫的悲情!
總之,這首詞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無論是美人傷春?;蚨昝荚舛?。都呈現(xiàn)出美女青春易逝,纏綿婉約的幽怨情態(tài)。在這種情態(tài)之下,深藏著多重的人格形象遭遇。美女是封建時代男權壓制下不自由的、軟弱的象征。美女形象與士人形象的疊合,反映了士人懷才不遇的悲劇,美女形象與英雄形象的疊合,使詩人收復失地的理想像春天一樣被人為地貽誤而破滅,更是時代的悲哀。無論美女形象與其中何種形象疊合,都隱含著化剛為柔的無奈、潛氣內轉的悲涼。由此,士人不遇、英雄落魄的政治遭遇融入了極具生命意識的青春美女形象的婉約詞體之中。這樣,這首詞真是“回腸蕩氣,至于此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電影評介2008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