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養(yǎng)民
漢初,在丞相群中深諳權謀者,當推第四任丞相陳平。
陳平(?——前178)。漢初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少時家貧,好讀書,鐘情黃老。陳勝起兵反秦,陳平聞訊加盟魏王咎,不久又投奔項羽,懼怕加罪,脫身西逃,旋歸漢王,先后任都尉、亞將、護軍中尉,嶄露頭角。成了漢王的重要謀臣。
陳平智謀過人,在楚漢戰(zhàn)爭和漢初翦滅異姓王中,他追隨劉邦,運籌帷幄,屢出奇計,用反問計使項羽去謀士范增;智解滎陽之圍;以爵位籠絡韓信;又以偽游云夢誘捕韓信。在構建西漢王朝中功勛卓著,當漢高祖定功行封、進行權力再分配時,陳平被封為戶牖侯。
陳平晉為右丞相,是在惠帝七年(前188年)。是年八月惠帝去世,心事重重的呂后,哭而不泣,有聲無淚。陳平采納張辟強(張良之子)之計建言呂后,請拜侄子呂臺、呂產(chǎn)為將軍,統(tǒng)領南北軍,并將諸呂一體封官。此計正中呂后意,一拍即合。自此,呂后子侄權勢日隆。陳平也博得呂后信任。
惠帝死后,呂后得隴望蜀,欲封子侄為王,示意近臣?!吧傥娜螝狻钡呢┫嗤趿?,性情剛正,直言不諱地說:“王呂氏,非約也。”堅決抵制,呂后氣得面紅耳赤,怒目而視。陳平見呂后神色大變。馬上迎合道:“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欲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眳魏筠D(zhuǎn)怒為喜,以陳平代王陵為相。陳平任相,唯唯諾諾,奉命為謹,不與諸呂爭權,日飲美酒,“戲婦人”,不理政務。之后。呂后封諸呂為王者四人,拜列侯者六人。
呂后去世。人心慌慌,政局不穩(wěn),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欲誅諸呂。周勃與漢高祖同鄉(xiāng)。以戰(zhàn)功封侯拜將,對劉氏政權忠貞不渝,在誅諸呂時,周勃處處沖鋒在一線,入北軍號召將士擁劉,指揮將士殺呂產(chǎn)、呂祿,親迎文帝即位。而陳平則在幕后,伺機而行。文帝即位后,陳平自知周勃功大,難與比肩,便讓相權給周勃。不料“少文”的周勃,難以稱職,任丞相不久,又辭職,陳平官復原職,再度為相。次年,終老相位。
陳平足智多謀。由一介布衣而青云直上,兩度為相,躋身人臣頂端,光鮮一時。解讀陳平發(fā)跡史,他一生聰明絕頂,時時察言觀色,揣摩主子心態(tài),心力交瘁,活得很累,人格缺失。如果說在秦末,抑或楚漢戰(zhàn)爭中,群雄并起,陳平俄爾投項,俄爾歸劉,自由擇主,擇善而從,無可厚非。那么。及至天下定于一尊,陳平又幫漢高祖屠功臣,誘擒韓信,捕藏荼。戰(zhàn)陳獬,殺黥布,擊韓王信,榮耀無比;呂后稱制,他又依附呂后,惟命是聽,為虎作倀,任相八年。他的足智多謀,全用在看風使舵,應對上下,則為人所不齒。事實上,當時他的行為已為剛直不阿的王陵等操守清廉之士所不齒。
專制主義時代。權力、祿位是魔椅,是染缸,是腐蝕劑,人一旦進入染缸,就和貪欲結(jié)緣,見利忘義。隨著時間流逝,什么蓋世英雄、杰出人才都可能入魔變態(tài),人格缺失,喪盡良知。陳平何嘗不是如此。在專制主義土壤中滋生的官僚制度,值得反思,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