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語文教學不缺少苦口婆心的勸學,不缺少細致入微的分析,不缺少持續(xù)扎實的讀練,但所有這些并不能催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學生說:“語文高考時我贏了,我不會去感謝我的語文老師,我要感謝的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外名著和《讀者》《收獲》等優(yōu)秀雜志。因為按老師的要求去學習語文,我高三畢業(yè)的語文水平和初三畢業(yè)時是沒有區(qū)別的?!?/p>
學生的語文學得好,得益于自己長期的課外閱讀,這是不爭的事實,早在三十多年前,呂叔湘先生就說過類似的話。作家吳伯簫先生也曾對語文教學提出過言之灼灼的忠告:“現(xiàn)在的教學把課文都講‘腫了’,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閱讀原文上。”“應該在緊張的語文學習中抽出一點時間、挪出一方空間,讓學生進行輕松自由的自主閱讀。”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本來是一項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工作,可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卻被絕對化了,許多語文教師把閱讀變成一種訓練,讓學生死記硬背所謂的標準答案。這勢必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那么,何謂自主閱讀?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在談到如何提高美國人母語識字讀寫能力時,特別推薦一種閱讀方法——隨意自愿閱讀。即:讀自己喜愛的書,不用寫讀書報告,不要求在每章閱讀后做思考題,也不要求查閱生詞,碰到不愛讀的書就放下,再去找另一本。這樣的自愿閱讀就是一種自主性閱讀。筆者經(jīng)常與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很少有學生對課本的內(nèi)容和教師的講解真正感興趣,而在他們的課桌里,幾乎每個人都有兩三本自己買的課外書。在難得的閑暇里,他們讀書是那樣的專注,那樣的滿足!
學生為什么會迷上“閑書”而冷落甚至厭惡課本和《語文讀本》呢?顯而易見,他們不是不喜歡課本、讀本中文質(zhì)兼美的名篇,而是不滿于教師無盡的“精講”、痛苦于課后煩瑣的練習。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的學習效果呢?對此,筆者在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內(nèi)外閱讀指導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教師指導學生讀什么書籍、怎樣去讀,這是關(guān)鍵。教學中要強化“過程”意識,淡化“結(jié)果”意識,收獲在于學生各方面的鍛煉、提高、創(chuàng)新。要讓學生閱讀中外名著和當代最鮮活的人文書籍。這些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善良陽光、正義的鋒芒、哲理的火花、英雄主義氣息、震撼心靈的人道主義情懷,將影響學生一生。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分別從課內(nèi)和課外兩個方面去指導學生閱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開展自主閱讀活動,應圍繞一個鮮明的主題,并讓學生圍繞主題交流讀書心得。我在課堂閱讀指導中多從引導學生閱讀“時文”入手,因為這類文章最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從中獲得的生活感悟最直接。我們老師平時要查閱大量的報刊雜志,從中挑選出優(yōu)秀的篇目拿到課堂上來范讀給學生聽,或者刊登在校刊上供同學們體味、品讀。所有這些,對學生思想的觸動會很大,他們會感到受益匪淺。
課外閱讀時學生自主選擇的余地較大。教師要“宏觀調(diào)控”,引導學生讀一些好的文學作品。教師應在“ 益、廣、新”的原則下向?qū)W生推薦課外讀物。益,指的是健康有益;廣,指的是照顧學生的廣泛興趣;新,則是注意推薦一些有時代氣息的新書。
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時教師要注意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比如,我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知識結(jié)構(gòu)水平,要求高一年級的學生多讀、多積累;高二年級的要多講、多提問題;高三年級的要多寫、會寫。并且,我針對具體學生的不同閱讀目的、境界層次和閱讀水平,向他們推薦不同的閱讀書目。在開展課外自主閱讀的活動時,教師不能放任自流,要注意作適當?shù)闹笇Ш蜋z查,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不僅需要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讀書方法,而且尤其需要教學生學會在自主閱讀的同時進行整理儲存,掌握做讀書筆記的方法。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展開了如下的操作:一是舉行“怎樣寫讀書筆記”的專題講座;二是規(guī)范讀書筆記的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三是提高讀書筆記的質(zhì)量,使學生基本掌握文學評論和讀后感的不同寫法。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文學鑒賞,而且有利于學生閱讀感受能力的提高。
自主閱讀的培養(yǎng)必須有一定的基本模式,否則就會變成形式主義。所以,我實踐了以“讀書報告會”為基本模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自主閱讀的培養(yǎng)。在讀書報告會中,我根據(jù)文學課程的性質(zhì)和特點,采用主題活動為基本的設計思路。主題活動是指圍繞著一個主題,鮮明而突出地提出所要解決的問題,利用多種知識、多種能力、多種手段指向問題解決,使活動過程時空交錯,充滿立體感,發(fā)揮整體效應。
“讀書報告會”的形式豐富多樣,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吸引力。在此我們也實踐了以下幾種形式:①舉辦名人名著講座,讓學生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藝術(shù)成就、作品反映的時代背景及思想意義,對作家作品有一個初步的感知。②進行專題大討論。③范讀名著,用名著的藝術(shù)感染力去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思想感情激起波瀾,讓名著真正在學生的心目中亮起來。如,毛澤東的《實踐論》告訴我們,感覺到的東西我們并不能深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的去感覺它。為了讓學生真正嘗到閱讀名著的甜頭,我們注意選取故事情節(jié)感人、最能打動學生心靈的名作讀給他們聽。④每月一次的讀書卡片交流會。
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實踐證明,無論是哪一種文本,閱讀者通過自主閱讀將大大促進其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因而自主閱讀一旦形成習慣,對語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是大有益處的。我們不必為學生讀書過雜而擔心,而要為他們自由地漫步書林創(chuàng)造條件。廣泛涉獵是許多學有所成的人的成功經(jīng)驗。只有給學生以自主閱讀的時空,才能讓他們熱愛讀書、熱愛語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之學好語文、用好語文,“自主閱讀”是必由之路。
(作者單位:廣州增城市新塘中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