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認為梟是惡逆之鳥。古代盛行捕殺梟作梟羹,借食梟以滅梟;并盛行分裂梟軀懸掛梟骸于木上示眾。這一習(xí)俗盛行于西周至明代,而延續(xù)至清代前中期。本文利用“梟羹”和“梟首”等詞及“梟”字作主要材料,對滅梟習(xí)俗進行考證。
關(guān)鍵詞:食梟;懸掛梟??;“梟”字;“梟首”類詞
中圖分類號:G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08)09-0130-03
古代盛行滅梟(貓頭鷹一類的鳥)。這一習(xí)俗顯然是古代文化的組成部分,有加以探討的必要。然而古代文獻對滅梟習(xí)俗的直接記載一鱗半爪。①因此本文利用“梟羹”和“梟首”等詞及“梟”字作主要材料,對滅梟習(xí)俗進行考證。
一、滅梟習(xí)俗的成因
至遲不晚于西周,人們就認為梟是惡逆之鳥。在西周及其以后的文獻里,梟常常被用來比喻奸臣之類的壞人(鴟是梟的一個種類,古人常“鴟”、“梟”連用)。如《詩經(jīng)》中的西周作品《大雅·瞻卬》用梟比喻亂政亡國的寵妃褒娰:“懿厥哲婦,為梟為鴟。……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薄逗鬂h書·酷吏列傳》以梟喻奸臣:“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鴟梟,各服其辜?!薄缎挛宕贰だ钫駛鳌芬嗳绱耍骸罢褚恢辆?,朝廷必有貶降。時人目振為鴟梟?!惫湃瞬坏晽n為惡逆之物,而且把梟頻繁出現(xiàn)視為天下不治之象征。如《管子·封禪》記載:齊桓公欲封禪以昭己功,管仲諫之曰:“今鳳皇麒麟不來,嘉谷不生,……鴟梟數(shù)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同時古人還認為梟是食其母的不孝之鳥(詳后)。梟在古人心目中是如此之惡逆不道,于是古人便欲滅絕梟。
二、從“梟羹”和“梟”字看滅梟習(xí)俗
西漢初期劉安《淮南子·說林訓(xùn)》說:“蘭芝以芳,未嘗見霜。鼓造辟兵,壽盡五月之望。舌之與齒,孰先礱也?”東漢高誘注云:“鼓造,蓋謂梟。……今世人五月望作梟羹?!惫脑旒礂n的說解準確無誤。②而從上下文可以明顯看出:壽盡五月之望的“梟”是泛指自然界的部分梟而不是某幾只特定的梟。而五月之望又是個特定的日子。由此可知捕殺梟是盛行于西漢的社會習(xí)俗而不是少數(shù)人的偶然行為。而東漢時期“世人五月望作梟羹”,則表明東漢亦盛行在五月之望捕殺梟;且西漢當和東漢一樣,盛行捕殺梟作梟羹而食之。
《史記·孝武本紀》:“古者天子……祠(祭祀)黃帝用一梟、破鏡?!迸狍S集解引三國魏如淳曰:“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比绱局赋鍪硹n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滅絕梟。顏師古注《漢書·郊祀志上》“祠黃帝用一梟、破鏡”引三國張晏亦曰:“梟,惡逆之鳥?!钌裣芍凼硱耗嬷铮固煜聻槟嬲咂茰缬櫨梗ń^跡),無有遺育(后代)也?!币龂好峡狄嘣疲骸皸n,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吏祠皆用之。”古人有食惡物以期滅其同類的習(xí)俗。如《梁書·侯景傳》記載:嗜殺成性的侯景被殺后,“曝尸于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啖食,焚骨揚灰;曾羅(罹)其禍者,乃以灰和酒飲之?!薄缎挛宕贰ら}世家》記載:薛文杰惡貫滿盈,后軍士“磔(車裂人體陳尸示眾)文杰于市,閩人爭以瓦石投之,臠食立盡?!币陨纤霰砻鞴湃耸硹n的主要目的確實是想借此以滅梟。而漢王朝賜百官梟羹,其目的顯然是要倡導(dǎo)滅梟。滅梟就象征著滅絕惡逆之人。漢王朝對滅梟的倡導(dǎo)與“世人五月望作梟羹”相應(yīng)和,由此可知兩漢時期滅梟習(xí)俗已相當盛行。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木部》云:“梟,不孝鳥也。故日至捕梟,磔之。從鳥在木上”。日至即夏至,在五月?!绊荨保稘h語大字典》等辭書均釋為“車裂人體”,不夠準確;據(jù)筆者考證“磔”義為“車裂人體陳尸示眾”。③ 此處“磔之”是指分裂梟軀懸掛梟骸于木上示眾(陳列梟骸示眾的最佳方式是將其懸掛于木上)。這與捕殺梟作梟羹不矛盾,因為可以剔其肉然后分裂其軀以懸掛。而“日至捕梟,磔之”的施動者顯然是“世人”。因此許慎的說解不僅有力地印證了漢代盛行滅梟,而且告訴我們:漢代還盛行分裂梟軀懸掛梟骸于木上示眾。這是滅梟習(xí)俗的重要內(nèi)容。而許慎不按常例把“梟”字歸入《說文》“鳥”部而歸入“木”部,則從另一角度證明了漢代懸掛梟骸于木上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因為只有時人普遍地懸掛梟骸于木上,才會導(dǎo)致許慎一反表示鳥名的字除歸入“隹(短尾鳥)”部和“羽”部外一概歸入“鳥”部的常例,把“梟”字歸入“木”部。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梟”字條說:許慎“梟”字“不入‘鳥’部而入‘木’部者,重磔之于木也?!雹?段氏可謂深得許慎要旨。
進一步觀察表示鳥名的漢字的形體,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在表示鳥名的眾多漢字中,唯獨只有“梟”字用“木”作構(gòu)件。大多數(shù)禽鳥都有棲息和生活于樹木上的習(xí)性,可是為什么只有“梟”字從“木”,其余表示鳥名的字都不從“木”呢?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梟”字從“木”,是梟被分裂軀體后懸掛于木上的反映。而“梟”字在西周已經(jīng)出現(xiàn)。產(chǎn)生于西周的《詩經(jīng)·大雅》中已有“梟”字(見上文所引)。東周典籍中的“梟”字如《荀子·賦篇》:“鴟梟為鳳凰?!薄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勝者必殺梟。”聯(lián)系西漢初期借食梟以滅梟的習(xí)俗已經(jīng)盛行和漢代以前的天子用梟祭祀黃帝——幻想借助黃帝食梟來滅絕梟,我們推斷漢代以前——至遲不晚于西周——已有滅梟的習(xí)俗,并且和漢代一樣,盛行食梟并懸掛梟骸于木上示眾。⑤ 漢以前懸掛梟骸于木上有其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基礎(chǔ)——模仿當時盛行的懸掛人頭于木上示眾。兩周金文“ ”(“懸”的古字)字寫作和,⑥字形是樹木上懸掛著人頭,⑦這表明兩周已盛行懸掛人頭于木上。
漢代以后一直到明代,滅梟習(xí)俗仍然盛行;這一習(xí)俗延續(xù)至清代前中期。然而文獻對此似無直接記載,漢以后的滅梟習(xí)俗僅僅間接反映在大部分“梟首”類詞的詞義里和宋明王朝以梟羹賜百官的事件里(魏晉至五代的文獻似未記載梟羹)。⑧北宋蘇軾《端午帖子詞·太皇太后閣詩》:“外廷已拜梟羹賜,應(yīng)助吾君去不仁?!碧K轍《學(xué)士院端午帖子·太皇太后閣詩之五》:“百官卻拜梟羹賜,兇去方知舜有功。”南宋周必大《文忠集》卷118《七言三首之二》:“固應(yīng)慈孝移風(fēng)俗,安用梟羮賜百官?!泵鞒堂粽扼蚨瘴募肪?7《端午節(jié)宴奉皇上致語》:“作梟羮以賜百官,示嫉惡除兇之義。”賀復(fù)征《文章辨體匯選》卷200所收明代董越《端陽節(jié)宴皇太后致語》:“幻術(shù)系淮南之蠅虎,覃恩頒大內(nèi)之梟羮?!毕耐甏尽断膬?nèi)史集》卷2《端午賦》:“蕭條佳節(jié),……杯底梟羹?!卞X謙益《牧齋有學(xué)集》卷25《王氏南軒世祠記》:“天屬近親,靡不家饗梟羹?!鄙弦娢牡钠呶蛔髡?,均分別在宋明朝廷任職,因而其所述宋明王朝賜百官梟羹,⑨必為事實。而宋明王朝賜百官梟羹,顯然是對宋明以前這一習(xí)俗的繼承,因此魏晉至五代朝廷也必定賜百官梟羹以倡導(dǎo)滅梟。⑩魏晉至明代的統(tǒng)治者倡導(dǎo)本來就已存在的滅梟習(xí)俗,而自然界又有梟可滅,滅梟習(xí)俗在這一時期必然盛行。由于文獻中未見清王朝倡導(dǎo)滅梟的記載,而現(xiàn)代又無滅梟習(xí)俗,加上梟日趨減少,因此我們推測滅梟習(xí)俗延續(xù)至清代前中期而消失。上述結(jié)論可由下文述及的產(chǎn)生于魏晉至清代前中期的17個“梟首”類詞的詞義來進一步證明。
三、從“梟首”類詞的詞義看滅梟習(xí)俗
“梟首”類詞共21個,其詞義間接反映滅梟習(xí)俗。下面我們揭示這類詞的詞義,{11}對滅梟習(xí)俗作進一步的證明(限于篇幅,每詞僅舉一個例句)。
“梟首”義為“象懸掛梟骸于木上示眾那樣(被)懸掛首級示眾”。{12} 《墨子·號令》:“父母妻子皆斷,身梟(自身梟首)城上(‘梟’為‘梟首’之?。??!贬倜阕ⅲ骸皸n,梟首示眾也”?!皸n除”、“梟夷”、“梟滅”、“梟殄”和“梟剪”義為“像滅梟那樣(被)除滅或誅滅”。東漢劉備《上言漢帝》:“惟獨曹操,久未梟除?!标惲铡断瓍菍⑿2壳摹罚骸霸獝捍箜?,必當梟夷。”魏曹丕《策命孫權(quán)九錫文》:“梟滅兇丑?!蹦铣蚣s《宋書·天文志》:“大破之,梟殄其十八九?!薄端螘ぶx晦傳》:“梟剪元兇?!薄皸n戮”、“梟誅”義為“像滅梟那樣(被)誅殺”。北朝魏收《魏書·島夷蕭衍列傳》:“尺兒已上,咸從梟戮?!泵魍蹂a爵《請御門宣捷疏》:“大憝梟誅?!薄皸n獲”、“梟擒”和“梟縛”義為“像擒獲梟那樣俘獲或擒獲”?!度龂摹肪?3《孫權(quán)〈上魏王箋〉》:“權(quán)……梟獲關(guān)羽?!薄端螘ず髲U帝本紀》:“梟擒群賊。”《清史稿·裘行簡傳》引嘉慶六年裘行簡所上疏:“川匪……可計日梟縛?!薄皸n裂”、“梟轘”和“梟磔”義為“像分裂梟軀懸掛示眾那樣(被)車裂軀體陳尸示眾”。東漢應(yīng)劭《漢官儀》卷上:“牧守梟裂?!薄端螘つ峡ね趿x宣傳》:“梟轘元惡。”唐代穆元《驃騎大將軍劉公墓志銘》:“梟磔文喜。”“梟懸”、“梟示”、“梟掛”和“梟令”義為“象懸掛梟骸示眾那樣懸掛首級示眾”?!度龂尽の簳じ呷醾鳌罚骸芭涯嬷?,誠應(yīng)梟懸?!碧篇毠录啊稓沉昙肪?《為江東節(jié)度使……書表》:“其余首級于當州梟示?!泵魍踺Y《平蠻錄》:“原獲首級俱發(fā)梟掛?!泵骱缹帯逗嗣糇嘧h》卷10《……討要羈留夷使疏》:“新舊番使皆當斬首,梟令邊關(guān)?!薄皸n斬”義為“像誅殺梟那樣斬(首)”?!段簳ね躅鳌罚骸耙藯n斬首惡?!薄皸n處”和“梟決”義為“像誅殺梟那樣處死”。明吳應(yīng)箕《與袁臨侯開府書》:“至今固未聞……梟處一卒也。”清乾隆年間《皇朝通典》卷84《刑五》:“梟決不待時?!?/p>
上舉每個詞的例句,都是我們利用電腦技術(shù)窮盡檢索約五千部古籍(《四庫全書》和《國學(xué)寶典》所收)所收集的“梟首”類詞的全部例句中挑選出來的始見例。因此從上舉例句可以大體上推知每個“梟首”類詞產(chǎn)生的時代:“梟首”產(chǎn)生于東周,“梟除”、“梟夷”和“梟裂”產(chǎn)生于東漢,“梟滅”、“梟殄”、“梟剪”、“梟戮”、“梟獲”、“梟擒”、“梟轘”、“梟懸”和“梟斬”產(chǎn)生于魏晉南北朝,“梟磔”和“梟示”產(chǎn)生于唐代,“梟誅”、“梟掛”、“梟令”和“梟處”產(chǎn)生于明代,“梟縛”和“梟決”產(chǎn)生于清代前中期。
周代至清代前中期,古人造上述21個“梟首”類詞,無一例外地都用對梟的誅滅和懲處來比喻對有罪者或敵人的誅殺和懲處,這表明捕殺梟并分裂梟軀懸掛梟骸于木上示眾的習(xí)俗已經(jīng)深深地滲透到這一漫長時期的古人的潛意識里。而這兩種情況的出現(xiàn)必須有一個前提:捕殺梟并分裂梟軀懸掛于木上是這一漫長時期普遍存在的人們非常熟悉的現(xiàn)象。因此上述這些詞是滅梟習(xí)俗盛行于周代至明代而延續(xù)至清代前中期的活化石,它們從另一角度進一步證明了周代至明代盛行滅梟而清代前中期亦有滅梟習(xí)俗,以及懲處梟的方式是分裂梟軀懸掛梟骸于木上示眾。
注釋:
①⑧ 我們利用電腦技術(shù)對約五千部古籍(《四庫全書》和《國學(xué)寶典》所收)作窮盡性檢索,得出這一結(jié)論。
②“梟”古讀古堯切,“鼓造”二字前字聲母和后字韻母相拼為“梟”之古音,“鼓造”是由“梟”分音而成的梟的別名(參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梟”字條)。高誘又注云:鼓造“一曰蛤蟆?!贝苏f誤,若為蛤蟆,則無避兵之問題。
③ 胡運飚:《“辜”、“磔(矺)”、“轘”及其同義復(fù)合詞釋義補苴》,《慶祝劉又辛教授九十壽辰紀念文集》,西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4年版。
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⑤ 任何一個漢字的造字理據(jù)都必須是某種常見事物或絕大多數(shù)人能理解的事理的描摹或反映。只有這樣,該漢字產(chǎn)生后才能被絕大多數(shù)漢字使用者理解和接受而通行開來。若懸掛梟骸于木上在漢代以前不盛行,“梟”字就不會產(chǎn)生并且通行。
⑥ 依段注本《說文》。他本《說文》作“從鳥頭在木上”,誤(詳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梟”字條)?!稘h語大字典》“梟”字下列有古文字“”,孫詒讓間詁本《墨子·號令》:“身城上”,“梟”字均從鳥在木上。
⑦和 中的與均為人頭圖形,亦即金文“首”字。
⑨ 錢謙益仕于明清兩朝,但其文是為王氏祖廟題的記,因而其文所述當為明代的情況。
⑩ 不能以此期文獻中無賜百官梟羹的記載而否定我們的這一推論。此期文獻無這種記載,原因可能是該期詩文數(shù)量相對較少,而又多取材宏博,很少描寫宮廷生活。
{11} 這些詞現(xiàn)有辭書均未能準確解釋它們的詞義(因不知曉滅梟習(xí)俗)。
{12} 如此理解的語法根據(jù)是:“梟首”屬于“子之”、“魚肉百姓”之類的名詞用作動詞帶賓語的結(jié)構(gòu)。“子之”就是“象關(guān)愛子女那樣關(guān)愛某人”?!对娊?jīng)·周頌·時邁》:“昊天其子之?!编嵭{:“天其子愛之?!薄棒~肉百姓”就是“像宰割魚和肉那樣掠奪百姓?!睎|漢仲長統(tǒng)《損益篇》:“魚肉百姓,以盈其欲?!比绱死斫獾恼Z法根據(jù)是:這些詞屬于“瓜分”之類的古漢語隱喻型復(fù)合動詞?!肮戏帧本褪恰跋笄蟹止夏菢臃指睢?。《戰(zhàn)國策·趙策三》:“天下將因秦之怒,乘趙之敝而瓜分之?!崩斫庖韵?6詞的語法根據(jù)同此。
(責(zé)任編輯 張衛(wèi)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