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云
漢唐時代,士大夫在飲宴時,有一種頗重禮儀的社交舞蹈,這便是史書上多有記載的“以舞相屬”。這種舞要求前一人舞罷,順邀另一人起舞,即為屬。屬者,委也,付也,即邀請之意。宴會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為報。這種交誼舞有嚴(yán)格的禮儀規(guī)矩,姿態(tài)儀容都很講究。否則就是失禮。《后漢書?蔡邕傳》記載了一個以舞相屬的故事:蔡邕被貶,五原太守王智為他舉辦送行宴會,席間王智起舞屬蔡邕,邕不應(yīng)屬回報,智怒,邕拂衣而去。這位五原太守本是中常侍王甫之弟,蔡邕是有意輕侮他,當(dāng)然得罪權(quán)貴,不能再回京城了。
古代士大夫之間心存歧見,往往在交際舞中互示愛憎?!度龂?魏書?陶廉傳》也有類似記載。陶謙任舒縣令時,郡守恰是他的同鄉(xiāng),父親的朋友張磐。磐甚親熱,愿引為親信,謙卻深知其人,總覺得在他管轄下委屈。有一次張磐設(shè)宴請他,并跳起舞來“屬”他,陶謙勉為其舞,舞到該轉(zhuǎn)身時,謙卻不轉(zhuǎn),磐問他為何不轉(zhuǎn),陶謙曰“不可轉(zhuǎn),轉(zhuǎn)則勝人?!惫湃税焉僖暋叭辙D(zhuǎn)于階”,陶謙言外之意是我若一轉(zhuǎn),就會升遷,不再屈居你之下了。磐自然會意,甚怒。陶謙不得不棄官出走。宴會中以舞相屬之風(fēng)到唐代仍很興盛。
唐太宗經(jīng)常在宴會上邀請群臣同樂,還說跳舞是抒情怡樂,不需過分循規(guī)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