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到一位老朋友家里,幾位老年人正在閑聊。一位胖胖的老者笑呵呵對我說:“還記得我嗎?3年前我小腿痛找你看過,你說可能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有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叫我去醫(yī)院檢查。我當時沒當一回事。不料去年冬天一個夜晚,突發(fā)劇烈胸痛、心悶、大汗,急送醫(yī)院,診斷為急性心梗。幸虧搶救及時,撿回了一條命?!彼脑捲诶先酥幸鹆藷崃业挠懻摗6颊f碰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貼膏藥,做做理療,再不行就看中醫(yī),不外是活血化瘀、舒經(jīng)通絡(luò)、祛風去濕等治法,哪里會想到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全身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理論上講,它可以侵犯全身各處的大中小動脈;但從臨床上看,主要受累的是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腸系膜動脈和四肢動脈;四肢動脈又以下肢動脈病變較為多見。它的癥狀主要由粥樣病變加重、管壁變厚變硬、管腔逐漸變窄、血液’供應發(fā)生障礙所致,如下肢發(fā)涼、麻木等。還有一個癥狀叫間歇性跛行,指行走時由于腓腸肌耗氧增加,供氧相對不足,出現(xiàn)麻木、疼痛以至痙攣,迫使患者就地休息后緩解,但再行走時癥狀又會出現(xiàn)。嚴重的病人還可能出現(xiàn)持續(xù)疼痛的癥狀,下肢動脈尤其是足背動脈的搏動減弱,甚至無法觸及。但多數(shù)病人并不出現(xiàn)跛行癥狀,這就是說,沒有間歇性跛行的癥狀并不表示沒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率相當高。美國65歲以上的老人,每5個人就有一個人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而每10個患者中僅1個患者出現(xiàn)間歇性跛行。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chǔ)。如果合并血栓形成,就立刻變成了心血管危急重癥,如急性心梗、腦梗塞等。研究表明,此病患者不論是否有間歇性跛行癥狀,發(fā)生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的風險將分別增加4倍和3倍。一項涉及44個國家、68375例患者的大型研究對以下2類人群進行觀察,一是已經(jīng)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二是存在以下至少3種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疾病危險因素(男性≥65歲或女性≥70歲,吸煙>15支/日,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腎病、高血壓,靜息踝臂指數(shù)<0.9,無癥狀頸動脈狹窄≥70%及存在一處頸動脈斑塊)的患者。結(jié)果顯示:(1)已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或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并血栓形成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高;而只有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明顯較低。(2)與單一血管病變患者相比,多血管病變患者一年內(nèi)發(fā)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心血管病死亡、急性心梗、腦卒中)者增加一倍。因此,必須重視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早防早治。
測定踝/臂指數(shù)(ABI,指腳踝和上臂的血壓比值)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檢測方法,其診斷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敏感性為95%,特異性為99%。ABI的檢測需借助于相關(guān)儀器(如動脈硬化測定儀),為無創(chuàng)檢查,可同時快速地測定雙側(cè)腳踝和上臂的收縮壓(均采用其最高值),按腳踝收縮壓/上臂收縮壓計算其比值。ABI介于0.5~0.8之間,表明有一處存在動脈阻塞,<0.5則有多處動脈阻塞。
預防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一是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規(guī)律的體育活動,以保持正常體重,正常的血壓、血糖和血脂;二是認真控制相關(guān)危險因素,如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等,要在醫(yī)生指導下力爭控制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