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浮”與治“浮”
“浮”字,《辭海》中有11種注解:漂在液體表面或空中;空虛不實;暫時,不固定;表面上的;浮躁;超過,多余……
“浮”字,可以組成許多豐富的詞語:如浮夸、浮華、浮名、浮財、浮泛、浮沉、浮淺、浮躁、浮光掠影、浮想聯(lián)翩……
浮,于生活之常見。氽在水面上的破木片,漂在湯鍋里的小油花,皆為“浮”相。碌碌人寰,囂器塵世,碩大實體的表層,幾乎觸目可見浮形浮物。飄來飄去的流云,翻上翻下的敗葉,飛來飛去的楊花,空心湯圓、肥皂泡、墻頭草之類是也!
“浮”在社會生活中,常見的是唯上而惡下,唯假而厭真,唯名而煩實。若是用在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上,其主要表現(xiàn)就是:說話辦事浮在上面,喜歡趕浪頭、出風頭、爭彩頭,豪言壯語一套套,官話套話一串串。當面拍胸脯,事后撣屁股,不做實事和具體工作,如同天空中的浮云,落不到地面上。另一種表現(xiàn)就是,工作不肯沉到底,不愿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下基層如同游覽,吆五喝六、前呼后擁、蜻蜒點水、走馬觀花、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兜一圈就打道回府。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玩“打水漂”式的游戲,聽到幾聲水響,看到幾朵水花,便大功告成,心滿意足了。
因為作風飄浮,胡長清從江西南昌到昆明世博會期間,不作聲響地“浮”到廣州泡“小蜜”;由于飄浮,成克杰心安理得地“浮”在廣西700萬未脫貧的老百姓上面,一邊高唱“廉政”、“反腐”頌歌。一邊用貪贓受賄的巨款花天酒地,作惡多端。由于工作作風飄浮,以致先后出現(xiàn)了一些見怪不怪的現(xiàn)象:江西新余市水泥廠原廠長用500萬元買了一頂“全國十大杰出青年”的桂冠……如此浮風,實為浮詞的濫觴。于是,乃有文山會海的通知,飛向四面八方的請貼,以致一個普通的開工或開業(yè)慶典,追求的都是盛大、隆重、空前、熱烈的場面
古人言:“華而不實,怨之所聚”。“浮”風不止,“浮”氣不除,實業(yè)無體,事業(yè)難成。趙括紙上談兵,馬謖言過其實,皆是誤國誤事的典型。李大釗說:“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地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胡錦濤同志倡導的“科學發(fā)展觀”更是要求我們各級領導干部要從嚴治“浮”,為解善民生問題多辦一些實事。欣喜的是,我們也看到一些地方治“浮”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據報載,武漢市近年來悄悄涌現(xiàn)出4000多個“吳天祥小組”,5萬多名黨員、干部營造著一種無形的橋——架設在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廣西北流市組織黨政機關萬余名黨員干部“上山下鄉(xiāng)”……這是一個密切聯(lián)系黨心民心的行動,是一個從嚴治“浮”的行動,是一個按照科學發(fā)展觀要求付諸社會實踐的行動。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切實改進黨的作風,著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而工作作風正是黨的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飄浮作風一天不止,工作作風一日難正。因此,各級領導干部都應該聯(lián)系實際,認真檢查和審視自己有無飄浮行為,如何從嚴治“浮”。
改造話風
話風,是一種思想和作風。談話、講話、待人接物,是各級領導干部履行職責,開展宣傳教育和協(xié)調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面對各類不同層次的話場,不少群眾都強烈呼吁要改造話風。
反對空話??赵捰卸喾N表現(xiàn):有的人只追求表面上的“新潮”,把幾個新名詞、新觀點掛在嘴上,甲乙丙丁,洋洋灑灑,就是不聯(lián)系實際。有的人只當“傳聲筒”,一份報告,上面講了,自己改一改數據、地名再講,卻沒有自己的東西。有的人把貫徹落實上級的新精神,等同于開會作報告,等同于報刊上發(fā)文章,等同于關在會議室里談體會、講意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力戒套話。喜歡說套話的人,實際上是不會說自己的話,而好說別人的話,把別人的耳朵當自己的耳朵,把別人的眼鏡當自己的眼睛,把別人的腦力當自己的腦力。比如,解決某個問題或完成某項任務,少不了“突出一個×字,狠抓兩個××方面,增強三個××性,貫徹四個××方針……”至于答案對不對,推理有沒有錯誤,都不去管它。
少說官話。官話豐富、官話復雜、官話難懂,比如“研究研究”、“考慮考慮”、“指導指導”……此類官話使一些本來可以當即答復或解決的問題陷入了持久戰(zhàn)。
不說霸話。在一些地方機關部門或會場內外,經??梢月牭剑骸暗降渍l說了算”、“我怎么說你怎么聽”、“這你不用管,錯了我負責”、“坐我的車走吧”、“有事找我”、“你對他說,這是我的意思”之類的語言,略加分析,純屬霸話,是習慣行使特權的延伸。
杜絕假話。假話,就是表里不一,違背真相事實的話。長期以來,一些地方領導,習慣做表面文章,為表功,為了展示政績而實數浮夸。如有的地方說計劃生育工作做得好,任務完成了不算,還要超額完成指標150%、200%;有的地方人均收入只有二、三千元,說出去就成了五、六千元;有的鄉(xiāng)(鎮(zhèn))年財政收入不足六千萬,卻要說成是億元鄉(xiāng)(鎮(zhèn))了。
避免廢話。廢話是沒有任何實際內容和意義的話。如“我們正在采取最佳的方式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只要采取合適的方法就一定能處理好”等等之類的話。這類廢話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它雖然解決不了問題,但也捅不出亂子,既不得罪群眾,又安全省事,但實際上是對群眾的敷衍,人們也是深惡痛絕的。
說實“模糊話”。近年來,在一些不同的會場,都可以聽到一些領導的“模糊話”。近聞某市的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繼續(xù)深化改革,發(fā)展民營經濟,必須高度重視,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強有力措施,爭取今年有較大突破——什么叫“高度重視”?“高”的“度”是多少?什么叫“加大工作力度”?加大到“多大”才算加大了?什么叫“強有力措施”?什么樣的措施才叫“強有力”?什么叫“較大突破”?“較”的最高限是多少?面對這種“模糊話”,如果上行下效,玩語言就可以領導經濟工作了?
休止“原則話”。時下有些原則話脫離了原則的本義,成了一種套話。比如:“為了認真解決文山會海問題,今后,可發(fā)可不發(fā)的文件一律不發(fā),可開不可開的會議堅決不開,可以合并召開的會議決不分別開?!边@樣的話,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但說則說,會議和文件并不見減去多少。諸如此類的“原則話”,還有不少,如“原則上”、“一般應該”等等,都是說了等于白說的話。
責任編輯:郭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