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多的關注容顏外表,粉刺成為困擾人們?nèi)蓊伱赖男募?。本病好發(fā)于男女青年,故有“青春痘”之稱。從門診就診病人而言,顏面部粉刺較多見。本病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相當于西醫(yī)的痤瘡。中醫(yī)認為素體陽熱亢盛,肺經(jīng)蘊熱,復感風邪,熏蒸于面而發(fā);或過食辛辣肥甘之品,郁熱上蒸于面而致?!靶盱疃粶笔枪P者導師趙云芳教授經(jīng)驗方,臨床用之療效卓著,不僅能消退顏面紅色或白色的粉刺,而且還可修復粉刺后留下的疤痕。本方僅適用于內(nèi)熱壅滯、腠理郁閉之證。
臨床表現(xiàn):顏面、胸、背部布滿米粒大小的白色丘疹,或底部微紅。常擠出白色分泌物,尤以顏面多見。患者常自感皮膚發(fā)熱、煩躁,伴無汗或少汗,同時飲食喜辛辣、油炸、肥甘之品,大便偏干,舌微紅,脈數(shù);或見顏面部鮮紅色丘疹,比米粒稍大,有時融合成片;也可見皮膚發(fā)熱、煩躁、少汗、口渴、大便干結(jié)等癥狀,舌質(zhì)紅,脈洪數(shù)。
臨床證型:內(nèi)熱壅滯腠理郁閉
方藥組成:荊芥12克,防風10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黃芩12克,黃柏10克,桑白皮12克,枇杷葉12克,茜草12克,丹皮12克,赤芍15克,蟬蛻10克,皂刺12克,僵蠶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
用藥方法:本方采用內(nèi)服外洗法,先將上15味藥置于鍋內(nèi),加水500毫升,靜泡10分鐘后,急火煎10分鐘左右。煎約300毫升藥汁,分兩次溫服;再將鍋內(nèi)藥渣加水300毫升,煎5分鐘左右即可。取藥汁分兩次外洗,每次洗約5分鐘,15天為一療程。
藥物加減:本方共15味藥,針對以上兩種類型粉刺,藥物劑量變化相當靈活。若見顏面、胸、背部米粒大小的白色丘疹,或底部微紅者,方中清熱涼血之品黃芩、黃柏、茜草、丹皮、赤芍皆可減量,一般為3-6克,其他藥物劑量同上;若見顏面部鮮紅色丘疹,比米粒稍大,有時融合成片者,方中荊芥、防風、羌活、白芷可減量至3克,加水牛角15克,其他藥物劑量同上。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辛辣、肥甘之品,宜溫水洗臉或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