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威
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雅稱,它的高潔、無瑕,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推崇,并擴(kuò)散到人們生活的各個(gè)領(lǐng)域,沉淀而成豐富的荷文化。
荷與文人結(jié)緣甚深,不僅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詠荷詩,而且也留下了不少耐人尋味的詠荷對聯(lián)。
相傳,清朝乾隆皇帝微服巡視江南,見一荷塘中的荷花含苞欲放,恰似握著的紅拳,靈感頓來,于是寫下一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池中荷苞攥紅拳,打誰?”讓人對答,紀(jì)曉嵐抬頭見池邊劍麻綠葉挺拔,立刻對道:“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形象貼切,對仗工整,現(xiàn)情現(xiàn)景,惟妙惟肖,甚為風(fēng)趣。
一次,明代文人祝枝山在沈周家看池中荷花,見荷葉亭亭,魚兒戲游,便脫口說出上聯(lián):“池中荷葉魚兒傘?!鄙蛑荞R上以梁上蜘蛛網(wǎng)答出下聯(lián):“梁上蛛絲燕子簾。”聯(lián)語全用比喻,兩位作家察物入微,描寫細(xì)致:魚兒在荷葉下游戲,如同打起一把圓傘;蜘蛛在梁上結(jié)網(wǎng),仿佛給燕子洞口掛一幅輕簾。
明代福建人陳景著幼年時(shí)和父親一起賞荷花,父親出上聯(lián):“青涼蓋引紅妝面,荷葉荷花?!标惥爸患偎妓?,馬上對出下聯(lián):“白團(tuán)扇畫黑高枝,月宮月桂。”出句,“荷葉”照應(yīng)“青涼蓋”,“荷花”照應(yīng)“紅妝面”;對句,“月宮”照應(yīng)“白團(tuán)扇”,“月桂”照應(yīng)“黑高枝”(墨畫之桂枝交錯(cuò))。出句、對句,各自用后句說明前句,且巧用同字比喻,音節(jié)和諧,頗具韻致。
明代劉昌,少年時(shí)與客人在池邊賞荷,客人出上聯(lián):“藕白花紅蓮子綠,荷葉青青?!眲⒉⒖虒Τ鱿侣?lián):“籜斑節(jié)粉筍芽黃,竹葉翠翠?!贝寺?lián)為顏色佳對,上句吟荷,下句詠竹,各以一物而舉四色,巧用疊字,措辭典雅,且顏色按蓮之各部位、竹之各階段設(shè)置,更顯出奇趣來。
相傳有兩位文人賞荷,一位出上聯(lián):“紅荷花,白荷花,何荷花更好。”另一位文人立即給出下聯(lián):“紫葚子(桑葚),青葚子,甚葚子最甜?!贝寺?lián)取“何荷”同音、“甚葚”同音,相諧成趣,且以“甚葚”對“何荷”,恰到好處。又嵌紅、白、紫、青顏色用字,更覺光彩照人。更巧的是,“何”為“荷”的一部分,“甚”為“葚”的一部分,使得這一字形聯(lián)在形式上更為工整。
古時(shí)還有兩文人以蓮藕撰寫對聯(lián),一人寫道:“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里)。”另一人寫道:“荷出水面,朱筆點(diǎn)天文?!贝寺?lián)也堪稱絕妙。
某地蓮花池邊水榭花亭上有一副全是以草字頭字寫成的對聯(lián):“荷花莖藕蓮蓬苔,芙蓉芍藥蕊芬芳。”真是妙趣天成。
在一些以植荷享有盛名的風(fēng)景區(qū),常有以荷花入聯(lián)的佳作,如山東濟(jì)南大明湖有一副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碧K州園林有一副對聯(lián):“千朵紅蓮三尺水,一彎新月半亭風(fēng)。”杭州西湖有一副對聯(lián):“荷風(fēng)送香氣,潭新空一人?!彼拇忌接幸粚β?lián):“多情明月邀君共,無主荷花到處開?!崩ッ鞔浜幸粚β?lián):“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拂樓臺?!边@些都是詠荷的佳聯(lián)。
(作者單位:河北樂亭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