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我們在人群中情不自禁跟著高喊——“拉加羅”(藏語:天神勝利了),和平的呼喚隨風傳送——我想我也找到了信仰的快樂。
行走甘南十天,我們幸運地邂逅了一場7月的狂歡。
縱馬奔馳、登高插箭、仰天長嘯……我們在各合宿神山所見的一幕幕“插箭節(jié)”活動場景,好比上演的是一部藏族的《射雕英雄傳》。
插箭節(jié)是甘南藏區(qū)傳統(tǒng)的宗教節(jié)日,每逢6、7月間(農(nóng)歷六月十五左右)盛大舉行。插箭節(jié)的來歷源遠流長——傳說很久以前,藏族部落之間互相征戰(zhàn),箭既是原始的武器,又被當作英雄的精神象征。后來為紀念一位戰(zhàn)死疆場的大英雄,老百姓就地立山為神,并把他佩帶的箭插在山頂,既表示祭奠,又祈求和平。
古老的祭祀儀式演化至今,已然成為藏地獨有的民俗節(jié)日。這天前去祭奠山神的男人們,都會趕在日出前登上山頂,主動把準備好的武器——五彩木箭交給山神,期待降福人間。據(jù)說在著名的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里,也記載了插箭的傳奇。格薩爾王每次出征,都要舉行盛大的插箭儀式。因此每逢危急關(guān)頭,格薩爾王身上神奇的弓箭總能幫他化險為夷。
或許是“戰(zhàn)爭讓女人走開”的緣故,自古以來藏地的插箭節(jié)活動大多不歡迎女性參加,但在甘南碌曲縣郎木寺鎮(zhèn)貢巴村卻是個例外。
在貢巴村人心里,海拔4700米左右的各合宿神山,就是離天最近的地方。這里供奉著郎木寺附近最壯觀的插箭臺。為趕早參加插箭儀式,我們騎馬提前一天趕到各合宿神山,并借宿在神山腳下游牧藏民的家里。
一早帳篷外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提醒我們插箭儀式就快開始了。摸黑加入出發(fā)的人群,我們才發(fā)現(xiàn)身邊的騎手個個意氣風發(fā),他們各人手持兩把木制彩箭縱馬奔馳,絕塵而去的樣子,像是趕一部武俠片的開場。
跑馬來到各合宿神山腳下時,我們起初并不以為然。這座神山遠沒有西藏崗仁波齊神山來得震撼,看起來還比實際高度矮小。因為各合宿的山形很奇特,斜長的一側(cè)鼓出了三個山頭,除了最高的山峰外,山腰還冒出兩個小山頭,無形中削減了山頂?shù)母叨龋菀自斐慑e覺。
極目望去,高處兩個山頭的插箭臺隱約可見,而最低的山頭燃起了青煙,插箭活動的前奏一“煨?!币呀?jīng)開始了。
藏族向?qū)Р疟覀兂放郎?,這才發(fā)現(xiàn)征服神山絕非易事。近乎70度的陡坡,崎嶇的山道,讓我們舉步維艱。走兩步,喘三喘,一路上我的毅力不斷跟放棄的念頭作戰(zhàn)——這就是通往幸福天國的道路嗎?如果把這三個山頭當作人生起伏的三個境界,原來爬上人生最高峰就是超越自我的過程。
追逐著山頭上的第一縷陽光,我終于看到了這里屹立百年的巨型插箭臺。成千上萬的彩箭在這里集結(jié),新箭簇擁著舊箭,好像一重重孔雀開屏般絢爛。仔細看每一支彩箭都由箭桿和箭羽組成:箭桿由一根碗口粗細的樹干剝皮制成,長約8米,一頭削成箭鏃狀,是箭頭;另一頭扎有彩色箭羽,是箭尾。箭羽上彩繪著象、龍、獅、虎等吉祥圖案,箭桿上綁著紅、黃、藍、綠、白五色旗綢,分別代表太陽、土地、藍天、森林和白云。箭臺上“萬箭沖天”,守護的是山神的威嚴,也象征一個部落凜然不可侵犯。
當陽光籠罩整座箭臺,人們也從四面八方涌來——狂歡由此揭幕!一隊隊瀟灑的藏族騎手縱馬前來,他們先轉(zhuǎn)“桑堆”三圈,不斷往里添加柏枝、青稞面、糌粑、糖果、酒、鮮奶、茶葉等“桑料”,然后點火燃燒,這就叫做“煨?!?。頓時煙霧繚繞,冉冉升起的香煙飄向天國,也帶去對山神的敬意。
煨桑過后,歡呼四起——男子漢們又蜂擁而上箭臺,將一支支祈福的彩箭插入箭堆。插箭儀式進入了高潮:他們仰天長嘯,一邊高呼山神的名字,一邊拋撒花花綠綠的紙風馬(一種印有藏族吉祥圖案和經(jīng)文的四方紙)——頓時響徹云霄的歡呼聲與漫天飛舞的紙風馬鋪天蓋地,喜悅瞬間彌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插箭儀式持續(xù)了三個小時,眼看著山頭上箭堆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而連接兩個山頭插箭臺的經(jīng)幡也層層疊疊,最終披掛成了壯觀的龍形。精彩還在繼續(xù),我的相機卻因為電池發(fā)生“高原反應”提前罷工。有了更多的閑暇觀察身邊的面孔,我發(fā)覺雖然聽不懂藏語,但微笑是相通的,我讀懂了他們一樣友善淳樸的表情,以及一樣真摯開懷的呼喚。
怎能不愛上這樣和諧歡樂的氣氛?山頭上火紅的經(jīng)幡隨風搖曳,我們在人群中情不自禁跟著高喊一“拉加羅”(藏語:天神勝利了),和平的呼喚隨風傳送——我想我也找到了信仰的快樂。
突然想起電影《簡·愛》當中女主角簡·愛對羅切斯特告白時說的一句話:“你以為我窮,不好看,就沒有感情嗎?可我們是同等的,就像你我經(jīng)過墳墓,將同樣地站在上帝面前!”在神靈面前,每一個虔誠的信徒又何嘗有貧富貴賤之分?你看他們的箭肩并肩擁抱在一起,他們同樣站在天神面前祈求人間的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