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猛烈震動中國大地,四川的幾十座城鎮(zhèn)瞬間塌為一片廢墟。
黨中央即時召開會議布置抗震救災工作,溫總理即時飛往災區(qū)指揮抗震救災。他在災區(qū)廢墟上滿懷深情號召人們:第一重要的是救人!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倍的努力!
大災有大愛。十多萬人民解放軍、醫(yī)務人員、志愿救災的人,從四面八方奔赴災區(qū)。
全國各地掀起給災區(qū)人民捐款捐物的熱潮。有捐款一億多元的企業(yè)家,有捐零花錢的莘莘學子?;及┌Y的退休老人捐出生活費,失明的殘疾人也捐出撫恤金……
遠在香港、臺灣的人們也自發(fā)地組織救援隊趕往災區(qū)。鄰近幾個省的人們駕車把災區(qū)人民急需的方便面、礦泉水滿載送去。
在全國各地的城市廣場,成千上萬的群眾自發(fā)地匯集在一起,高舉“汶川挺住!中國挺住!”、“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等標語,久站在風雨中,用行動表達支持災區(qū)人民的信念。
面對災難,人們用各種方式慷慨無私地獻出愛心。
大災激發(fā)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歷來就有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百折不撓、面對災難英勇奮起、眾志成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今天的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國力更加強大,人民群眾面臨災難,更有一種堅強自信、英勇無畏的慷慨精神。一百八十多個解放軍不顧生命危險,越過橋垮后的激流,經歷無數次的余震危險,深入震災中心汶川,搶救失去家園而被困于絕境的群眾。
十五名空降兵寫下遺書。從海拔五千多米的高空跳入被茫茫云霧煙塵遮蔽的險山深谷。甘愿以自己的生命冒險去救災區(qū)的人民。
解放軍徒步行走在被泥石流沖毀的山路中,四天四夜不休息,背出重傷的災民。
公安局的女警察蔣敏家里有10位親人遇難,她仍堅持在抗災一線搶救災民。
中學校長周德祥的妻兒遇難,仍在救援學生,為搶救190個學生,沒有去搶救自己的女兒。
70多歲的醫(yī)學教授,帶領醫(yī)務人員幾天幾夜不休息,不停息地給傷員做手術。
無數不露姓名的救災人員,與災民同甘共苦,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類救災史上的生命奇跡。
18日9時,救援人員從北川縣醫(yī)院廢墟中救出被困139小時幸存者唐雄。
18日20時,汶川映秀鎮(zhèn)電廠女職工虞錦華被埋150小時后獲救,救援時間長達56個小時。
20日21時,一位被激石流卷走、卡在石塊中受傷的69歲老太太王友瓊,被困196小時后。得到貴州省赴川抗震防病工作隊配合救援部隊救出險境。
21日14時,空軍某部和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專家秦尚振乘海事救援直升機,成功解救被困在半山腰的兩名被困了216小時受傷的巴蜀電力職工。
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院長浦金輝感嘆:“被困9天9夜仍能存活,真是生命的奇跡!”
在災難中成長。中華民族成長的歷史,是不斷克服各種自然災害,從弱小走向強大的歷史。大自然不斷運動,鋪造出“天府之國”的壯麗山川,培養(yǎng)出勤勞聰明的四川人。四川災民在全國的支持中已站立起來,沒有因失去親人家園而絕望,很快從悲傷中奮起。許多災民已走進余震未息的土地,搶收夏糧,搶播秋糧。許多學校召集學生在臨時搭起的帳篷里上課。
溫家寶總理再去災區(qū),在帳篷里的黑板上寫出“大難興邦”四個大字,對并學生們說:“經過災難同學會更加努力,有了孩子們,教育在繼續(xù)。民族就有希望?!惫膭詈⒆觽儚臑碾y中奮起。
胡錦濤總書記站在余震不止的土地上鼓勵群眾:“我堅信,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和改革開放,中國已從貧窮落后發(fā)展為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得到世界的尊重。
中國共產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定不移地領導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強國之路。百年不遇的雪凝災害沒有擋住中國前進的步伐,8級特大地震也難不倒堅強的中國人民。
安排給災民的幾百萬套臨時住房,正在快速搭建。災區(qū)的重建工作,在政府的領導下正在進行。倒塌的北川縣城因安全問題不再重建而將成為催促后人奮進的震災博物園。新建的北川縣城,將會比老城更大、更美好。
在不久的將來,一片廢墟的災區(qū),將會像神話中的火鳳凰那樣,在災難中獲得新的生機,重生為更加強壯、更加美麗的天府之邦。
責任編輯:龍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