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幽美的景物,賞心悅目,牽動了多少詩人的心魄,為我們留下了不少耐人尋味的詩聯(lián)。
東晉畫家顧愷之寫的一首五言詩,題為《春夏秋冬》,把四季分嵌于句首:詩曰:“春水滿泗澤,夏云多奇峰。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孤松?!币援嫾业难酃?,寫出了四季的自然景物。
唐代雍裕之《四氣》;“春禽猶競囀,夏木忽交陰。稍覺秋山遠,俄驚冬霰深?!?/p>
北宋汪洙編的《神童詩》一書中,有一首流傳頗廣而又膾炙人口的詩:“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边@首詩生動地描寫一年四季人們的生活情趣,給人以不同的感受。
宋代無門和尚曾經做過一首《頌》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贝嗽娧灾杏形?,立意新穎,耐人尋味。
《廣笑府》中有一首怕讀書的詩:“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得秋來冬又到。收抬書箱過殘年。”此詩生動地刻畫了一副好逸厭學懶惰的形象,至今仍廣為流傳。
清代女詩人吳絳雪的《四季詩》極妙:“籠堤綠柳弄春晴曉日明(春)。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夏),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秋),紅爐黑炭積殘冬遇風雪(冬)”。每個季節(jié)10個字,再從10個字中回環(huán)出一首七絕,以“春”詩為例:“籠堤綠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曉日明。明日曉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綠堤籠。”
魯迅先生在1932年10月作的《自嘲》詩中,末句一聯(lián)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卑选按合那锒鼻对谝痪渲?。巧妙地借自然界的四季,暗比當時的政治氣候。
清朝,大名鼎鼎的醫(yī)師葉天士寫了以春、夏、秋、冬為題的四首詩。詩中巧妙地嵌入22味中藥名。把四季描述得十分逼真,富有情趣。詩云:
春風和煦滿常山,
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
當歸何必問澤蘭。(春)
端陽半夏五月天,
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
笑與檳榔同采蓮。(夏)
秋菊開花遍地黃,
一回雨露一茴香。
牧童去取葡萄酒,
醉到天南星大光。(秋)
冬來無處可防風,
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時,
門外戶懸白頭翁。(冬)
春夏秋冬不僅入詩,詩意盎然,而且入聯(lián),聯(lián)語引人入勝。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被貶江州時,曾在廬山修筑草廬。落成之后,他曾寫了這樣一副門聯(lián);“南檐納日,冬如春暖;北戶迎風,夏似秋涼?!绷攘?6個字,就生動地描述了其草廬坐北朝南,四季宜人的優(yōu)美風景。
明代大史學家談遷,為撰寫《國榷》,艱苦備嘗。他曾寫過一副抒懷明志的紀實對聯(lián):“依人過冬夏;秉筆寫春秋?!鄙下?lián)寫出其寄人籬下的窘境,下聯(lián)抒發(fā)了自己秉筆寫史書的雄心斗志。聯(lián)中“春秋”與“冬夏”對仗工穩(wěn)。
明朝唐伯虎替某酒店書寫一副廣告聯(lián):“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泵罱^。
比較起來,有一家名為“花城”飲食店的門聯(lián),就顯得更勝一籌,聯(lián)云:“花迎春夏秋冬福;城納東西南北財。”
清朝鄭板橋任濰縣縣令時,有位老塾師告狀東家不肯遵約兌付酬金。鄭手指大紅燈籠,拿“四方”入聯(lián),出句:“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南西北。”這位老塾師想起自身遭遇,用“四季”入聯(lián),對句:“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鄭對窮困潦倒的老塾師,深表同情,當堂秉公拍案了結這宗官司。
一次一名叫劉鳳浩的秀才進京趕考.考取第三名,得了探花,只因其貌不揚。乾隆便想親試一下他的才學,就隨口念出一上聯(lián):“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劉聽罷沉思一會,便脫口對道;“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為探花郎?!甭?lián)中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對東南西北四方星辰,可謂珠聯(lián)璧合。
古時尚有一副關于“春夏秋冬”的對聯(lián)也可謂絕妙:“冬夜燈前,夏候氏讀春秋傳;東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贝藢β?lián)上聯(lián)鑲嵌入“春夏秋冬”四季名:下聯(lián)鑲嵌入“東南西北”四方位。既貼切自然,又天衣無縫,令人讀后不禁拍案叫絕。
我國農事活動將四時嵌入對聯(lián)之中,含有啟人深思的哲理。比如:“春夏秋冬春為首莫忘耕耘;梅桃李杏梅占先要問收獲”。這副對聯(lián)勉勵人們要珍惜韶華,抓緊耘作?!按悍N夏耘放眼滿田皆碧玉;秋收冬藏開心遍地是黃金?!边@副新春聯(lián),極其生動地畫出了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欣欣向榮,豐衣足食的歡快景象。
浙江省永嘉縣上塘鎮(zhèn)環(huán)城西路47弄27號(3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