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依據(jù)“文化、藝術共生共長,成事、成人相輔相成”的辦學理念,以“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礎扎實、學有特長”為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立足藝術特色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將琴、棋、書、畫、舞蹈、武術作為校本開發(fā)課程,力求通過多元的課程、多樣的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更適合他們成長的空間,使他們在掌握一項特長的過程中不斷開發(fā)自我潛能,學會欣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盡可能地讓每個孩子都能以自己適合的方式發(fā)展,享有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為其將來的美好人生奠定基礎。
一、 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校本課程實施體系
我校將民族傳統(tǒng)藝術作為切入點,設置了民樂、書法、繪畫、舞蹈、武術、圍棋等課程供學生選擇。
學生群體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普及層,在開齊國家規(guī)定的藝術課程的基礎上,在一至四年級增設舞蹈、武術、圍棋等校本課程;二是興趣層,在課外時間開設民樂、舞蹈、圍棋、武術、書法、繪畫等近20個興趣小組,一至六年級學生自由選擇;三是提高層,成立銀河之星藝術團,下設天使合唱團、喜洋洋民樂團、星星舞蹈團、縱橫棋社、揮毫書畫社、功夫小子武術社等。
我們采取教輔結合的授課形式,教與輔互動、個別指導和集體提高互補,保證了教學質量的穩(wěn)定提升。
二、抓好環(huán)境建設,營造藝術氛圍
校園里別具一格、寓意深刻的學校標識、精致有序的綠化帶、獨具魅力的文化石等,都是我們從藝術教育的角度加以精心設計、布局的。
本學期,我們在校園最醒目的地方建有專門介紹學校藝術特色的櫥窗、學生作品長廊;設置綜合藝術教學樓層和各具特色的專業(yè)教室。我們希望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突顯學校藝術教育特色,讓校園的每一處都成為賞心悅目的美景,從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
做好課程資源的收集整理,是逐步提高師生藝術修養(yǎng)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我校藝術小組的輔導老師與本組的學生一起,把所學內(nèi)容的文字、音像資料整理成冊,師生共享。例如,民樂組的師生分別去搜集所學樂器的淵源、名家、名曲等,并將其有序列、有重點地整理成冊,逐步完善修訂銀河小學藝術課程校本教材,達到不斷優(yōu)化教材的目的。
三、讓學生感受校本課程帶來的快樂
藝術能陶冶人的情操,帶來美的享受,但現(xiàn)實的學習卻是枯燥、辛苦的。那么,怎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更多的快樂,建立自信,并將這種情緒帶到各學科的學習中去?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使學生體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
開始,學生認為跳舞是好玩的事,所以學習興趣濃厚,注意力也較集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新鮮感逐漸消失,加之舞蹈基礎訓練非常嚴格,壓腿、劈叉、踢腿又累又痛。時間不長,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甚至出現(xiàn)了打退堂鼓的現(xiàn)象。
針對這種情況,舞蹈教師根據(jù)舞蹈課自身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快樂起來。例如, 教學語言盡量詼諧風趣、示范動作力求漂亮準確;基礎訓練配以孩子們喜愛的歌曲、熟悉的音樂伴奏,并注意穿插游戲性的動作組合、舞步訓練;經(jīng)常開展學生個人亮點展示及小組間的競賽等活動。
2.搭建學生的展示平臺,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果的快樂
學校為學生建立個人成長冊,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用堅強的毅力克服困難后帶來的快樂。學校舉辦藝術節(jié),鼓勵學生參加市區(qū)藝術比賽,讓他們體會取得成就帶來的快樂;舉辦新年音樂會,創(chuàng)辦藝術長廊,設立家長開放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使學生體會服務他人的快樂。
快樂是個人的,歡樂是集體的。每個學生是快樂的,那么,銀河小學就是歡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