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不管你在哪座城市,只要你打開當?shù)刈顭徜N的報紙,鋪天蓋地的征婚廣告就會映入眼簾,婚介就好像一張無形的大情網(wǎng),把征婚者緊緊網(wǎng)在夢中央,真是路越走越漫長,許多人耽誤了大好時光,大多征婚者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掉進一個溫柔的陷阱。時至新年即將來臨,本期焦點欄目匯聚社會上常見的婚介騙局,希望能對期盼找到生命旅途中另一半的讀者朋友提供一些幫助。
第一類:入會享受“終生”服務(wù)。婚介所收取會費一般為兩種形式:第1種是價格偏低,10~100元,先由紅娘安排見面,每次見面再收取10~50元不等的見面費,表面上見面費不高,但是,婚介所往往不會安排條件相配的男女見面,因此,你肯定談不成,等你見過幾十個人后,征婚者都覺得自己太挑剔了,這樣不成功也就不是婚介所的責任了。不拖你十年八年不會放掉你,進去了別想出來,變成名副其實的終身服務(wù)。
第2種是價格偏高,200~2000元,不收見面費,交費后給你安排2~3個人見面后就沒有下文了。等到節(jié)假日舉行聯(lián)誼會時,打電話通知你參加,但是必須買票入場券。更有甚者,如果你相中了,“紅娘”也會想法給你拆散,利用會員充當“婚托”。有的婚介所把一些條件好的會員當成自己的“婚托”,讓他們不斷地與其他會員見面,之后再從中“作?!保凑褪遣蛔屓思页蔀橐粚?,活活拆散好鴛鴦。這樣,條件好的會員就會“自愿”地為婚介所繼續(xù)服務(wù)。
第二類:夸大其詞,玩弄文字游戲。常用“名車寬房”、“以車帶步”、“自營經(jīng)商”等字眼做文章來誘導征婚者。等你交完錢見面后才知道上當,如你要和“紅娘”討個說法,“紅娘”馬上變得伶牙利齒,并作出“合理”的解釋,一個人住30多平方米的房子能不叫寬房?在商場租柜臺怎不是自營?聽完她的解釋能把你氣個半死。是呀!有誰能解釋得清楚,就連法院也無法判定30多平方米的房子算不算寬房,騎自行車上班算不算以車代步,租個柜臺算不算自營呢?
第三類:無中生有,隨意編造。看看各地的征婚廣告用語,“秀外慧中”、“穩(wěn)重儒雅”、“英俊瀟灑”,什么“婀娜多姿”、“甜美靚麗”、“風度翩翩”、“魔鬼身材”、“商家獨女”、“澳洲富商”、“美籍華人”、“MBA”、“博士后”、“外企總經(jīng)理”,“什么百萬富翁”、“千萬富婆”,等等。更有甚者還“傾國傾城”、“絕代佳人”隨意編造。為了叫人相信,還特意注上資料真實,撒下了誘餌誘騙征婚者上鉤。
第四類:利用婚托。利用社會上閑散人員做婚托,收取見面費,給婚托提成。
第五類:巧立名目,誤導征婚者。以不收費、免建檔費、先服務(wù)后收費、或不成功不收費,故意讓你上鉤,等你來到婚介所后才明白不收費是假,然后巧立其他名目收取費用,如建檔費、見面費、電話費、入場費等。
第六類:盜用名稱。公開打著政府民政部門、消協(xié)、婦聯(lián)、工會、團委、街道等名義做保護傘,來誤導征婚者,把民政局批準說成民政局直屬單位。冒用其他單位的名義在媒體上發(fā)布征婚廣告,是一些不法婚介所慣用的伎倆。
第七類:聲稱確保成功。這個“確保成功”是沒有時間限制的,一年兩年甚至十年八年,反正直到你自己沒了信心也就不問了。
第八類:電話提成。針對目前移動和聯(lián)通開展返還電話費的業(yè)務(wù),在報刊上花幾十元以個人名義登出誘人廣告,留下有相關(guān)業(yè)務(wù)的手機號碼,并提示拒絕短信交流,目的在于讓應(yīng)征者給她打電話,收取電話費提成,對方曖昧的語言使你不會輕易放下電話,當你提出要見面時,則以溝通時間短為由,拒絕見面……。
借婚介之名行欺詐之實,早已算不得什么新鮮事。新鮮的是面對“絕代美女”、“寂寞美婦”、“借種求子”等玫瑰陷阱,仍有那么一些人不假思索地跳進去……“借種”,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話題,上當者自稱“因為好奇”陷入圈套。那么“借種”者又是怎樣“借種”的呢?下面就講講這方面的案例。
事件:貴婦“借種”先要錢買機票
劉某是位河北省的個體老板。去年2月底,他在報攤買了一份《××文摘報》。剛打開報紙,他便看見一則“美麗少婦征友”廣告:“(酬金10萬元求子)美婦32歲,嫁入富商豪門,現(xiàn)發(fā)現(xiàn)丈夫吸毒無生育能力,兩次試管嬰兒失敗,眼看龐大家業(yè)無后繼承,為了延續(xù)香火,急覓一位健康、品性好的男士與我共孕,通話達成協(xié)議,速匯定金2萬元表誠意,見面再付2萬元,懷孕后一次性付清余下的6萬元。雙方絕對保密,事后不聯(lián)系,雙方出示證件,可公證。通話滿意,將立即匯款,并急飛男處見面?!彼綦娫拝^(qū)號為023。見此廣告,劉某半信半疑,但又止不住心動。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劉某打電話過去,結(jié)果對方是重慶某婚介所,稱必須交200元才能得到美婦的電話。劉依言匯錢后,得到一個手機號。打過去后,一位自稱“李欣”的女子嬌滴滴地問了問情況,當即表示滿意,但要他先交1000元“介紹費”,然后3天內(nèi)到河北來。劉某有些猶豫了,沒有立即答應(yīng)。
這時,“李欣”提出希望能再和劉某聊聊?!霸陔娫捓?,她向我傾訴了很多苦惱,說著說著就哭了?!眲⒛痴f。劉某終于被“李欣”的遭遇打動了,他決定幫助這個可憐的女子,同時自己還可以賺一筆,何樂而不為呢?在“李欣”的勸說下,劉某匯了1000元。事后,“李欣”再次打電話稱,自己將在3日內(nèi)來河北,她希望劉某為她匯2000元機票費。為了盡快和美婦見面,劉某依言匯錢。這時,“李欣”稱自己一定在3日內(nèi)飛往河北,并說第二天之前一定將2萬元匯到劉某的卡上。
掛掉電話后,滿心歡喜的劉某開始盼著“李欣”到來。同時他又擔心:會不會又不來了?為了驗證,過了幾個小時給“李欣”打去電話。對方稱正準備匯款,這下,劉某徹底放心了。
第二天早晨,劉某再次打電話,想詢問“李欣”是否已經(jīng)買到機票。這時發(fā)現(xiàn)“李欣”已經(jīng)關(guān)機,最后又停機了。連美婦的面都沒見到,3200元就這樣打了“水漂”。他撥打婚介所電話,結(jié)果是只響鈴無人接。
難處:此類案件難立案
辦案民警遇到這類案子也甚感頭痛。因為“婚媒子”詐騙數(shù)額小,證據(jù)難找,罪與非罪的認定和立案都難。一是取證難。當今“婚媒子”的行騙手法一般都是不跟當事人見面,就憑一個電話,幾句挑逗語言,撩撥得應(yīng)征者心里發(fā)癢,自愿掏錢。取證時,部分受害者認為涉及隱私不予配合。二是定性難。按最高法院司法解釋,個人詐騙在2000~4000元才為“數(shù)額較大”?!盎槊阶印彬_錢,多數(shù)都在幾百上千元,個別當事人累計騙了幾千元,但收錢方往往不是一個,而是兩三個。何況多數(shù)人能提供的銀行匯款憑據(jù)跟電話騙人者的名字對不上號。
有關(guān)人士提醒,應(yīng)征者應(yīng)多方了解情況,不要輕易寄錢,切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那么應(yīng)征者應(yīng)從哪些方面注意提高警惕才能避免掉入征婚陷阱呢?首先,應(yīng)征者要了解婚姻介紹所是否合法,有沒有合法的營業(yè)執(zhí)照,有沒有相關(guān)部門審批的經(jīng)營許可證。合法的婚姻介紹所有利于征婚者維權(quán),否則,一旦出現(xiàn)糾紛維權(quán)就不好辦。其次,征婚者要有理性,從消費角度來說就是理性消費。不要不合實際去應(yīng)征,先想想自己的情況,再去看看對方的情況。中國有句俗語“門當戶對”,條件相差太大了,往往是不符合實際的。不可否認,現(xiàn)實的一些征婚廣告與本人的情況不太相符,或是不合實際,應(yīng)征者更要慎重一些。(河北省邯鄲市滏河南大街九號邯鄲市糧食行業(yè)協(xié)會 王坤 郵編:05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