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璇 汪 元
“張怡寧”這三個字讓人想到的是——
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頭號主將。
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
2005年度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世界杯冠軍“大滿貫”得主。
……
撇開這些榮譽,張怡寧其實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人:穿衣服不講名牌,交友崇尚坦誠相對,喜歡打球、喜歡用球場上的成功去回報每一個關心她的人,喜歡平平淡淡的生活,一如她的名字——怡然,寧靜。
我每次都毫不猶豫地回答——能!
記者(下文稱記):打乒乓球是你兒時的夢想嗎?
張怡寧(下文稱寧):我4歲半就開始接觸乒乓球了。最開始,晾衣繩上用細線掛著一只乒乓球,就能讓我為之著迷。在幼兒園生活中,最讓我感到快樂的就是打乒乓球。也許夢想就在那個時候悄悄地發(fā)芽了吧。
記:你從小就是一個目標明確的人吧?
寧:當我在北京東城體校時,老媽問我,你能不能進什剎海體校?我說:“能!”當我進了什剎海體校,老媽問我,你能不能進北京隊?我又說:“能!”進了北京隊,老媽又問我,你能不能進國家隊?我還說:“能!”等我真正披上“國字號”戰(zhàn)袍,征戰(zhàn)國際賽場的時候,媽媽卻很少跟我提具體的目標了。我覺得我沒有太多的想法,喜歡就去做,有能力就沿著這條路一直往前走,走得越遠越好,所以我每次都毫不猶豫地回答——能!
記:和大多數(shù)人不一樣,你的青少年時代是在體育學校中度過的。什剎海體校在你心目中是個什么樣的地方?能不能跟我們談談體校的生活?
寧:我9歲從區(qū)體校來到什剎海體校,覺得那里的訓練條件很好,感覺特別滿足。上午我們學習文化知識,下午打球,特別有意思。那個時候的我,每天都盼望著能有球打,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特“要”。
雖然正規(guī)的系統(tǒng)化的乒乓球訓練是在我進入北京青年隊以后才正式開始的,但什剎海體校的學習生活對我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那里讓我對乒乓球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從最初的游戲到明白如何才是真正的打乒乓球,什剎海體校培養(yǎng)了我對乒乓球最初的愛。那段在游戲中學習、訓練的日子是我永遠珍藏的美好時光。
記:現(xiàn)在,作為中國女子乒乓球隊的“一姐”,你會不會感受到壓力?現(xiàn)在的年輕選手也越來越出色,你是否也感受到壓力?
寧:被當作“頭號”確實有點高處不勝寒,仿佛自己站在山頂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你,我確實會覺得有壓力。其實一支隊伍就不應該多提什么領軍人物,因為我們中國乒乓球隊不是一個人行、兩個人行,整個隊伍就行的。乒乓球并不是一個純粹的個人比賽項目。
至于年輕選手越來越出色是應該值得高興的事情啊!當我有機會和小隊員們呆在一起的時候,我都會和她們聊聊球,探討各自的看法。因為我非常喜歡我的事業(yè),無論誰,無論她的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我都愿意去和她們交流。她們身上有些問題我自己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我就覺得告訴年輕隊員該怎么做會對她們有幫助。當初我做小隊員的時候,除了教練就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這些。我覺得自己往上沖的時候,走了不少彎路,如果當時能有過來人提醒我,我向上沖的速度也許會更快一些。所以,在自己身上發(fā)生過的事情,我不希望在她們的身上再發(fā)生,不希望她們走彎路。
喜歡粉紅色的酷女孩
記:大家都覺得你是個很酷的女孩,這種印象多半源自你賽場上的風格。我們很想認識一下生活中的你,能不能用一兩個詞來概括一下自己的氣質(zhì)?
寧:外冷內(nèi)熱吧。屬于外表冷漠、內(nèi)心開朗型的。
記:你的隊友們喊你“老干部”,這么喊有什么幕后故事嗎?
寧:我很不喜歡這個稱呼。這個稱呼起源于什剎海體校時代。我這個人比較簡單,往往會將大人的教導全盤接收,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于是在和同齡的小隊友相處交流時,常常冒出些“教條式”的話。有時候,大家就覺得我這個人在端“干部”架子,其實是因為我個性很直,當時就是怎么想怎么說的。
記:“八卦”一下,你喜歡什么動物和顏色?
寧:我特別喜歡小貓、小狗,每當假期和外出比賽結(jié)束后的空閑時間,我只要在路上見到小狗、小貓,一定會沖過去挨個撫摸欣賞一番。我一般選擇東西首先考慮的就是顏色,我覺得粉紅色的東西最可愛,粉紅色的T恤、褲子、運動鞋、書包,我一樣不缺。
記:這么看起來,你還挺小女生的嘛!
張:嘿嘿……
記:作為一名乒乓球名將,是不是總在刻苦訓練?能不能透露一下你每天的生活是怎樣安排的?
寧:身處其中,感覺不到刻苦不刻苦,不過我確實除了參加比賽就一直都在訓練。如果不外出比賽,我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規(guī)律:早上7點起床收拾一下,吃完早餐后就在天壇公寓(國家隊運動員公寓)樓下等隊里的車來接我們?nèi)ビ柧毧偩?。上?點正式開訓,中午12點左右洗澡回公寓吃飯,休整一下,下午3點再訓。晚上的時間是自由的,但有時候會留在隊里進行傷病治療和放松練習。
記:除了打乒乓球,你還有什么業(yè)余愛好?
寧:愛好……學英語算不算?我們經(jīng)常出國打比賽,免不了要和國外運動員、教練員、裁判等交流。我們施指導以前旅居歐美,英語很好,他大概覺得我比較外向,在國外的時候喜歡把與人交流的工作交給我,逼得我要把英語口語練好。不過,我自己也的確很喜歡學外語。
奧運會就像四年輪回一次的高考
記:打球以來,印象中最有成就感的經(jīng)歷是什么?最有挫敗感的一次經(jīng)歷是什么?
寧:最有成就感的就是雅典奧運會拿到女單冠軍。這真的要和最有挫敗感的經(jīng)歷放在一起說,最有挫敗感的就是落選之前那屆悉尼奧運會的出賽名單。當時的落選對自己打擊很大,不過四年后我證明了自己,所以,雅典奪冠讓我倍感激動。
記:你害怕失敗嗎?比賽失利時,你有什么獨門秘笈能讓你迅速走出失敗陰影?
寧:誰都不想失敗,但有時候失敗或失敗的感覺是沒有辦法回避的。尤其在競技體育項目中,勝利或失利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我不會讓自己一直糾纏在過去的失敗中。獨門秘笈……呵呵,“倒垃圾”算不算?如果我碰到讓自己困擾的事情,一定會找自己信任的親友傾訴。我不是那種會把事情悶在心里的人,不開心的時候我會拉住一個人一直說。這一點我的好朋友們都知道。
記:奧運會和世錦賽之于你來說是不是就像高考之于我們高中生?你怎么看待這些重大的比賽?
寧:這么說吧,世界錦標賽和世界杯就像中考,奧運會才是更為重要的高考。我們參賽和中學生考試的最大區(qū)別在于,中考和高考你們一生中一般就經(jīng)歷一次,我們的中考一兩年就一個輪回,高考是四年一個輪回。今年,我又將迎來2008北京奧運會的挑戰(zhàn)。
記:能不能對崇拜你的中學生朋友說幾句話?
寧:遇到困難不要害怕、不要逃避,回它一記漂亮的扣殺!
四年前的雅典奧運會,張怡寧同時獲得女子單打和女子雙打的兩枚金牌。當她身披國旗的那一刻,所有中國人都為之激動。轉(zhuǎn)眼四年過去了,中國人第一次承辦奧運會,而張怡寧也將第一次在自己家門口參加奧運比賽。我們期待著她再次站在奧運會冠軍的領獎臺上,向世界綻放她那淡定又可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