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琪
記憶像鐵軌
一樣長(節(jié)選)
余光中
我的中學時代在四川的鄉(xiāng)下度過。那時正當抗戰(zhàn),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一寸鐵路也沒有。不知道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萬嶺的重圍之中,總愛對著外國地圖,向往去遠方游歷,而且見到月歷上有火車在曠野奔馳,曳著長煙,便心隨煙飄,悠然神往,幻想自己正在那一排長窗的某一扇窗口,無窮的風景為我展開,目的地呢,則遠在千里外等我,最好是永不到達,好讓我永不下車。那平行的雙軌從天邊疾射而來,像遠方伸來的雙手,要把我接去未知,不可久視,久視便受它催眠。
鄉(xiāng)居的少年那么神往于火車,大概是因為它雄偉而修長,軒昂的車頭一聲高嘯,一節(jié)節(jié)的車廂鏗鏗跟進,那氣派真是懾人,繼續(xù)單調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韻。過橋是俯瞰深谷,真若下臨無地,躡虛而行,一顆心,也忐忐忑忑呆在半空。黑暗迎面撞來,當頭罩下,一點準備也沒有,那是過山洞。驚魂未定,兩壁的回聲轟動不絕,你已經(jīng)愈陷愈深,沖進山岳的盲腸去了。光明在山的那一頭迎你,先是一片幽昧的微熹,遲疑不決,驀地天光豁然開朗,黑洞把你吐回給白晝。這一連串的經(jīng)驗,從驚到喜,中間還帶著不安和神秘,歷時雖短而印象很深。
坐火車最早的記憶是在十歲。正是抗戰(zhàn)第二年,母親帶我從上海乘船到安南,然后乘火車北上昆明。滇越鐵路與富良江平行,依著橫斷山脈蹲距的余勢, 江水滾滾向南,車輪鏗鏗向北。也不知越過多少橋,穿過多少山洞。我靠在窗口,看了幾百里的桃花映水,真把人看得眼紅、眼花。
入川之后,剛亢的鐵路只能在山外遠遠喊我了。一直要等勝利還都,進了金陵大學,才有京滬路上疾駛的快意。那是大一的暑假,隨母親回她的故鄉(xiāng)武進,鐵軌無盡,伸入江南溫柔的水鄉(xiāng),柳絲弄晴,輕輕地撫著麥浪??墒前肽旰笤僮返陌嘬嚃|去,卻不再中途下車,而是直達上海。那是最難忘的火車之旅了:紅旗渡江的前夕,我們倉皇離京,還是母子同行,幸好兒子已經(jīng)長大,能夠照顧行李。車廂擠得像滿滿一盒火柴,可是乘客的四肢卻無法像火柴那么排得平整,而是交肱疊股,磨肩錯臂,互補著虛實。母親還有座位。我呢,整個人只有一只腳半踩在茶幾上,另一只則在半空,不是虛懸在空中,而是斜斜地半架半壓在各色人等的各色肢體之間。這么維持著“勢力平衡”,換腿當然不能,如廁更是妄想。到了上海,還要奮力奪窗而出,否則就會被新涌上來的回程旅客夾在中間,夾回南京去了。
來臺之后,與火車更有緣分。什么快車慢車、山線海線,都有緣在雙軌之上領略,只是從前路上的東西往返,這時,變成了縱貫線上的南北來回。滾滾疾轉的風火輪上,現(xiàn)代哪吒的心情,有時是出發(fā)的興奮,有時是回程的慵懶,有時是午晴的遐思,有時是夜雨的寂寞。大玻璃窗招來豪闊的山水,遠近的城村;窗外的光景不斷,窗內(nèi)的思緒不絕,真成了情景交融。尤其是在長途,終站尚遠,兩頭都搭不上現(xiàn)實,這是你一切都被動的過渡時期,可以絕對自由地大想心事,任意識亂流。
餓了,買一盒便當充午餐,雖只一片排骨,幾塊醬瓜,但在快覽風景的高速動感下,卻顯得特別可口。臺中站到了,車頭重重地喘著氣,頸掛著零食拼盤的小販一擁而上。太陽餅、鳳梨酥的誘惑總難以拒絕。照例一盒盒買上車來,也不一定是為了有多美味,而是細嚼之余有一股甜津津的鄉(xiāng)情,以及那許多年來,唉,從年輕時起,在這條線上進站、出站、過站、初旅、重游、揮別,重重疊疊的回憶。
1.《火車上的中國人》 王福春上海畫報出版社
王福春自從事攝影工作開始,鏡頭一直沒有離開過鐵路。十幾年來,行程十幾萬公里,拍攝近萬張底片。列車是臨時的大家庭,是流動的社會,濃縮了人生百態(tài),書中記錄了本世紀末中國人以鐵路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旅途生活。那些在狹窄空間擁擠著的人們,他們的惶惑與快樂,形形色色的面孔。因為空間如此窄小,而終點總在靠近,每個人都像是在暗室中努力生長出去接近陽光的花,靈魂中的美好和空虛一同綻放,構成了一場世俗的盛大煙火。荷蘭攝影大師費里茲·基爾資堡先生評價王福春的作品說:“你的作品非常生動,猶如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
2.《車廠魅影》 趙妮娜三聯(lián)書店
火車的故鄉(xiāng)是車廠,火車制造廠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yè)之一,那里有原生態(tài)的工業(yè)美。這是一本非常獨特的工業(yè)書籍。它采用圖文互動。通俗生動的語言,將生澀變?yōu)橥ㄋ?,將冰冷變?yōu)闇睾停箤I(yè)的傳統(tǒng)介紹變得很有意境和感覺。本書采用流離于主流邊緣的手法,嘗試適度而又不傷害工業(yè)真實狀態(tài)的創(chuàng)新,表達出中國工業(yè)原生態(tài)之美以及中國車廠的獨特格調。
3.《一個人的好天氣》(日)青山七惠上海譯文出版社
日本“80后”新銳女作家,憑借本書一舉摘得日本“芥川獎”,成為該獎歷史上第三位年輕的女性得主。《一個人的好天氣》描述了一個住在小站邊打零工的女孩追尋自我、日漸獨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戀愛中的種種際遇和心情令人揪心。
4.《火車頭大旅行》 (德)米切爾·恩德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本書原名為《小紐扣、吉姆和火車司機盧卡斯》,是德國最優(yōu)秀的幻想文學作家米切爾·恩德的成名作,曾榮獲“國際安徒生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等諸多獎項,狂銷全球40多個國家,譯作達19種語言,被亞馬遜網(wǎng)站評為五星級童話書。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個只有四個居民生活的盧默爾國小島上發(fā)生的故事。為了解開來歷不明的黑皮膚小孩小紐扣的身世之謎,吉姆和盧卡斯駕駛著能上天下海的火車頭埃瑪,展開了一場奇異的冒險旅行……
1.《周漁的火車》
導演: 孫周
制片國家/地區(qū): 中國香港
上映年度: 2002年
周漁在小鎮(zhèn)上從事陶藝工作,美麗善良的她遇上詩人陳清后,對他的眷戀油然而生。盡管陳清在另一個鎮(zhèn)上做圖書管理員,生活清貧,但愛情的力量還是讓周漁甘心勞苦,坐著火車來往于兩地。然而漸漸的,兩地奔波讓她感到了疲倦,此時火車上經(jīng)常偶遇的年輕人張強引起了她的注意,張強也被周漁的氣質所打動,二人由最初的爭拗漸變?yōu)槔斫?。感情暗涌,周漁陷入了矛盾的徘徊之中。陳清告訴周漁,他要去邊疆支教。周漁最終將做出怎樣的決定?
2.《火車上的男人》
導演:帕特利斯·勒孔特 (Patrice Leconte)
制片國家/地區(qū): 法國 /德國/瑞士/英國
上映年度:2002年
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一列火車緩緩駛入站臺,一個叫米恩的男人下了車。米恩準備搶劫鎮(zhèn)上的銀行,在等待同伴的時候,結識了即將要經(jīng)歷生死攸關手術的退休教師馬內(nèi)基思。兩個都在等待死亡宣判的男人似乎心有靈犀,他們小心謹慎地相互交談卻越談越投機,驚奇地發(fā)現(xiàn)對方的生活正是自己想要的。三天后,米恩被警察逮捕。與此同時,躺在手術臺的馬內(nèi)基思卻幸運地度過了危險期。一晃幾年過去,米恩走出了監(jiān)獄的大門,迎接他的是馬內(nèi)基思和他那棟古老住宅的鑰匙,而馬內(nèi)基思卻決定乘著火車遠走他鄉(xiāng),去尋找刺激和冒險。
(本期供稿黃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