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不錯?看看認不認得這個——kidult。這大概是個不管四級六級還是GRE詞匯手冊上都不會有它,可是大家一見就能把意思猜個八九不離十的詞兒。沒錯,“kidult”=“kid”+“adult”。這讓人想起可以把“不”和“正”合在一起變成了“歪”的中國字。印象中,好像這樣的例子就該是我們中國人的專利,原來英文也可以嗎?仔細想來,就像大家已經(jīng)熟悉的“breakfast”+“l(fā)unch”=“brunch”——用來指愛睡懶覺的人吃的那頓早午飯。又比如“Chinglish”(=“Chinese”+“English”),意指帶著中國口音甚至滲透著中文語法的英語表達;相應(yīng)地還有如Singlish,新加坡人說的英語——從這個詞看來,新加坡人說的英語想必也不怎么純正吧?;氐轿覀兊闹黝}kidult,kid和adult合在一起,就成了孩子和成年人的結(jié)合體。
Kidult一詞說白了,就是大孩子。這又讓我們想起了彼大孩子。這又讓我們想起了彼得·潘。童話里的彼得·潘長著口珍珠般的乳牙會對你齜牙咧嘴地笑,穿一身用樹葉和樹漿做的衣服,會飛,會魔法,不愿長大也不會長大。在彼得·潘住的Neverland(“永無島”),所有的日子都是嬉鬧的日子,孩子們永遠只是孩子們,永無島上自有無盡的歡樂和永恒的童年。
和彼得·潘不一樣的是,kidult們可不會長著滿口乳牙,他們部是如假包換的成年人,只是還想保有一顆孩子樣的心。Kidult族相信,容顏可以蒼老,心卻得是不老的神話。他們不一定是真的孩子氣,但卻拒絕按照社會給我們制訂的“時間表”變老。古人說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對Kidult族來說并沒有實際的意義。三十喜歡hello kitty,四十品味宮崎駿,五十單車踏春天,六十……七十……年齡到底有什么要緊。
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Kidult”隨之越來越成為一個可以被認同的文化現(xiàn)象。做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雖然只能是童話,懷著這樣一個童話卻可能讓行走在成人世界里的人心中多一片綠洲。我們常常對成年人要求的太多,一句“成年了”就想把人綁架到一個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世界。但是現(xiàn)在,Kidult萬歲,孩子氣有理。程式化的一天又一天接踵而來,推不開,躲不掉,可以的話Kidult還想給身邊每個人送一個無傷大雅的惡作劇,或者至少,他還可以把自己當(dāng)成自己的玩具。
火星語也是這樣的吧。每天說著太多冠冕堂皇的廢話,寫了太多連“的”“地”“得”都不會出錯的文章,Kldult的心中也會有點倦嗎?那么讓我們不要好好講話了,來說點鬼話吧。Kid?Adult?KIDAULT!這樣奇怪的拼寫,可不就是Kidault們游戲精神最生動的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