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彤
高考詩歌鑒賞題大體上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問題形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铮米约旱恼Z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概括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例1.武夷山中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對表情達意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句詩借景抒情,描寫了山雨過后山野天地的景象(步驟一),突出了天地山野的寂寥(步驟二),表達了詩人孤傲寥落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問題形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jié)合詩句闡釋為什么使用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例2.出關①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
“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1.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步驟一),將關內(nèi)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jié)點上(步驟二),描寫生動,對比鮮明,表現(xiàn)了將士們英勇無畏的精神(步驟三)。2.運用了象征的手法(步驟一),“桃花”與“雪”分別指代家鄉(xiāng)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步驟二),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xiāng)的情感(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型
問題形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shù)。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例3.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月圓吳激①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中呂〕山坡羊·燕子趙善慶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②,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③,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注〕①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場喜宴上,偶遇流落為歌妓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
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及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①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步驟一),劉詩今昔對照(步驟二),體現(xiàn)了詠史詩的特色,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步驟三)。②吳詞剪裁唐人詩句溫婉悲涼(步驟一),凸顯婉約詞的正宗風韻(步驟二),抒亡國隱痛(步驟三)。③趙曲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步驟一),以議論作結(jié)(步驟二),點破興亡(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問題形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哪一個字?為什么?某字歷來為人所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例4.新晴野望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注]:氛垢:塵埃。
(1)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分別是“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后的“新晴”(步驟一)。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后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步驟二),使景色描寫更加富有層次(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一字領全篇型
問題形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jié)構(gòu)或情感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例5.葛溪驛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xiàn)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步驟一)。首聯(lián)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lián)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xiāng)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lián)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步驟二)。
解答這類問題,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表達的過程要完整。一種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達一定有一個過程。我們在表達這種感悟、情感時,一定要把過程講清楚。
(2)按要求回答,重點明確。題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環(huán)境描寫、語言特點、修辭運用等等,一定要看清題目要求,表達才能有的放矢,重點明確。
(3)表達流暢。一是指文句通暢,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用語準確、表達到位。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