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芊
題目設(shè)計
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一書中的“慢慢走,欣賞??!”一文中說:藝術(shù)是情趣的活動,藝術(shù)的生活也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情趣愈豐富,生活也愈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shù)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坝X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于許多事物能否欣賞。欣賞也就是“無所為而為的玩索”。在欣賞時人和神仙一樣自由,一樣有福。
請你以“欣賞”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可記敘經(jīng)歷,編述故事,抒發(fā)感情,發(fā)表議論,展開想象等等。題目自擬。
心,一彎鉤含三點,我們可以將這三點詮釋為真、善、美,也可以理解成假、惡、丑。你的心里裝著什么,它就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個向往真、善、美的人,不妨試著為別人開一朵欣賞的花在心里,這樣,就會帶著你的愛去欣賞這個世界。當(dāng)我們的心盛滿愛,當(dāng)我們擁有了欣賞的目光,我們就會看到遍地繁花,滿山春色;當(dāng)我們的心靈干涸,用一種嫉恨、不平的眼光去體驗生活時,我們看到的可能正如培根所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jié)心城,四??萁?、叢山荒蕪。
是的,欣賞是黎明前的朝霞,指引黑暗中迷途的游子;是荒漠甘泉,滋潤著長途跋涉的心靈;是常年盛開的花朵,向世界播送它的芬芳;也是一聲春雷,催醒人性中的真與美、善與愛。
開一朵欣賞的花在心里,你就能從狹小的空間里獲得整個世界!
因為欣賞,我們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如果我們總把自己封閉在城堡里,用一種冷漠的目光看待一切,那么,你就只剩下嫉恨、痛苦與不平。三國時期的周瑜才智過人,深得孫權(quán)的器重,可他心胸狹窄,竟容不得別人勝他一絲一毫,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中,少年英雄吐血而死!試想,如果他用欣賞的目光去看他的對手,虛心學(xué)習(xí),那么周瑜“一步三計”的快與諸葛亮“三步一計”的穩(wěn)便能很好地結(jié)合,青史留美名的,也許就不只是臥龍了。其實,他悲愴的死是一種必然。因為在他心里,開放的是嫉妒這一朵有毒的罌粟花!
相比之下,徐庶就明智得多了。自己很有才能,他卻毫不保留地向劉備推薦臥龍、鳳雛,使劉備如虎添翼。他看到了別人的長處,認(rèn)識到自己的不足。這就是欣賞,它不是一味的奉承,而是站在平等的地位去看待別人的長處,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因為懂得欣賞別人的人一定也知道欣賞自己。
欣賞別人的人,能給企業(yè)帶來輝煌,能使集體更出色,因為他能看到每一個人的閃光點,也就能更好地用好每一個人的長處,或者吸取別人的營養(yǎng)來充實自己。這樣的人,當(dāng)了群眾,群眾是有福的,因為人們會因為有欣賞自己的目光而更加努力;當(dāng)了領(lǐng)導(dǎo),下屬是有福的,因為他決不會使千里馬“駢死于槽櫪之間”;為人父母,孩子是有福的,因為孩子在成長中需要那么多勇氣,而欣賞,就是這種勇氣的力量源泉……
因為欣賞,我們感受到了春夏秋冬的神韻,而不會說:“春有疾病,夏日有蚊蟲,秋天蕭索,冬天冷寂?!?/p>
欣賞,是人性中的閃光點。學(xué)會欣賞,世界就會充滿陽光,而我們的心,也一定能在這陽光下綻放最美的花!
[編輯感言]
“欣賞”這個話題的范圍很寬泛,既可以是藝術(shù)情趣方面的欣賞,也可以是人生體驗方面的欣賞。從小至今,每個中學(xué)生肯定經(jīng)歷過許多美好的事物,從中可以找到許多切合欣賞這個話題的人、事。如,不畏懼挫折的人生經(jīng)歷,激蕩生命活力的青春歲月,優(yōu)美如畫的自然風(fēng)景,在記憶中流光溢彩的真情體驗,等等。但又是有限制的,必須注意在享受美好事物的過程中,突出對其中的趣味的領(lǐng)略,寫出真實感受。
所選例文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文章緊緊扣住“欣賞”這個話題來展開,用精練、生動的語言論證了什么是欣賞,以及欣賞的價值和意義,內(nèi)容充實。文中用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妒賢忌能的周瑜,一個是懂得欣賞的徐庶,例據(jù)非常典型,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