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啟宏是當代研究漢字的學者,他在1999年出版了《漢字啟示錄》叢書,包括《漢字通易經(jīng)》《從人字說起》《信仰字中尋》共50萬字。他推出的漢字全息教學法,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巨大影響,使學生從過去學漢字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知道漢字不僅是方塊字,它還有情有義,有血有肉,包括著精深的中華文化。
蕭啟宏認為:“漢字的關(guān)系不是凌亂的,偶然的,它是一種有邏輯的語言。”舉例說,儒字,從人從需,講的是人的需要,需要什么?一需食物,二需教育。營養(yǎng)食物從母乳起,教育從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組成,與“乳”同音。再如道字,首是頭,走之是腳,既指人看得見的道路,又指“道可道,非常道”(即思想政治上的“道理”),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雙重意思。再說“羞恥”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從羊),看起來丑(從丑);恥字,耳朵還沒聽到嗎(從耳),還不止住你的行為嗎(從止)?
他認為漢字和易經(jīng)有聯(lián)系,他說,北京的京字,是示字中有個口,示的上兩橫“二”是“上”和“天”的意思,下面的“川”是日月星三光,示字是上天顯示日月星三光的意思。口表示君王在傳達上天的意思,君王說話的地方自然是京了,且君音通京。他說,漢字是遵循易的道理組成的。易不是封建迷信,不是用來算命的。易的主要思想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種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是易的大道,反映了中國人最根本的世界觀。按中國人的觀點,任何東西都是對應(yīng)的,有天就有地,有公就有私。比如公是由私組成的,八私為公(私字去掉禾字仍為私),八個人就組成了一個公的團體。它早就告訴人一個道理,只考慮公,不考慮私是不對的。公和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比如公和頌聯(lián)系在一起,“頁”是腦,是思考的意思,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是頌不起來的,一個為大多數(shù)人著想的人才值得歌頌。頌的對立面是“貶”字,從貝,貝字當頭的拜金主義和公字當頭的頌恰恰相反。每個漢字都是一個象,星星點點的象匯集成一個有機的信息系統(tǒng),表現(xiàn)了易的思想。
再如真字,十分具體為真;假字,從人,世界上一切假事都是人干的。蕭啟宏認為:漢字在石器時代的炎帝時就產(chǎn)生了,有關(guān)工具的字大都帶有石字旁,如砍、砭、磬等。所以傳說黃帝時代史官倉頡造字是可信的。他還認為,很多繁體字的含義在簡化中被丟掉了。如奮字把中間的“佳”字簡化掉了。佳是候鳥,田代表鳥的棲息地,只有學習飛翔,奮力展翅,才能完成南北遷徙。
我認為,漢字確實是個系統(tǒng),字形結(jié)構(gòu)中包括著一定的科學道理。蕭氏的理論對于中小學生學習漢字非常實用,它能幫助學生正確地認知和書寫漢字。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高級中學(1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