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來臨,紅包飄飛的季節(jié)又將到來。
在中國,紅包的意義不能低估。它是個人身處社會關系網(wǎng)絡之中的一個確認。它在很多時候也是衡量彼此關系深淺程度的一個尺度。它還是體現(xiàn)個人身份的一個標志。它有很多種功能,既是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又是潤滑劑,意味著人際關系的某種微妙的平衡與默契。
可以說,紅包已經(jīng)滲入到中國人生活的每個角落中……
解讀“紅包”
紅包的定義
文 → 董水淼
兒時企盼大年夜父母塞在枕頭底下用紅紙包裹的“壓歲錢”,好在新年買自己喜歡的鞭炮和玩具;參加工作以后每年年底都有年終獎,總不忘孝敬大人。
“紅包”起源的確切時間無從查考,一般認為它源于古代的“利市”?!袄小币辉~早在《易經(jīng)》中便有記載,意為“本少利多”,距今已有2500多年。元代《俗諺考》有“為了吉兆,要向主家討個利市”的說法,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中亦有類似的描述。故《辭?!穼Α袄小钡淖⑨屖恰百I賣所得的利潤”,還有“吉利”、“幸運、走運”的意思?!袄小痹诮鄬懽鳌袄恰被颉袄隆保∑浯蠹罄?、好運連連之意。我國港臺地區(qū)一直有新年向未成年人派發(fā)“利是”(紅包)的習俗,后來又發(fā)展成老板向員工派發(fā)“利是”等等。印有吉利字樣和圖案的“紅包袋”又稱“利是封”?,F(xiàn)存最早的“利是封”是清代晚期印制的,只有近百年的歷史。可見,真正意義上的“紅包”,產(chǎn)生的年代并不久遠。
華人新年習俗之一的“壓歲錢”是“紅包”的最常見形式。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由于“歲”與“祟”諧音,古人認為,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鎮(zhèn)住“祟氣”,平平安安度過新的一年?!皦簹q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皦簹q錢”必須用紅紙包裹,因為紅色象征著興旺發(fā)達和一年的好運。
由此看來,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無論是對集體還是對個人,年終“紅包”都具有吉祥如意和祝福好運的涵義?!凹t包”是企業(yè)對員工的特別獎勵、年度激勵,是一種感情投資和薪酬支付方式;更是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紐帶。
就個人而言,“紅包”(壓歲錢)是長輩與小輩間的暖暖親情和關愛;是父母對兒女的殷殷期盼和祝福。正如賀歲的祝詞中所說的那樣:“年年有余、事事如意、運運亨通、歲歲平安。”“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新的祝福,新的景象?!?/p>
紅包的幾層含義
文 → 茅永民
壓歲錢紅包自不必說。就像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紅包還深入到“紅白喜事”以及生日賀慶中,以及親友初會、相聚互饋祝愿的表示;再一種則是完全出自內(nèi)心感戴之情的酬謝。應該說紅包文化除了體現(xiàn)中國人注重禮尚往來外,還有受惠不忘施予者,也有不敢忘恩負義的心態(tài)。
記得我們單位過年是沒有紅包的,先是有些魚肉食品的發(fā)放,后來就有了幾百元的年終獎,現(xiàn)在才明白這也是紅包。如今的“紅包”多種多樣,有直接是厚厚一疊人民幣,也有高層主管或老板的接見和職務提升,提供出國、進修和培訓的機會,發(fā)放公司股份,評選榮譽員工、優(yōu)秀員工等等,所謂的“精神紅包”,有時它比現(xiàn)金和物質(zhì)獎勵更能溫暖人心。還有發(fā)放健身卡、高級品牌護膚品、度假娛樂消費券、旅游券等的所謂“另類紅包”,它提升了員工的生活品味,也展現(xiàn)出企業(yè)的人性關懷。
而實際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經(jīng)濟交往里的“紅包”就有份尷尬在里面。記得幾年前,與同事去給北京一家客戶送紅包,本來想給他們公司財務一筆錢作為獎金發(fā)放,突然我想起一個法子,就和大家買了紅包袋,在“燕莎”一個角落里,把錢分裝在幾十個紅袋袋里,紅包果然起到了作用,以后的工作就順利多了。說到紅包的“異化”,那莫甚于花在醫(yī)療看病這一頭。其它的求人謀事,倘若你不想跑官,不屑發(fā)橫財,不急求職稱,不擬拿獎牌,兒孫也不一定非上重點學校不可,那么你大大可以不理睬那些掌權者的潛規(guī)則、紅包行情表??墒怯胁⊥凑卟坏豢杀苊猓曳乔筢t(yī)問藥不行。尤其是得了大病,要住院開刀動手術,就得倚重醫(yī)生、護士和醫(yī)院里許多相關人員來解決,麻煩得很。然而患病治療是攸關性命的事,再麻煩也要想辦法克服,這時唯有紅包效應才能解決。但也有好醫(yī)生,一個朋友在手術后,醫(yī)生返還了紅包,老兄激動得似乎他得了紅包。
本來嘛,紅包往來純粹出于真心誠意,絕無交易污垢。送禮的風氣漫開,紅包遂逐漸變味,送紅包也漸漸有了“行情”,形成可怕的“潛規(guī)則”。既是行情,不但心照不宣,紅包也赤裸裸拋開“紅紙袋”面紗,有的用大信封,有的用牛皮紙袋,有的用香煙筒、糕點盒,有的干脆打開皮包親見現(xiàn)鈔。
寓有消災祛邪、祈求平安吉祥,與惻憫憐恤藉慰精神之意的“紅包”,祈愿它永遠是吉祥祝福的象征,不要沾染上污垢,到時,“紅包”的解釋不再那么“復雜”,那么,送紅包的和受紅包的就一定是喜氣洋洋的了……
紅包的潤滑功能
文 → 徐承杰
“紅包”現(xiàn)象除了過年過節(jié)時出現(xiàn)外,平時也有,只是藉口不那么冠冕堂皇罷了。譬如有人想承包某個工程,譬如病人希望醫(yī)生多多關照自己;譬如希望執(zhí)法者手下留情;譬如……剛開始,收受“紅包”的人還有點心跳的感覺,久而久之便習以為常了,反而認為這是正常的“禮尚往來”。
更有甚者,“教育紅包”如今也漸成一種潛規(guī)則?!袄蠋熒祥T家訪,給不給紅包?該給多少紅包?”成為家長關注的問題。一項微型調(diào)查顯示,上海市45%接受調(diào)查的家長,選擇了向老師包送“教育紅包”,因為他們認為:送紅包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更多的關照。
“紅包”現(xiàn)象的存在,使一部分人直接奔了小康,也直接把某些高官拉下了馬。人們?yōu)榇松類和唇^,斥之為“腐敗紅包”。
說說我的紅包經(jīng)歷吧:
某日,祖母要住院手術,為了確保醫(yī)生刀到病除,我包了幾千元紅包,鬼鬼祟祟地送了醫(yī)生!
某日,單位開會,請了幾個記者,我給記者送了紅包。記者掃了幾個鏡頭就走了,會議過了一會記者又回來了,悄悄對我說:“剛才我寫了3個名字,你給了我兩份,也給我們駕駛員一個u盤吧!”開會是大事,總不能因為一個小小的u盤而得罪了記者吧,于是我毫不吝嗇地給了他一個u盤。
某日,姐姐辦婚事,司儀告訴我,結(jié)婚當天要給廚師長、音響師、化妝師、燈光師送一些紅包,這樣他們才能用心。沒有辦法,大的錢花了,總不能因為小錢而影響大局吧,沒有辦法,我給了。
……
起初,我對送紅包并不介意,可是后來發(fā)現(xiàn),怎么干什么都要紅包呢?我們一個方面在建設和諧社會,一個方面卻用紅包做潤滑劑,到底我們的社會缺失了什么?
職場紅包紅包里的懸念
文 → 凌惠芬
年終將至,對office一族們,“紅包”成了年度最大懸念。
說到底,紅包帶來的只是一個溫暖的慰藉,特別是那一張張粉紅色的紙幣,無辜又可愛,沒有人會不喜歡,更重要的是,它能證明我們在職場中的價值以及認可度。
紅包的力量,全在于它的黑。
發(fā)明紅包的人,一定是個企管天才——隱秘式的現(xiàn)金獎勵,完全打的是心理戰(zhàn)。
員工們最興奮的事情,有時甚至不在于自己拿到的實數(shù)有多少,而在于打聽別人拿了多少,并從比較中得到很多重要信息:自己到底這一年,在老板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是該更加奮發(fā)呢?還是該撂腳走人了?
沒有控制好財務室,讓他們把紅包數(shù)額泄露出來的公司,實在是在自找麻煩。誰會愿意自己排在那個一直看不順眼的家伙的數(shù)字后面?其實,在老板,或者企業(yè)主管那里,包給最多的人,未必是他最器重的,而最少的,也未必是他要打發(fā)的,其中曲折,是最不能攤在桌上丁卯的。
紅包的數(shù)額跟紅包透明度的控制,是一門藝術。多少懶惰的老板,就是全發(fā)雙薪。此舉固然省了事情也省了紛爭,但是,白白浪費了一個企業(yè)管理的手段。還有的就是給財務室下一個標準,全按照業(yè)績來。這雖然進了一步,但輸在過分機械,壓制了潛力分子。
其實,以一倍薪水的數(shù)字為基礎,上下浮動,并參照去年的狀況,可以明確傳達公司對此員工的態(tài)度。實在不想要的員工,就給他個零吧,然后等他的辭職報告。
紅包的透明度,也就是黑度,同樣是心理戰(zhàn)的一部分。
其實對于激勵員工,實際數(shù)字并沒有“他比大多數(shù)人拿得多”來得有效,人,有時候?qū)?yōu)越感的追求更厲害,特別是對那些優(yōu)秀人才,榮譽高于一切。
所以,聰明的管理者完全可以用不多的cost,達到獎懲的目的。玩好這個管理游戲,非常有趣。
我的兩次紅包經(jīng)歷
文 → 亞子
紅包到底該多大?如果我說是“恰到好處”,估計我這“中庸之道”要被唾沫淹死了。筆者認為,紅包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帶來快樂和滿足感。
拒絕寒冷
想起工作第一年年底,由于剛剛從業(yè),壓根不知道年底紅包的事情。臨過年的時候,年長的同事們乘著老板不在,紛紛議論年底紅包的事情,說老板肯定不會發(fā)紅包了,估計連“意思意思”的300塊都沒有。她們從業(yè)已經(jīng)多年,對這個事情非常在乎。在暖氣不是很足的辦公室里,成天討論著這個事情,那年的冬天顯得格外寒冷。
一直到過年,同事們郁郁寡歡地各自回家過年,也沒有見到“哪怕是塊味多美蛋糕”類的新年禮物。
更不可理解的是,那個公司過年那個月的薪水要等第二年回來以后再發(fā),而不是根據(jù)實際發(fā)薪水的時間打到員工卡里,這足足讓剛剛開始工作、想過個跟學生時代不一樣的新年的我郁悶壞了,深深感受到那些同事們的“切身之痛”。那時,我下定決心,那絕非久留之地。
過完年,同事們都回到了辦公室,大家就跟沒有過年一樣,沒有任何喜氣的表情。在那寒冷的辦公室里,我們熬過了一天又一天,原本該于月初發(fā)的薪水繼續(xù)拖延,一直到該月中旬才拿到其實并不是很多的薪水。拿到早就該拿到的薪水的第二天,我就不再去辦公室,一直到寫了長長的辭職信,我也不愿意回到那個辦公室去收拾自己的東西,一切都可以不要,尤其那寒冷的感覺。那個公司的薪水是延后一個月發(fā),所以到我走的時候,我還差最后一個月的薪水,但是,對于希望早日重新開始的我來說,那點小錢就留給吝嗇的老總吧。老總收到我的辭職信以后打電話留我,我拒絕了,我在拒絕寒冷。
有才的領導們,千萬千萬記住,員工們需要的是溫暖,這個溫暖,不管是紅包還是紅包替代物,都看你的能耐了。這個能耐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的企業(yè)能走多遠,發(fā)展到多大。
享受紅包
匆匆離開那個寒冷的公司,我去了一家當時境況并不是非常好的公司,盡管公司給的薪水非常低,但是我一直快樂地工作著,確實,很多時候,精神快樂比錢重要多了。
那年冬天,由于整個公司境況不好,公司HR在臨近過年的時候給大家發(fā)了長長的新年祝福信,并沒有給我們準備額外的紅包。但是,部門領導偷偷地給我們小team發(fā)了一個不算小的紅包,那時,我真的非常驚訝,快樂,尤其是意料之外的。
我看到同事們都非常開心,沒有人私下討論自己拿到的多了還是少了,因為我很清楚,那個領導發(fā)的紅包,總是發(fā)到員工的心坎里,讓每個員工都比較滿意。也許領導自己也沒有十分把握能給得非常到位,所以,他在發(fā)紅包的時候還加了一句:這個紅包先拿著吧,按照你的表現(xiàn),也許我應該給你更多,但是你也知道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希望以后好起來的時候,我能給你更多。
第二年回來,沒有一個員工離開,這相比之前的那個公司來說,成功之道已經(jīng)非常明顯了。第二年,部門領導單飛創(chuàng)業(yè)去了,短短一年時間,他已經(jīng)是個擁有幾十人團隊的公司老總了,盡管他白手起家,盡管剛開始的時候很艱難,但是我聽說他過年的時候依舊給員工們發(fā)紅包,不管紅包是多大。我相信他一定會成功,因為,一個核心領導足以決定一個企業(yè)的未來,而這個核心領導的能耐,足以從日常的點點滴滴中看出來,年底紅包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
別光看左右,還得看前后
文 → 吳劍
年底拿紅包,并非皆大歡喜。
發(fā)錢的老板,首當其沖不歡喜——掏錢給人家發(fā)紅包,干嗎要歡喜?發(fā)得不爽快、不利落的,基本就是企業(yè)單位效益不好的;就算這年賺得盆滿缽滿又怎樣?弄不好的話,老板發(fā)了紅包反而要為每個員工紅包厚度的不統(tǒng)一而萬般解釋,麻煩無窮;拿了紅包的也未必開心——左邊瞧瞧,張三并沒有我干得好,怎么紅包明顯比我厚,哇塞!右邊看看,同學李四,同樣在這個行業(yè)、同樣的職務,怎么他的紅包就比我翻倍?胸悶!
說句得了便宜賣乖的話,年底紅包,實在是讓人歡喜讓人憂!相信每個拿過紅包發(fā)過紅包的都肚里有數(shù),不難理解這句話。誰不喜歡紅包,誰要是說不在乎年底的紅包,那他絕對是發(fā)高燒了。但辛苦365天,現(xiàn)代人的理解已經(jīng)升格為:月薪是應該拿的,年底紅包也是應該犒賞的,沒有紅包的單位是不存在的。所以,拿到紅包,員工的滿意度基本只是“0”,關鍵要看紅包的厚度,最終才能決定這個“0”的前面是加“9”還是“5”還是“2”。
但在此奉勸各位拿紅包者,拿紅包時,別光往左右看,看張三看李四沒用!您還得多往前后看。往后看,看看去年自己到底為這個單位、為老板拼死拼活了嗎?如果沒有,如果經(jīng)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就不要眼紅人家紅包厚?,F(xiàn)成的例子很多,一家企業(yè),年底給他們的財務總監(jiān)發(fā)了10萬的特別大紅包,許多人指桑罵槐、暴跳如雷,但是老板輕輕一點,大家就沒想法了,“財務總監(jiān)去年通過合理避稅、追討債款等,為單位節(jié)省了150萬的開銷,獎她10萬不應該嗎?”往后看,還要看看自己的單位到底在發(fā)展前景上取得進步?jīng)]有,所謂與時俱進,如果單位比之去年效益、經(jīng)營狀況并沒有實際發(fā)展,那這樣的單位就算發(fā)你一個大紅包,你也得掂量掂量他干嗎還舍得花這個錢了?
至于說往前看,除了看企業(yè)的發(fā)展前景,還得看看自己未來的人生規(guī)劃。如果覺得明年自己就要和老單位說“88”了,那么,也就不要太計較這個紅包厚度了。尤其是在年底前已經(jīng)打定主意要跳槽的人,一定不要給人感覺是為了年底紅包才留到最后,因為,那樣會顯得蠻俗氣的……
紅包,潛規(guī)則
婚禮紅包潛規(guī)則
文 → 惠芬
參加婚禮必須要送紅包,這連小孩都知道。
在上海,參加婚宴的“門票”基本價格是每人200元,若是夫妻兩人同時出席,雙人票則是300元。只要達到這個價格,你至少可以心安理得地在宴席上喝上一杯喜酒。但這是“基本價格”,如果你把婚宴的主人認作你的好朋友,價格應該升到600元或更高。
或者你認為友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于是決定持“基本價格門票”入場參加一位好朋友的婚禮——我勸你放棄這種會給對方帶來困擾與失望的做法。我有一個從15歲就認識的好朋友,以往每個假期我們都會聚在一起玩,但自從我在婚禮結(jié)束的那個晚上拆開她送來的紅包,看到里面只有一張面額為100元的紅色鈔票之后,我們便漸漸失去了聯(lián)系。我在很長的時間里為一個問題而苦惱:原來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友誼在她心目中的分量嗎?
你與你的上司一起參加同事的婚禮,如果上司掏出的是和普通員工一樣的200元,他一定會引起眾人的腹誹與意味深長的眼神。我有一位說話直率的同事就曾經(jīng)在自己的婚禮前主動向上司申請600元的紅包,與此同時,他給我們下達的指標是300元。結(jié)果他成功了。
單純從經(jīng)濟學角度說,領人情與獲得貸款有著相同的本質(zhì):在今后的漫長歲月里,你遲早要把這筆錢逐一歸還到曾經(jīng)把它們交給你的人手中。它永遠在人群之中流動,你可以暫時使用它,但是你也必須記?。簞e忘了那些借錢給你的人,等他們需要時,把錢還給他們。
在我的婚禮上,一位老朋友送來了600元的人情紅包。非常夠意思,不是嗎?可糟糕的是,她和她的丈夫決定不操辦婚禮。在我身處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中,這意味著人際關系的某種微妙的平衡與默契被破壞了,這個事實讓我和丈夫在一段時間里憂心忡忡。直到知道這位朋友準備生孩子的那一刻,我才感到輕松:我終于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了;我們之間又恢復了平衡,默契也得以保持。這就是中國的奇妙人情。
小費與紅包
文 → 易茗
潛規(guī)則是人們私下認可的行為約束,是約定俗成,大家可能都在說,都在做;但這些又不以法律、規(guī)定、文字說明等形式明示出來、記錄在案。
小費大概算得上西方社會最重要的“潛規(guī)則”之一。對于酒店的門童、餐館的服務員,老板有意會付比較低的工資,小費成了他們主要的收入。小費起源于18世紀的英國倫敦。當時那里酒店的餐桌上一般都擺著一個碗。顧客坐下后,只要將少量的零錢放入碗中,就會得到優(yōu)先服務,服務的殷勤程度也和小費多少成正比。這種行為后來被漸漸發(fā)揚光大,而且從事先付款,發(fā)展成誠信為本的事后付款。
各種服務環(huán)節(jié)要用鈔票來做潤滑劑,這種習慣其實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只是我們從來不用討好普通勞動者,我們需要討好的是強勢人物。
中西方的小費和紅包,似乎都是很自然的事情,都是潛規(guī)則。但兩者卻構(gòu)成了兩個極端的對比。在西方理直氣壯拿小費的人到了中國往往得不到小費,咱們不少餐廳乃至按摩理療店都貼著告示,禁止服務員收取客人小費,以此表示商家的誠信;而在國內(nèi)可以拿小費或者說紅包的人,在西方社會恰恰是不允許的,國外的醫(yī)生、教師、記者收了紅包被別人知道,這輩子就別指望再干這行了;更不用說官員拿紅包了。
小費與紅包——中外潛規(guī)則的比較,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