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后中國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團結、愛心與責任感,以及圍繞逼捐和天價帳篷的爭論,讓所有人都相信,一個透明、完善和可信賴的中國慈善事業(yè),將以多災多難的2008年為元年
讓我們再次相信愛
5月12日,一個令人刻骨銘心的日子。無數(shù)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無數(shù)個生命走向終點,原本生機盎然的城鎮(zhèn),瞬間滿目瘡痍。
但是,在巨大的災害面前,中國人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從食品到藥物,從急救血漿到帳篷,無數(shù)的救災物資迅速從全國各地聚集起來。幾乎是一瞬之間,中國人走入了“人饑我饑,人溺我溺”、“像愛自己一樣愛陌生人”的大同社會。
5月12日下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成救災工作組,趕赴四川地震災區(qū),同時公布緊急救災熱線和專用賬號,并開通網(wǎng)上捐款和短信捐款的服務。一場前所未有的全民慈善運動,幾乎是在地震的噩耗傳來那一刻起,就在這個曾被認為缺少慈善和感恩傳統(tǒng)的國度,席卷了所有人的心。
四川紅十字會宣傳部一位負責人對《商務周刊》說:“這次慈善活動規(guī)模之大,參與人數(shù)之多,捐助數(shù)目之多,均史無前例。全民慈善的力量就像泉水一樣涌來。”
為此付出的有年耄老人,也有2歲啞啞學語的孩童,有鼎鼎大名的首富,也有沿街乞討的乞丐。上述負責人感慨地說:“以前是我們求別人,這次變成別人求我們?!?/p>
5月18日晚,中央電視臺1號演播大廳,500余名各界名人、明星參加的名為《愛的奉獻》的2008宣傳文化系統(tǒng)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中,共為災區(qū)募得15.14億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宣傳文化界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動。
除了捐錢捐物,全國各地的獻血車前也排起了長龍,血庫一再飽和。北京血液中心宣傳部負責人對《商務周刊》介紹說:“5月13—22日,全北京市共有13894人鮮血,鮮血量達20881單位,每單位200毫升。預約獻血的個人有45294人,企事業(yè)單位590家。5月13日一天,鮮血量達6230單位,與以前比增加了2倍。”
大愛無疆
一個個中國人的力量,迅速為抗震救災筑起了強大的后盾。
在重慶市大渡口區(qū)建橋工業(yè)園的一個建筑工地上,工友們自發(fā)組織捐款活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河南籍工人,把工作大半年的所得全部捐給了災區(qū)。而就在前幾天他的孩子在電話中懇求道:“爸爸,我的鞋都破了,能給我買雙新的嗎?”
36歲的袁安惠是貴陽市開陽縣龍水鄉(xiāng)龍江村的一名普通農(nóng)婦,四川汶川發(fā)生地震后,她到市場上賣掉了4只羊,換來的1000元錢全部捐給了地震災區(qū)。1000元對袁安惠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相當于她辛辛苦苦忙碌大半年的純收入。她說:“想到被壓在廢墟里的生死不明的孩子們,看到母親為挽救子女生命聲嘶力竭的呼喊,看到戰(zhàn)士們布滿血跡的雙手拼命地扒石塊救人,我的心都要碎了。”
北京市云景東里居委會收到兩位老人送來的捐款及致災區(qū)人民的一封信。信中說:“我們是六七十歲的老人,為向災區(qū)人民表愛心,我們這兩天撿了100多個飲料瓶,賣了15.12元錢,請你們轉交給汶川災區(qū)人民?!?/p>
5月16日,湖北省長江大學的學生彭瑩,將自己的書法作品義賣,最后所得800元錢全部捐給了四川災區(qū)。彭瑩告訴《商務周刊》,看到電視上播放四川地震的畫面,她特別想貢獻一份力量,可是由于家庭困難,拿不出錢來。據(jù)記者了解,她平時每天的生活費用只有4元錢。
在陜西,一位下崗工人排了幾個小時的隊走進了獻血車,他說:“我下崗了沒有太多錢,就給那些受難的傷員貢獻一點血吧?!?/p>
這次全民捐款,其中也包括了許多不被關注的弱勢群體,甚至包括許多同樣需要社會救助的人。他們的生活非常困難,卻也力所能及。
5月16日下午,廣州越秀區(qū)華樂街支援抗震救災募捐活動現(xiàn)場,一名身患殘疾、無法直立行走的乞討者,兩度捐款傾盡所有。在場的人都以為他只是路過。當他說出“我要捐款”時,所有人都愣住了。他將硬幣一個一個放進箱子后,又抬頭向工作人員說了句“我還有錢”,便從衣兜里掏出一些紙幣往箱子里塞。粗略算了一下,大約有三四十塊。這位殘疾人是從露天電視得知災情后趕來捐款的。兩天后,他又再次來捐款。把身上的近10元零錢全部投入捐款箱。他表示,自己雖然患有小兒麻痹癥,但也想為四川災區(qū)出一分力。
東莞石龍鎮(zhèn)一個義賣捐款點,一位老乞丐把身上所有的80元錢全部捐給災區(qū)。當記者追問他時,他只說了一句話:“向社會討了這么多年,也該向國家捐點了。”
南京市東新南路募捐點,一名約60歲的老人來到了募捐點,他衣衫襤褸,手中還拿著一個討飯碗。老人端著碗,在宣傳牌前止步,看了一會,哆哆嗦嗦地從口袋里掏出5元錢,放進募捐箱,喃喃一句,“為災區(qū)人民……”
本以為這就是捐款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誰料下午3點,老人再一次出現(xiàn),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進了募捐箱。工作人員都很吃驚,趕緊拉住老人問情況,老人才解釋,“我上午就想多捐一點,但錢太零碎了……”老人身上全是討來的一毛兩毛還有一些硬幣,不好意思拿出來,特地到銀行將全部零錢兌換出一張一百元。臨走時老人又說了一句:“我準備再討滿100元,還要兌成整錢,捐給災區(qū)?!?/p>
105元,對富人而言不足一頓晚餐,對普通人而言不過是少看兩場電影,但對這位老人來說,卻是除了身體之外的所有家當。在災難面前,中國人看到了超越社會身份的平等的共同責任。
除了無數(shù)平平凡凡的國人,一向被傳聞涂抹的明星們也利用其影響力和號召力,為這次慈善洪流推波助瀾。
作為四川大地震之后首位飛赴災區(qū)一線賑災慰問的世界巨星,成龍希望用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召更多的人,“加入我們幫助他人”。他說:“賑災和重建家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愿意把對災區(qū)建設的慈善事務一直堅持到底?!?深入災區(qū)前,成龍、楊受成公益慈善基金已經(jīng)捐出了1000萬元人民幣。
王菲在2005年12月于廣州唱完“菲比尋常”巡演后一直不曾公開露臉演唱。5月18日,她現(xiàn)身中央電視臺“愛的奉獻”義演現(xiàn)場,與陳奕迅、楊乃文等合唱《但愿人長久》。同時,李亞鵬、王菲的嫣然基金緊急撥款500萬元救助災區(qū)兒童,他們又以個人名義捐款100萬元支援災區(qū)人民。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秘書長王汝鵬說,明星的慈善舉動帶動了中國慈善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也讓慈善事業(yè)更廣泛地被傳播,最重要的意義,是被大眾認知和參與。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劉建宏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也表示,該臺很多主持人都將自己的當月工資收入全部獻出?!斑@是一個社會、國家、民族進步的表現(xiàn),在災難面前,有慈善心、公益心、愛心的人越來越多了。”他說,“這是一場令人無比沉痛的天災。然而,縱然天地無情,但人間卻始終擁有溫暖真心?!?/p>
更讓人感動的是,在賑災義演中,現(xiàn)今87歲高齡的秦怡捐出了幾乎全部積蓄的20萬元,這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風華絕代的明星,如今的每月退休金只不過2000多元錢,家里還有個重病的兒子和一個90多歲的姐姐需要她照顧,平時連出租車都舍不得坐。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如何面對和看待全民參與的慈善事業(yè),政府和民眾都缺乏準備。從網(wǎng)上不斷出現(xiàn)的逼捐言論可以看出,慈善目前更多的與道德聯(lián)系在一起。一些對分配不公平感到憤慨的網(wǎng)友,很自然的將視線轉向富人們的捐款數(shù)額。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兵櫺菭柨思瘓F副總裁、執(zhí)行董事吳榮照對《商務周刊》這樣定位企業(yè)在這次全民慈善活動中應有的角色。在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不久,他捐獻了600萬元現(xiàn)金和物資用于災區(qū)救助及災后重建。
作為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了雙親的孤兒,榮程聯(lián)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青夫婦捐款1億元,為災區(qū)建造“震不垮的學?!?。
有的企業(yè)老總則直接進入災區(qū)投入搶救。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公司董事長陳光標親自率領60臺工程機械奔赴四川抗震搶險,幾乎與軍隊同時抵達災區(qū),成為自發(fā)參與救災的首支民間隊伍。5月12日汶川地震發(fā)生時,陳光標正在武漢開董事會,他立刻把董事會改成抗震救災部署會,從江蘇、安徽等地的公司項目中緊急調度60臺大型機械開往災區(qū)。在北川,他全身都是血漿,累得走不動了。208具死尸,是與他一起參與現(xiàn)場救援的下屬統(tǒng)計出來的。而這之前,陳光標還委托中國扶貧基金會為災區(qū)捐款650萬元。
但是另一些企業(yè)和富人受到了指責,前者包括那些因為需要向總部請示而慢了一拍的跨國公司,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原本社會形象良好的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地震發(fā)生當天,萬科集團總部捐款人民幣200萬元,立即在網(wǎng)上引起非議,很多網(wǎng)友要求萬科捐出更多善款。但王石5月15日在博客中回應說:“對捐出的款項超過1000萬的企業(yè),我當然表示敬佩。但作為董事長,我認為,萬科捐200萬是合適的?!蓖跏€透露了一個細節(jié),“萬科對集團內(nèi)部慈善的募捐活動有條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其意就是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p>
這篇回應更加激起眾怒,原本認為“不放高音喇叭也可以做慈善”的王石在博客里公布了萬科的賑災行動:萬科組成的搶險工程機械隊在都江堰災區(qū)日夜奮戰(zhàn);萬科捐獻的藥品和救援物資由萬科組織的車輛運送到綿竹災區(qū);萬科組成的特別搜救隊在特別偏遠的孤點尋救生命;萬科的專家組已經(jīng)完成對成都萬科小區(qū)居民住宅的安全鑒定,轉入對市區(qū)的建筑鑒定;萬科正在夜以繼日研究四川震區(qū)民居的重建方案……但萬科的重建計劃又被指為“發(fā)國難財,蒙蔽全國網(wǎng)民”。21日,王石本人通過媒體致歉,指出自己不應爭辯,轉移救災焦點。
公允地講,僅僅用捐款多少來衡量道德水準肯定是不公平的,由這場全民參與的慈善運動始,不僅僅考驗的是中國人對于多樣化行善方式的心理接受能力,更需要被關注的應該是整個社會的慈善事業(yè)運作能力。
公開、透明、有效應該是慈善機構運作的基本原則。但由于歷史原因,中國慈善機構大都由行政主導,官本位色彩濃厚。比如這次賑災中,政府和有關機構只是公布了若干接受捐贈款物的信息,但無私捐款的人們更關注的是所捐款物的具體去向和開支明細,即慈善事業(yè)的“最后一公里”。
當中國紅十字會陷入“萬元帳篷”的麻煩之時,民政部門一次次地向公眾做出保證,救災捐贈資金將堅持??顚S玫脑瓌t,所有接收到的善款、捐贈物資一定會用于這次抗震救災,并歡迎公眾監(jiān)督。
5月25日,國家審計署也宣布已組織了300人的力量,在北京、四川、陜西、甘肅等主要地區(qū)對賑災資金和物資進行審計。審計署社保司司長王中信介紹說,此次審計范圍從捐贈方開始,到接收方、保管方、最后到賑災資金和物資的發(fā)放、使用,審計工作貫穿整個過程。除部分審計人員赴災區(qū)之外,還有審計人員已經(jīng)開始對財政部、民政部、紅十字會和各個基金會、商務部、外交部等展開賑災資金和物資的審計。
萬通公司董事長馮侖是王石真正的知音,他們今年年初就相約夏天到哈佛大學專門研習如何利用商業(yè)力量和管理辦法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并已經(jīng)聯(lián)系好到美國一些基金會學習。即使地產(chǎn)商和半官方的慈善機構在中國社會公眾心目中仍缺少信任,但所有人都同意,一個透明、完善和可信賴的中國慈善事業(yè),將以多災多難的2008年為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