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梅
在輿論呼吁人人發(fā)紅包、從財政中拿出一部分錢補貼民生之時,可能很少有人細算過全國財政收支的明細賬。不錯,這五年來中國的財政收入大幅上漲,去年達到五億一千三百萬億元??汕八哪辏斦s一直“虧空”,去年首次出現(xiàn)盈余,結余一千七百多億元。這是什么概念?舉個例子,前不久國家給中石化一百億元補貼虧損,我們的財政盈余,僅僅夠發(fā)十七個這樣的“紅包”。
沒有財政盈余,貼補民生就是空話?!鞍彦X用在刀刃上”,說著容易做著難。從歷年的財政預算可以看出,行政支出的增長,遠遠高于民生支出的增長。
“我國行政管理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二十年間增長近一倍;1999年至2005年間,政府的行政成本每年抵消經(jīng)濟增長1.73個百分點。這說明,政府行政成本的過高上升,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已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行政成本特別是公務消費節(jié)節(jié)攀升,大手大腳、公私不分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長此下去,不僅影響政府形象,也會拖垮財政?!薄砦瘑T們對不合理的行政支出,痛心疾首。
媒體形象地將行政成本中“人(冗員過多)、車(公車消費)、會(會議繁雜)和網(wǎng)絡(網(wǎng)絡重復建設)、招待(招待浪費嚴重)”等五方面的支出,喻為“五虎爭食”,今年的財政預算報告首次“點明”這五個方面,提出要嚴格控制其支出增長。
行政高成本,屬沉疴舊疾,遭輿論和代表委員“痛恨”多年??伞芭谵Z”多少有些“無憑無據(jù)”——行政成本的各項支出,到底花了多少錢,從來都沒有一個明細賬。
公眾的批評,均是“估測”。曾有研究者提出每年的“三公”消費多少多少,但數(shù)字來源不具有權威性,只能當作“一家之言”“參考”。就連任統(tǒng)計官員的委員,也只有“估摸”著的建議——去年公車、公樓、公務接待花費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額,如果改革,可能會減少30%~40%。將這部分財政支出優(yōu)化,可以將錢用在更好地改善民生上。
行政支出不明不白,結果只能是成本畸高、浪費嚴重。國家和地方三令五申地做出那么多政策規(guī)定,卻始終沒能制服行政亂支出這匹脫韁野馬。
在今年“兩會”上,又有代表提出國家應出臺禁止公款吃喝的規(guī)定,而律師和法學家早就建議,將公款吃喝行為定罪立法。但是現(xiàn)實已經(jīng)告訴我們,“依靠規(guī)定禁止公款吃喝并非易事”。如媒體評論所言:各級財政預算和財務計劃普遍“疲軟”,超預算、違反預算的行為很少受到追究,要準確收集公款吃喝的詳細信息很困難,“特別會遭遇到有關權力部門和既得利益者的強烈抵觸”。
此前,在廣東省的“兩會"AZ,就有代表針對公務消費鋪張浪費現(xiàn)象,提出:“政府機關要敢于革自己的命”。有評論為此叫好,說“我們并不缺少有關遏制公款吃喝、規(guī)范公車使用和公費出國的制度規(guī)章,而是缺少一種痛下決心、痛下殺手的改革勇氣和力量”。如果改革的勇氣來自官員的“道德自律”,那只能是民意的一廂情愿。既然是花別人的錢,又不受約束和管制,有幾個人能自覺做到精打細算?
真的沒有辦法?不是。辦法很簡單,無非是公開。在提及吃財政飯的人太多之時,就有委員建議:“在財政決算中,應有財政供養(yǎng)人數(shù)、供養(yǎng)支出等項目,置于人民的監(jiān)督之下,盡快降低財政供養(yǎng)系數(shù)?!薄?/p>
列一個行政收支的明細賬,從各級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算一算,行政人員有多少,公車消費是多少,招待支出、樓堂館所建設又是多少。讓納稅人看一看,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都是怎樣被花掉的;讓選民們監(jiān)督,列有明細賬的行政支出,人大代表是不是可以更加有底氣地表決通過?
(原載2008年3月12日《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