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孔丹(Daniel Cohen)在IBM效力的第27個年頭,這位IBM大中華區(qū)副總裁、金融服務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說自己生命的一半時間都用來與IBM共同成長。當然,付出使他獲得了相應的成就:成功地領導多個跨功能、跨文化團隊,享有極高的客戶滿意度,超額完成營業(yè)收入及利潤目標同時他也是危機和變革管理專家,特別擅長從事高風險導向工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工作中對于變化的高度敏感性來源于他本身好奇的性格。好奇也使孔丹一直想做一個全球公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
2007年,孔丹主動請纓來到中國,他想知道一個由13億人組成的國家是什么樣的,他希望為這個神奇的國度做出自己的貢獻——幫助中國向世界做出貢獻。
我認為中國夢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中國自己的夢想,還有就是我們在其中充當?shù)慕巧N蚁嘈?,中國的夢想是關于“多樣化”的。通過鼓勵多樣化,中國開始了解世界上的其他地區(qū),并逐漸成為全球公民。不僅僅是黑火藥或者其他曾經(jīng)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國還會為世界做出更多的貢獻?,F(xiàn)時,中國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我希望的是中國能夠把自己帶到為世界做出更多卓越貢獻的位置上。我的中國夢與之休戚相關,就是能夠幫助中國做到這一點。
樂觀地說,我認為通過自己在中國的工作,可以幫助中國釋放價值。尤其我所從事的是金融服務部門,它可以支持經(jīng)濟發(fā)展。就如你在其他經(jīng)濟體中看到的那樣,中國在向世界做出貢獻的同時,可以得到一些東西作為回報。我認為中國得到回報的方式會非常有趣而且唯一,那與統(tǒng)治支配無關,而是和其他國家建立起合作多贏的關系,這是一種更健康的方式。我希望幫助更多人了解中國正在發(fā)生什么,中國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與此同時讓中國人(不僅是領導級別,還有實際操作人員)了解世界上的其他人,這些都會使中國更加有生命力。
IBM在中國,并不是單純找一個價格便宜的地方做廠房。以印度的情況為例,很多人去印度做生意因為那里便宜,但印度真正的價值并不在于廉價的勞動力,而是他的教育。印度工人掌握的技術很全面,因此在印度,IBM的員工數(shù)量4年內從5000人擴展到超過8.5萬人,我們每個月要新雇傭1500人。我們在中國有朝一日也會這樣,現(xiàn)在IBM在中國的員工有7.8萬人,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不小了,但是它還應該更多。而中國獲得這些就業(yè)崗位的前提就是我提到的貢獻——完善教育體系,印度就是中國“先貢獻,后得到”的前例。當然,IBM在這方面盡己所能給中國提供幫助,比如我們這個部門就主要在IT方面向中國的銀行業(yè)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具體到我個人是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中國夢的呢?答案是回饋社會。這要從兩方面來說,首先在個人方面,我參與了國際學校的志愿者活動,以及其他的一些教育社團,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需要幫助的孩子。我們在幫助這些孩子的同時,也從中收獲了很多。尤其是我的孩子,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學習了中文。這就像我所說的“給予和收獲”。
從我的工作來講,再回到最初提到的“多樣性”。IBM是如何在推動多樣性發(fā)展的同時回饋社會呢?對不同的國家來說,IBM有不同的做法。在美國和英國,“多樣化”被演繹為勞動力的無差異性,女性和黑人占據(jù)了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在中國,我看到的多樣化是“全球性的多樣化”,不僅僅是女性,越來越多的人給企業(yè)帶來變革,這是一件好事情,企業(yè)需要他們。這里的女性更熱愛工作,我想這是文化使然。在家里,她們是美麗溫柔的妻子、母親,但當她們來到職場,她們會極努力的表現(xiàn)并證明自己,她們是帶著決心來工作的。我現(xiàn)在的工作伙伴大多是女性,她們憑借自己的付出很多都走到了領導崗位。與此同時,她們的存在也可以說是一種企業(yè)文化的傳遞,就是我一直提到的“給予和收獲”。IBM不僅教會了她們這個道理,企業(yè)本身也為其創(chuàng)造了“收獲”的良好環(huán)境。
不僅如此,我們還會定期做交換項目,使得一些中國員工有機會去國外看看,而不是總在同一地點做同一工作。在國外的見聞可以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提升技藝,他們可以直接了解到其他國家的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我想這是一件增長智慧的好事情。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大家?guī)砀髯試业慕?jīng)驗然后互提建議,這要比彼此忽略好得多。這個交換的概念也可以延伸到客戶層面。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從中國挑選一些客戶和我一起去國外,這樣他們也會為自己的客戶提供全球性的視角了。IBM是一個服務于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綜合性企業(yè),我們通過在俄羅斯、英國、巴西等國家做志愿者、做社區(qū)服務等等來達到全球性的企業(yè)發(fā)展和社會責任整合。我們把同樣的職責和理念帶到了中國,我們還在深圳建立了IBM的全球采購中心。這只是開始,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幫助,中國金融業(yè)也能成為一個“全球整合企業(yè)”。
剛剛提到在做全球整合時我們用到了志愿者等慈善工作,那么它們又是如何幫助中國員工提升工作質量的呢?這也要從兩方面來說,首先它有助于個人發(fā)展。當你參與一個志愿者工作時,你會置身于一個涉及面甚廣的合作關系中,在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沒有你所具備的某種經(jīng)驗或者技能。如果你在IBM接受訓練會學到很多東西,當你做志愿者時你就可以幫助很多人,而這些會為你得來領導者的位置。想想看,你從IBM得到的培訓不僅幫助了其他有困難的人,也讓你內心獲得了激情和成就感??偠灾?,給予比獲得更可貴。這是一種IBM精神,我們也把這種精神傳承給我們在中國的員工。我就是這個渠道中的一員,我從我的前輩那里學到這個道理,并把它在IBM內繼續(xù)傳遞下去。
對于IBM本身而言,不管有沒有發(fā)生地震或其他災難,在平時我們都會給予,并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一旦災難發(fā)生,我們平時的積累就會顯得更加有用。如果你去看我們建立的網(wǎng)絡社區(qū),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志愿者會在上面寫明他們可以做什么,而需要幫助的人也會在那里提出請求,這些都與我們內部的Facebook相連。我想這是一項非常有建設性的工作。我們的一些客戶也非常熱衷公益活動,我必須承認,做大量的公益事業(yè)幫助我們的客戶,IBM和我本人提升了公眾形象。當我的客戶想要買一些東西時,他們以前會說這些供應商都是一樣的,現(xiàn)在不這樣了。一旦認識到了為社會做貢獻的重要性,顧客們就會選擇更尊重他們的IBM。
這種精神與我現(xiàn)在所從事的金融服務業(yè)關聯(lián)性尤為明顯,因為這個領域要求更多的是協(xié)調一致,就是要我們向顧客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服務。作為經(jīng)濟的一部分,商業(yè)銀行就是為中國每個人都富裕起來提供介質。如果你可以為所有人提供強大的金融服務,使其提升自身能力,這就是你帶來的價值。我們的工作是讓中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變得更好,使金融市場更加靈敏。當然,中國的金融業(yè)充滿機遇,但其中也存在著問題。在英國,最大的銀行有差不多5000個分支機構,在中國每個銀行都有2萬個分支,總共是18.6萬分支機構,這實在是一個大數(shù)目,需要太多的人員和部門為此不懈努力。我們能做的就是建議中國通過開闊視野和更廣泛的學習來自其他市場的經(jīng)驗教訓做到“多樣化”。
從外部汲取的同時,中國也在奉獻。很多人總認為中國只是簡單的做一些“復制”性的工作,缺少創(chuàng)造性。我并不這樣認為。復制是外表相似但內部功能不敢恭維,而中國企業(yè)很注重質量,因為他們在意消費者的感受。比如說,有一個愛爾蘭的知名老品牌,他們并不致力于服務消費者,事實上他們知道怎么去做,只是并不關心,比起消費者的利益他們更關注自己能否多掙錢。與之截然相反的是,在中國很多商家還不清楚什么是消費者服務,不知道應該怎么去做,可是他們在嘗試。所以如果我是消費者,我不會把錢給不在意我的愛爾蘭企業(yè),而是給有意為我提供服務的中國企業(yè),因為從長期看,后者的發(fā)展更可喜。中國可以教給世界的是關心顧客的感受,當有些人狹隘地認為中國僅僅向世界提供廉價產品時,實際上中國給予世界的是她的心。
幫助中國更好的奉獻世界,我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這里還是有很多人缺少接受新鮮事物的勇氣和決心,這阻礙了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比如說當我在中國要一份沒有奶酪的三明治,店員立即拒絕了我的要求,他們只是把制作三明治當作一個硬性的工作來完成,過分狹窄的視野使他們沒有看到,如果滿足了顧客的要求,這將會帶來怎樣的良性影響。他們的失誤之處就在于沒有看到創(chuàng)造性和收益之間的關聯(lián),這多少與他們渴望服務顧客的心愿相矛盾。所以中國企業(yè)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在經(jīng)營中找到隱藏的因果關系,而不是草率的做一個隨便的決定。要知道,做到“多樣化”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
如何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呢?我要做的就是為我的顧客“療傷”——糾正他們錯誤的理念。我在向很多客戶提到這一問題時都會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在過馬路時沒有注意一輛疾馳過來的汽車,導致的結果很可能是你被撞傷甚至身亡,身亡的后果又是什么呢?你的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你的妻子要違心的做很多不喜歡做的工作來補貼家用,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你過馬路時沒有用心觀察。我要做的就是提醒他們理清思路,了解任何一個小舉措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后果。一個積極的因果關系就是保證一個“因”做出后會有一個安全的“果”產生。
這個例子很形象的展現(xiàn)了因果關系的重要性。解釋銀行做出決斷產生的因果關系時,這樣的具體例子也同樣適用。我向一個人借出了貸款,只因為那個借款人是我的朋友,而我很清楚那個人是沒有能力償還這筆貸款的,我還會這樣做嗎?我不知道,因為如果是我的錢我可以清楚地做出決斷,但那是銀行的錢,我應該這么做嗎?在中國,“關系”被認為是很重要的事情,那么中國的銀行職員是應該屈從于“關系”還是恪守職責呢?再看看全球范圍內的銀行是怎么做的。如果有人要我的銀行投資給他,我必須先弄清楚他是不是有償還能力,如果沒有上漲的效益,我是不會借錢給他的。同時,我立出了明確的信用評級,這樣其他的人也會相信我。這是在討論銀行決策的因果關系時常提出的例子。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這個例子告訴中國的銀行,建立信用評級、尋找有責任感的客戶,這樣既保障了資金的可靠性,又對自己的名譽和利益有所幫助,以此為基礎才能貢獻世界。
《商務周刊》:您最崇拜或者樹為榜樣的人是誰?為什么?
孔丹:我崇拜我的父母,他們白手起家,最終我的父親經(jīng)過奮斗成為美國紐約州高等法院的一名法官。而我尊敬他是因為他將自己的一半時間用來做慈善工作,我母親也是這樣。他們工作并給予。
《商務周刊》:從您的經(jīng)歷出發(fā),您認為中國重新崛起,最大的優(yōu)勢和最大的障礙是什么?
孔丹:我想中國崛起的優(yōu)勢是她的技藝。中國可創(chuàng)造獨特的技藝并服務5億消費者,這實在是令人驚異。當我從窗口向下看,有序的物流源源不斷地供給著這個國家的建設。但與此同時,我看到的美妙的城市設計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讓我想到的更多的是好萊塢,這是好萊塢景觀。所以我覺得中國在強大的同時,應該把資源用在更有意義的建設上,比如說教育。在印度,你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他們沒有這些(摩登建筑),而是會毫不掩飾的在街上放牛,但是他們把很多錢用在了教育上。而在這里,錢用在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上——雖然那也是有用的。
《商務周刊》:請您向《商務周刊》的讀者推薦幾本書。
孔丹:我讀到的最好的一本有關中國的書,是林語堂寫的《吾國吾民》。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當其他描寫中國的書籍不真實地將中國妖魔化時,林語堂在他的書中告訴我們中國人為什么這樣做,對于他們所做之事又是怎么想的。這是一本寫于1934年的書,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哲理可以令讀者至今受益。這本書幫助我在遇到中國式思考時使自己的思維能與之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