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五個方面:聽、說、讀、寫、譯,聽力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沒有扎實的英語聽力理解能力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勢必會影響到其他方面的學習。然而,目前的英語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看得懂但聽不懂的殘疾現象。因此,如何在教學中改進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已是擺在我們英語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影響聽力理解的因素
1.語言基礎知識的薄弱
一般說來,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幾方面的因素,其中語音是語言學習中最基本的要素。在我國,由于國內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許多學生普遍存在著發(fā)音方面的問題,尤其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語音問題更為突出。這給停留理解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造成了一些一看就懂的句子聽起來卻不懂。這是因為停留材料中會有很多連讀、弱讀、重音轉移、失去爆破等語音現象,很多學生就不能準確理解句意和段意,由此必然會影響其整體的停留理解效果。除此之外,詞匯量的缺乏和語法知識的欠缺也影響聽力的效果。
2.缺乏必要的聽力技巧
聽力過程是一個連續(xù)的信息輸入過程,速度快,稍有分心,信息就會轉瞬即逝。因此在聽材料過程中,要求學生一定要精力集中。但在具體聽力過程中,有的學生一聽到不熟悉的單詞就停下來苦苦回憶,力圖猜出其意思,以致影響了后面聽力內容的理解。有的不善于在聽到過程中做筆記,不能抓住主要信息,習慣用中文逐個對應翻譯,從而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
3.文化背景知識的欠缺
眾所周知,中西方國家由于文化形成發(fā)展的過程不盡相同,所以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這種文化差異對學生的聽力必然造成一定的影響。中國學生在聽歐美人士撰寫的文章時,常常因為不了解他們對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民俗習慣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而感到所聽材料雖無具體的新詞句,但卻不能聽懂內容,有時還會產生誤解,這種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理解誤差尤其值得我們注意。因此,在外語學習中,不僅要學習語言知識,還要注重了解該語言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
4.心理障礙的因素
在聽力理解時,學生聽的過程其實就是其語言知識、背景知識與輸入信息或聲學信號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聽音時的心理障礙首先表現為學生的“焦慮感”。大多數學生在剛開始接受聽力訓練或聽力任務時,會有一種焦慮感,擔心自己聽不懂材料或即使聽懂了只言片語,而不會做題。在聽的過程中,一旦卡殼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精神緊張的心態(tài),越緊張就越無法集中注意力,由此,惡性循環(huán)必然影響了聽力效果,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加重了其心理上的負擔,如此往復甚至使學生喪失了學習信心。其次,有限的短時記憶是學生心理障礙的又一表現。在學生聽英語的過程中,常常存在這樣的情況,聽時什么都懂,但聽了后句忘了前句,有時全部聽完后,中心思想弄明白了,可細節(jié)卻記不清了,回答關于細節(jié)的問題,只好憑感覺或模糊記憶去猜測答案,這種記憶障礙勢必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和答案的準確性。
提高聽力理解的教學策略
1.加強學生語言基本功,提高綜合能力
聽力水平不僅與聽力技巧和熟練程度有關,更與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筆者注重語音、詞匯、語法等各方面訓練,確保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針對學生聽力的最大障礙——語音,筆者突出了對連讀、重讀、弱讀、不完全爆破、同化、英美發(fā)音差異等語音知識的分析和講解,并輔之以適量的聽說訓練,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音意識,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詞匯學習方面,指導學生用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來擴大詞匯量。同時,提醒學生對已學過的語法知識要做到經常性的復習、練習,從而起到促進聽力理解的作用。
2.強化聽力技巧訓練,養(yǎng)成正確的聽力習慣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聽的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首先,培養(yǎng)學生聽前閱讀已給材料的習慣,做到有備而聽。其次,培養(yǎng)學生預測要聽的材料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再次,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抓住重點信息。最后還要培養(yǎng)學生精聽與泛聽相結合的習慣,不斷擴大知識面。這些必要的聽力技巧,如果在課堂上結合現實的材料向學生傳授,同時借助不同的教學材料和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強背景知識的導入,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學英語的學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英美歷史和語言文學知識,還需要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背景知識的導入以多種渠道向學生傳授、介紹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大腦中有用信息的儲備量,不斷擴大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掃除因風俗習慣差異引起的聽力理解障礙,切實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
4.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
針對學生的畏難情緒和急躁心理以及自信心不足等心理現象,教師首先應向學生闡明聽力學習的特點和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聽力學習的艱巨性和漸進性,善于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在學生情緒被動時注意加以引導和調控,化被動的情緒為積極的態(tài)度,為自己創(chuàng)造愉快向上的心境,克服緊張情緒。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豐富教學內容,如播放經典英文歌曲,精彩電影對白等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動感、豐富多彩的教學材料,圖文并茂,將大量的知識信息傳遞給學生而又不至于使學生感到乏味。
總之,聽力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語言技能,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了解了上述影響聽力理解能力的幾方面因素及消除這些因素的策略和技巧,并輔之以持之以恒的語言訓練,聽力水平的提高將不再遙遠。當然這需要大量的科學的實際訓練,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識和技巧,需要堅強的毅力,也需要教師、學生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 王守元,苗興偉.大英語聽力教學的理論與方法[J].外語電化教學,2003(3).
[3] 劉學梅.談大學英語聽力應試技巧[J] 大學英語,2002(9).
[4] 馬丁·韋德爾,劉瑞清.外語教學與學習—理論與實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37.
[5] 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