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菲
在山寨手機的兇猛進攻下,中國手機市場進入三國時代:山寨手機、國產品牌、外資品牌。山寨手機發(fā)展甚為紅火的同時,國產品牌卻一路低迷,夏新、波導等老牌國產手機甚至變賣資產自救。同樣身為“中國制造”,山寨手機的競爭力源自哪里?是否能持久?山寨手機能為搖搖欲墜的國產品牌帶來生機嗎?
“山寨”成為一種文化
“山寨”一詞源于廣東語系,“山寨廠”指的是遍布廣東的各種電子產品加工制造廠,這些廠商大多沒有自己的品牌,生產的手機被稱為“山寨手機”。由于手機牌照制度的存在,早期的山寨手機多依靠貼牌生產,還有一部分是冒牌生產的“黑手機”。2007年10月,隨著實施長達9年的手機牌照制度被取消,山寨手機搖身一變成了正規(guī)軍,“黑手機”的帽子逐漸被摘除。
“山寨”一詞已不單單代表一種產品,而是一種文化。“山寨”文化指的是以極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產品的外觀或功能,并加以創(chuàng)新,最終在外觀、功能、價格等方面全面超越這個產品的一種現象。昂達首款支持電視輸出的“隨身看”機型VX767在視頻功能上將競爭對手鎖定為PSP,并在價格和功能上實現對PSP的超越?!吧秸币殉蔀槔切浴⒂鲜袌?、激發(fā)創(chuàng)意的代名詞。
破解山寨模式
山寨手機利用價格低和功能全等優(yōu)勢,有效地滿足了收入低、需求彈性大、虛榮心強的這部分消費群體的需求。山寨手機多采用聯發(fā)科(MTK)平臺解決方案,大大降低手機的研發(fā)成本并縮短生產環(huán)節(jié)。超長待機、雙模雙卡、大容量的TF擴展、4個攝像頭、驗鈔功能、PSP手機、內置藍牙耳機、內置GPS、模擬電視接收等手機功能全面而且花哨。花心思迎合消費者需求,吸引了部分更注重實用功能、品牌觀念不強的消費者。
山寨手機獨創(chuàng)的營銷模式,起到了揚長避短的作用。山寨手機獨創(chuàng)“安利模式營銷”,使山寨手機市場迅速擴大。消費者購買一部山寨手機可以獲得“分享優(yōu)惠卡”,將卡片介紹給他人來購買,可獲得價格優(yōu)惠,介紹者也可以獲得一部分現金補償。由于成本較低,如今的一些山寨廠商采取出問題直接換機的方式進行售后服務,部分緩解了山寨手機質量參差不齊的負面影響。
山寨手機與電腦行業(yè)DIY存在相似之處。雖然DIY手機有一定難度,但將“Dell模式”移植到手機行業(yè)具備可行性。可按客戶需求定制電腦并采用直銷的Dell模式,顛覆了電腦行業(yè)的銷售理念。山寨手機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生產模式已經十分接近Dell模式,今后有望發(fā)展為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手機屏幕色階指數、攝像頭像素和手機外殼的材質等模式。
山寨手機的啟示
由于山寨手機的出現,手機市場分化為高端和低端兩個市場的趨勢愈發(fā)明顯。山寨手機、大部分國產品牌和主流品牌的淘汰機型共同組成了低端市場。山寨手機的市場前景尚存在不確定性。山寨手機的研發(fā)、生產和營銷體系已經比較成熟,而且中國低端市場的目標消費群體十分龐大,這有利于山寨模式長期存在。山寨手機的生存模式是以消費者為導向、創(chuàng)新和低成本平臺的結合,前兩點都可以被模仿。山寨手機不具備核心技術,有些機型因模仿熱銷機型的外觀而面臨著知識產權問題。
品牌效應保證外資中高端產品不會受到山寨手機很大影響,但外資品牌仍需居安思危。
目前接受山寨手機的人群主要是一些低端消費者,很難撼動已經占有中高端市場的外資品牌。但在功能全面和激發(fā)創(chuàng)意上,某些外資品牌并非盡善盡美,有可能失去部分品牌忠誠度不高的消費者。對于消費者而言,“500萬像素攝像頭”和“大鈴聲、超長待機”哪一個更為重要,值得主流品牌進行反思。
鏈接
山寨手機的三種勢力
1.屬于走私的黑手機。
2.屬于高仿機,就是說完全是照搬或者照抄,或者說是假冒產品。
3.大量“山寨手機”一不是走私,二不是高仿,屬于品牌比較小的手機公司,利用聯發(fā)科平臺解決方案,迅速滿足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物美價廉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