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老師糖尿病史已有十多年,血糖一向控制尚好。最近檢查結果顯示:餐后血糖8.25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6.6%,但尿檢顯示微量白蛋白,有早期糖尿病腎病的征象。萬老師自認為“久病成醫(yī)”,現(xiàn)在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都基本正常,就擅自停用了降糖效果較好的磺脲類降糖新藥格列美脲。她認為這類藥物主要經腎排泄,可能損傷腎臟——自己不是有糖尿病腎病嗎?而改用了只有少量腎排泄的較新藥物諾和龍(瑞格列奈)。但她對這種新藥并不了解,所以,只從小量開始試用,每天服1毫克,早晚兩次分服,文迪雅繼服。
調減藥物數(shù)日后,病者感覺排尿有灼熱感,周身乏力。不幾日,萬老師感覺右上腹痛,高熱,她預感到這是膽囊炎急性發(fā)作了。經過一段時間靜點抗菌藥物治療,由于血糖明顯升高,炎癥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了。這期間,因為患者不敢注射胰島素,加大了口服降糖藥物的劑量。但血糖上去容易下來難,折騰了患者好幾個月,血糖才緩慢下降,但還沒有達到減藥前的水平。萬老師深有體會地說:“血糖好不容易接近達標,再也不敢輕易調減藥物了,教訓深刻啊!”
控制血糖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持久任務。降糖藥物減量可能使血糖迅速升高,而高血糖則會通過抑制胰島素分泌而進一步升高血糖。由于擅自調減藥物,引致病情惡化,并出現(xiàn)膽囊炎急性發(fā)作的并發(fā)癥,這是很危險的。值得記取的教訓是:
1、藥物的重大調整應在專科醫(y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擅自停減藥物,以免斷送了此前的治療成果,對身體造成有害影響。
2、控制血糖的關鍵之一是盡量維持血糖的穩(wěn)定,避免血糖的波動而影響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