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十年的從教之路,她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更沒有值得稱頌的大作為,生活的平凡賦予她平淡的經(jīng)歷,而平淡中的種種感動,卻時時刻刻,而又實實在在地激勵著她前行。她就是山東省利津縣虎灘鄉(xiāng)中學教師馬金榮。
感激
馬金榮開始工作的單位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小學,而當時的她只具有大專畢業(yè)的學歷??梢哉f,這既是當時工作的需要,更是給她提供了繼續(xù)發(fā)展的機會。正是當年那些可敬的同事們給她提供了最難得的幫助。
剛剛走上講臺的頭幾年,幾乎每一個課余空閑時間,馬老師都是和同學科或其他學科的教師在一起,常常是一問一答,從學科基本知識到學習方法,從教育教學理論到課堂教學經(jīng)驗,從師生交往到個人生活等等,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學校給年輕教師提供了非常好的學習條件,還舉辦了拜師會,給年輕教師找了優(yōu)秀的教師做師傅,指導她們,幫助她們進步。
馬金榮的師傅是經(jīng)驗豐富的劉老師,她堅持每周和馬老師一起討論教育教學方法,還經(jīng)?;ハ嗦犝n評課,找出優(yōu)點,分析不足。記得有一次,利津縣組織了一次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劉老師認真幫馬老師理清了那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路,以及本課的重、難點。有時她會讓馬老師對一個問題的設計修改到八次,也常因一個細節(jié)讓她在下面反復練習。離比賽還有一天的時候,馬金榮的課已經(jīng)準備得非常充分:自己說的每一句話,某個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疑問,都作了充分的準備。那天晚上大約十點鐘時,劉老師敲開了馬老師的房門,誠懇地對她說:“雖然你對投影儀的使用已相當熟練,但有兩種情況我們沒還沒有想到,一是萬一當時突然停電,你該如何處理?二是萬一投影儀突然出現(xiàn)故障你將如何處理?”
結果第二天比賽過程中第一種情況果然出現(xiàn)了。當時馬金榮并沒有驚慌,按照事先設計的思路并經(jīng)過評委的同意,在課堂上等了大約十多分鐘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馬老師給學生們講了一個小故事,并和學生們親切地進行交流。這樣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消也除了學生們的緊張感。結果獲得了評委們的高度評價,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馬金榮感激地說:“評委們哪里知道,所有的這些,90℅都是來自于劉老師的指導。是她教會了我如何上課、備課,如何使用投影儀…是她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少走了許多彎路,也使我上課、備課的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p>
感慨
記得馬金榮剛踏上教師崗位的一段時間內,學生經(jīng)常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使她經(jīng)常完不成課內任務,而且教學效果也不是很好。為了能樹立威信,有良好的課堂紀律,馬金榮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板著面孔,以嚴厲的目光對待每個學生,上課時只要有一個學生講話,必然會受到她嚴厲的批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她雖然能控制住課堂上的紀律,可總覺得課堂上哪里不對勁。感受著學生畏縮的目光,回想著課堂上死一般的沉寂,她開始思索。
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馬老師感悟到,課堂應該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的懷抱,她明白了課堂如一潭死水的原因,是嚴歷的目光切斷了學生的思維,是冰冷的面孔熄滅了學生心中的熱情。也正是這些學生從反面給她上了一課。他決定用微笑去喚醒沉寂的課堂。
第二天,當她滿面春風地出現(xiàn)在課堂上時,學生們的眼中充滿了猜疑。當她微笑地鼓勵每位學生發(fā)言時,學生們更是感到了驚異。當一堂課結束時,學生們的臉上一片茫然。就這樣,在以后的課堂上,馬金榮總是以最親切的笑容面對學生,而學生們也慢慢地被她感染,臉上開始有了笑意,課堂上的氣氛也漸漸地活躍起來。在課間,每當她給學生一個真切的微笑時,學生們也總會回報她一個更加燦爛的笑臉。
良好的學習氛圍與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們更喜歡上英語課,也期待上英語課。為了不辜負學生的期待,馬老師更努力地上好課,設計好每一課的教案。在學生初學字母時,根據(jù)他們年齡小、抽象思維不發(fā)達,對于形態(tài)各異的大小寫字母很容易忘的特點,馬金榮借助一些生動、形象的謎語來幫助他們快速、準確地記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完字母“A”“B”“C”“D”后,馬老師便出示四條謎語:“尖尖的寶塔”“1加3不等于4”“彎彎的月兒”“日偏食”,讓學生來猜一猜這些謎語分別是指哪個字母。學生們經(jīng)過一番思考后,都能說出每個謎語相對應的字母,而且一段時間后,她發(fā)現(xiàn)學生們通過謎語來記憶的字母比其它字母的記憶效果好得多。于是,在教后面的字母時,便盡量穿插謎語來優(yōu)化教學。如:“1減1不等于0”——“H”;“釣魚鉤”——“J”;“山連山”——“M”;“不倒翁”——“O”;“獨腳臺”——“T”;“雙峰倒影”——“W”……。為了能更好地加深和鞏固學生對這些字母的印象,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一段時間以后,馬金榮在課前發(fā)給每位學生三根火柴,在課上讓他們用火柴拼出筆畫為3筆的字母,學生都積極地思考和動手,當他們興奮地將自己拼出的字母說出時,馬老師也感染了他們的歡樂。
馬金榮感慨地說:“從學生們渴望上英語課的期待中,我明白了,是微笑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是微笑,讓我的課堂有了人情味;也是微笑,讓我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p>
感動
教師要善于捕捉孩子們身上的亮點,對他們進行表揚和激勵。一句積極的評價,甚至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是鼓舞孩子奮發(fā)向上的強大動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對待各種事物的態(tài)度就會變得更加積極。
記得在教《乘法口訣》以后,為了使孩子們口訣熟練,她開展了一次計算比賽。班里有個做題總比別人慢的孩子也報名參加了,下課看到馬老師時他十分興奮,馬金榮拉過他的手說:“好好比,比完老師給你獎勵!”。他問:“老師,你獎勵我什么呢?”“隨你選!”“老師,我想讓你抱抱我!”邊說邊側過臉來用一雙純真的大眼睛望著馬老師。一下子,馬金榮楞在那里。那學生見她好一會兒沒說話,有些不知所措,輕輕地問了一句:“老師,如果我比了最后一名呢?你還會抱我么?”說完,用怯生生的眼神看著她。馬金榮連忙蹲下身子,看著他堅定地說:“比最后一名我也會抱你!”因為她知道,這對一個智力尚未完全開發(fā)的孩子來說,是多么大的挑戰(zhàn)!這會兒他如釋重負地笑了。結果,他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后來他對馬老師說:“老師,你知道么,我每天在家背口訣,還要爸爸報題目做,我有幾次都不想做了,想睡覺,可我告訴自己不行,因為我多么想讓你抱抱我!”望著他漲得通紅的小臉,馬金榮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緊緊地摟在懷里。她從來沒有想過,老師一個平凡的擁抱會如此打動孩子的心靈。
當年的教師節(jié),學生們?yōu)轳R金榮頒發(fā)了他們自己的證書“最令我們感動的教師獎”和“我們最喜歡的教師獎”。
馬金榮感動地說:“我從沒想到能獲得最受學生感動的大獎,雖然我獲得的證書是學生自己用一張白紙制作的,但我認為這是自己一生中得到的最有價值的獎勵。既然同學們對自己這么喜歡和信任,那我還有什么理由不拿出百分之百的干勁和熱情來投入到我的教學中呢?”
感悟
馬金榮老師平時注重學習,她認為多看書,多研究名師的心路歷程,就能得到借鑒與啟迪,就能使我們做教師的都能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在她剛剛踏上講臺時,除了向老教師虛心請教以外,還閱讀了大量的教育名著和名師成長故事,如《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少年一代健康成長》等等。其中《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給她的啟迪最大。
通過學習她認識到,當學生成績落伍,考試不及格的時候,把原因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甚至埋怨家長不配合都是錯誤的。而應該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此,她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境,使每一位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們享受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
學習——反思是成長的動力之源,馬老師努力讓反思成為習慣。成長過程反思:在成長過程中體驗到的成功經(jīng)驗、失敗教訓引發(fā)的思考;工作過程反思:一個學生、一個教案、一堂課、處理一件事情、開展一次活動的體驗與思考,帶來哪些認識上的變化;前瞻性的反思:近期工作目標,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教育理想等等。例如馬老師在教《24時記時法》時,讓學生感悟了一天有24個小時,還用鐘面演示給孩子們看。其實學生開始就說出了晚上8點就是20點,也說清楚了自己的想法。課后她就想,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天是24小時的生活經(jīng)驗,那么還讓學生去感悟一天24小時就是重復的機械的知識。于是她修改了教案,直接問孩子“你怎么知道晚上8點就是20點的”,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數(shù)出來,也可以直接加12。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機會,并讓他們運用多種方法來比較,從而自己獲取知識。
在教學中馬金榮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因材施教和轉化“學困生”的方法。在東營市教育科研“十五”規(guī)劃課題中,她研究的課題《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已順利結題。
馬金榮感悟道:“新課程的教學壓力比以前大了,這種壓力并不是知識本身的,而是涉及教師專業(yè)能力方面的,它要求我們從觀念、策略到具體的方式、方法都得改變。新課程更強調教師去指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知識,而我由于以往的定勢,有時覺得無所適從,但我正在加倍努力地去做。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臉,我被深深地感動。正是這種種感動,時時刻刻而又實實在在地激勵我、培養(yǎng)我、塑造我,使我不斷地成長起來。”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虎灘鄉(xiāng)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