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平
摘 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靜態(tài)的數學知識用豐富的色彩、有趣的動畫展示出來,直觀生動地對學生的認識進行“催化”,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直觀明了的理解知識,只有合理運用,做好各種教學媒體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它們的優(yōu)勢,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關鍵詞:合理運用;有機結合;充分感知;充滿興趣
1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幫助學生充分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靜態(tài)的數學知識用豐富的色彩、有趣的動畫展示出來,直觀生動地對學生的認識進行“催化”,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直觀明了的理解知識。如在教學“線段、射線、直線”時,在屏幕上顯示一個亮點,然后,從亮點向右射出一束水平線,使學生看后馬上就能悟出射線是怎么形成的,了解了射線的特征。用不同色彩分別在射線上閃爍出第二個亮點和兩亮點間的一部分,使學生認識到這就是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同時也直觀明了的是學生認識到了射線與線段之間的關系。將左邊一個端點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條直線,將直線向左右兩邊分幾次進行適當延伸后,問學生直線還可以向兩邊延伸嗎?由此學生想象出直線無限長、不可度量、沒有端點。通過這樣直觀教學,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化靜為動,使學生較容易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從而獲得正確、清晰的幾何概念。
2 利用多媒體教學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在教學中常常出現一些用掛圖、手動操作或黑板做圖也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這時使用多媒體教學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tài)圖像,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又能伴隨著圖象的變化、動聽的音樂,誘發(fā)愉快的學習情緒。
例如:在《圓的認識》一課中設計車輪為什么是圓的這一問題,用動畫模擬小猴駕駛的車輪分別是方的、橢圓的和圓的三種情況,并配上音樂效果聲,讓學生注意觀察,教師及時進行誘導,要求學生通過比較來選擇乘坐哪一輛車舒服?哪輛車不舒服?為什么?由于創(chuàng)設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很容易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
又如:教學“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時,有些類似的表達“相背而行”、“相向而行”通過動畫的形式直觀的展示給學生這種不同的行走方式,使學生充分的理解了概念,突破了教學重點。
3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進行一些課堂上不方便完成的技能操作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終將運用到生活中。可是在課堂上一些較復雜或活動范圍較大的操作不宜完成。以前只能靠學生的想象,可是現在有了多媒體手段我們可以是這些操作變?yōu)楝F實。
例如:學習了“圓的認識”后,可以接著提問:“你能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嗎?”學生積極思考,邊討論,邊模擬,在學生反饋之后,用電腦呈現動畫:在操場上打樁、拉線、繞圈,畫出一個很大的圓。接著,教師適時誘導學生: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課后實際試一試。通過技能練習,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從而獲得更為穩(wěn)固的知識結構。
4 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充滿興趣的完成知識的總結和鞏固練習,寓教于樂
課堂教學40分鐘,要想讓學生在這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必須加大課堂教學的密度,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的進行比較多的練習。而加大課堂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僅憑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和一塊黑板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教學中如果能合理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教師運用課前制好的投影片,邊投影邊小結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
再如,數學課上進行鞏固練習時,量大題多,如果教師只是機械地寫,不光老師的時間不夠用,加重老師的負擔,也會造成學生的厭煩情緒不便于學生確認和識記,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如果教師利用電腦課件將練習以圖、文、聲、像、影等形式展示出來教學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同時學生的興趣也將更加高漲,還可以提高課堂反饋的速度。如:教學一年級“得數是7的加法”,在進行練習時一道道得數是7的加法算式成了小青蛙的降落傘,通過鼠標的點擊小青蛙可以落在正確的菏葉上同時發(fā)出聲音,孩子們在做這個練習時情緒高漲,在不知不覺之間高效完成了知識的鞏固.
當然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很多,但教學中如果不了解現代化電教手段的使用規(guī)律,使用不當,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就會事倍功半,減少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只有合理運用,做好各種教學媒體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它們的優(yōu)勢,更好的為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