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成豐年間(1851-1861年)是我國歷史上幣制混亂時期。時值外國列強入侵,太平天國運動全面爆發(fā),清政府國庫空虛,通貨膨脹。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大清咸豐政府在現(xiàn)有“成豐通寶”小平錢的基礎上,增鑄“成豐重寶”當五、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五十和“成豐元寶”當百、當五百、當一千等,并在原有的大清“成豐通寶”金庫中,分別增設大清“咸豐重寶”金庫和大清“成豐元寶”金庫,用以儲存新鑄發(fā)行的“成豐重寶”錢和“成豐元寶”錢。
早年筆者有幸收藏到其中一枚“成豐重寶”背“大清鎮(zhèn)庫”大錢,錢重115克,直徑5.8厘米,內穿1.4厘米,厚度0.6厘米,其錢文書法,字深如刻,銅質為九煉銅,精工鑄造,由于鑄量稀少,地位特殊,歷來為泉家關注和青睞。
筆者限于初步探索,加之藏泉不豐,泉識淺薄,敬請泉友、專家指正。
(編者:錢文正背書體不一,此錢版別前所未見。未見實物,讀者自鑒。)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