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街上叫賣報紙,是很多人都不屑去做的事情,有一個女大學生卻靠賣報紙在短短5年時間內成為百萬富翁。
發(fā)現商機
幾年前,風華正茂的劉海玲懷揣計算機專業(yè)本科文憑和四級英語證書走出校門,夢想著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然而應聘屢屢碰壁。后來,她得知鄭州《大河報》要招聘發(fā)行員,月薪只有200元,但急于就業(yè)的她報了名。
劉海玲很勤勞,干了一個月,她的報紙僅零售收入就達400多元,加上報社200元工資和訂戶提成,收入達到800元,這800元讓她看到了做報紙發(fā)行這一行的希望。
在賣報過程中,她發(fā)現《大河報》是河南省發(fā)行量最大的一份報紙,每天有40至100個版面,內容很豐富,包括國際新聞、國內新聞、軍事、經濟、體育、娛樂、股票、房產、汽車、生活等各方面內容,每塊內容相對集中和獨立。有些讀者只對40多個版面中的某個版面感興趣,如投資股票的人只對股票版感興趣,愛好體育的人只關注體育版,想買房的人只對購房信息和房產版感興趣。有的人買報紙只是為了看招聘信息,對其他版面只是粗粗瀏覽,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對以上各類讀者來說,掏錢買其他版面純屬浪費。
破版賣報
雖然每份報紙只賣0.5元,可對于一些下崗工人和在校學生來說,天天買報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迎合這類特定讀者的需求,減少他們的開支,劉海玲靈活經營,打破報紙發(fā)行的慣例,破版賣報,可以不買整份報紙,只買其中一個專版,每版0.1元。也可以把報紙借回去,把需要的招工信息和購房信息抄下來,然后再把報紙還回來,每次0.1元。這樣一來,一份價值0.5元的報紙經常被她賣到4元。由于巧賣報紙,她每月能額外多賺500多元。
巧賣《大河報》嘗到甜頭以后,她又把《南方周末》等其他報紙也破版出售,受到了讀者的歡迎。由于賣報方式獨特,她漸漸成為安陽家喻戶曉的人物,很多人專門找她訂報、買報。
報刊批發(fā)
如何進一步吸引讀者呢?她做了很多調查,想了很多辦法。她發(fā)現,報紙的保存價值比較小,家里堆積那么多廢報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于是她就采取回收舊報紙抵報款的征訂方式,也就是說,向她訂報,只要每月看過的報紙到月底由她來回收,180元一年的報紙,訂戶只需繳納50元。這招可不得了,因為沒有什么報紙能如此便宜。她迅速成為安陽推銷報刊的大戶。
有了一些積蓄以后,她買下一家書報亭,慢慢地,她開始經營好幾家書報亭。有一次她到廣州旅游,發(fā)現廣州街頭的書報亭里的報刊品種比較豐富,比安陽的報刊市場多幾十種,有些大的書報攤經營的報刊多達200多種。和廣州的報刊零售市場相比,安陽的報刊市場真是冷清,因為安陽的報刊發(fā)行是由郵局一家壟斷性經營,導致報刊發(fā)行受阻。劉海玲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自己成立一家報刊批發(fā)中心,和郵局競爭,激活安陽的報刊亭市場呢?
回到安陽以后,她成立了安陽市首家報刊批發(fā)中心,隨即和國內50多家報刊社建立了合作關系。幾年以后,劉海玲成為豫北地區(qū)最大的報刊經銷商,全國有200多家報刊社和她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正如一個名人說的,成功不在于你干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干。劉海玲賣報紙,起點看起來很低,可是她卻開創(chuàng)了破版銷售報紙的先河,把0.5元的報紙賣到了4元錢,幾年時間就賺來百萬財富。(編輯/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