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泱
只有在崇尚自然、體驗自然的踐行中,才能物化為內(nèi)心對自然的訴求與抒情的有機結合。
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忠民運用嫻熟的書法技巧,淋漓盡致又恰如其分地將書法特有的審美趣味融入到畫法之中。觀他的畫幅,可以感覺到特有的律動與節(jié)奏。他上溯宋、元路徑,在群山、叢林、溪流、扁舟等形象的從容布局中,師承前人畫法特點,呈現(xiàn)墨色渾厚的境界,以披麻皴法突出山石的質(zhì)感與層次,以皴筆與墨點相映成趣,濕墨的濡染與干筆的點擦互襯其意,簡率中見繁復,謹嚴中見灑脫,真正滲透出高雅、質(zhì)樸的古意,別開畫壇嶄新姿態(tài)。
忠民師從海上書畫名家蕭海春先生,在蕭海春山水工作室主辦的首屆專修班研讀四年,他借鑒西方“解構主義”為我所用,從現(xiàn)代人的審美視角,對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進行深入解讀,反復比較,體味古人的心象走勢與筆墨語言,做到在解讀中傳承,在重構中創(chuàng)新。解讀得愈得法,愈細膩,感悟與收獲亦愈透徹,愈豐富,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這個道理,只有在崇尚自然、體驗自然的踐行中,才能物化為內(nèi)心對自然的訴求與抒情的有機結合。
“以書入畫”的理論綿延幾個世紀,然而像趙孟頫那樣發(fā)揮到極致者幾乎鳳毛麟角。關鍵乃是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力,并在實踐中形成自身的美學觀點。忠民憑藉自己多年來積淀的書學涵養(yǎng),對書法工具之毛筆運用裕如。他細心揣摩,在山水畫中,充分運用毛筆柔堅兼?zhèn)?、富有彈性的特點,或中鋒、側(cè)鋒,或藏鋒、露鋒,書法的線條特征已衍化成畫面中頓挫、提按、輕重、緩急的韻律,展示了筆墨的豐富多彩,痛快舒暢地表現(xiàn)出具有書法趣味的文人畫品格,對當今中國文人畫的評判提供了一種新的參照之可能。
忠民堅持山水畫的“暢神”觀,從傳統(tǒng)圖式中體悟人文精神,在對大自然的觀察中反觀經(jīng)典,感受經(jīng)典的魅力。在此基本上,創(chuàng)作出《云壑春泉》、《遠巖瀑影》等力作,給人以渾厚樸茂、蒼茫沉郁的清靜幽深之感,耐人賞讀,引人入勝。當然,不僅是山水畫,忠民的花鳥畫走的亦是高古一路,然花鳥畫更多運用點線面結合,細筆勾勒,墨色精微,多強調(diào)線條的造型功能,在渾中求清,工細與寫意間,層層渲染,艷而不俗,古樸雅致,令人賞心悅目??梢韵胂?,作畫者的心態(tài)是多么安逸、寧靜,心畫合一,超然物外而能聚神畫境,與時下傳統(tǒng)流失、急功近利的世俗之風形成鮮明對照。朱忠民為他近日的書畫展定名為“傾聽”,他傾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傾聽古賢及師友的善言,傾聽源于自然內(nèi)心求索的渴求,而神馳于廣宇,耕耘于筆墨。
此次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舉辦《傾聽——朱忠民書畫展》,這是忠民筆耕二十余年后向社會的一次亮相,觀眾可從他留下的藝術足跡上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索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