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這么大個北京城怎么去淘寶???”“從泡廢品站,發(fā)展到跑大機關(guān),蹲博物館、檔案館、出版社?!边@是京城“破爛王”與人的一番對話。“破爛王”有文物意識、檔案意識,有些文化味道,走街穿巷,沙里淘金,身處社會的底層,卻以微弱的力量阻擋了文化財富的毀滅,這對社會來說是一件善事。但博物館、檔案館承傳人類文明財富的功能最后要靠“破爛王”襄助、彌補,無論怎么說,都是令人汗顏的事情,因為魯迅先生所抨擊的“八千麻袋事件”大家至今記憶猶新。
媒體故事:
現(xiàn)在逛潘家園,凡收藏書籍資料、名人信札的,沒有不知道王富的。我的革命文物的收藏,最早的供貨人就是王富。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我通過新華社向媒體公布的《抗戰(zhàn)三字經(jīng)》,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85周年時,我向媒體公布的《中華蘇維埃政府選舉法》等珍貴歷史文獻,都是從王富手中購得的。
我認(rèn)識王富是在九十年代初的地攤上,那時,王富剛?cè)氲財偛痪?,拉著個排子車,車上有書、郵票集、相冊、紙張資料,有時也有幾軸畫。王富沒有錢租攤。
我在一捆紙里翻出一張八開紙用毛筆字寫的“交代材料”,落款是“羅工柳”的簽字和按的紅手印。當(dāng)時,我雖沒涉足資料收藏,但對美院的東西還是感興趣,對羅工柳這個油畫大家還是知道的。我問王富要多少錢?王富說你看著給吧,我看得出他心里沒譜,大概也不知道羅工柳是何許人也,我說100元怎樣?王富瞪著眼睛傻傻地看著我半天才說,你再隨便拿兩件吧!我在他排子車上又翻出一本影集是梅蘭芳原照,從九歲的梅蘭芳到演霸王別姬的梅蘭芳,足有一百多張。還有一信札,是國民黨元老寫給我黨一位要人的信。我告訴王富,梅蘭芳是京劇名人,你看還跟毛主席有合影呢,可開價500元,信札可開價1000元。也給他講了羅工柳。王富感謝再三。從此我在潘家園,只要碰上他,都會先看一遍他的貨,告訴他哪些東西有價值。
從此,我也與王富交上了朋友。
王富,來自山東省泰安地區(qū)東平縣農(nóng)村,在3年暫時困難時的1962年出生。他出生不久,患小兒麻痹無錢醫(yī)治,留下左腿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王富艱難地活到27歲,還光棍一條,靠父母養(yǎng)著。一天,王富媽媽偷偷塞給他5元錢,送他出了村。破衣爛衫的王富要飯來到泰安市。后來王富偷乘一輛拉貨的卡車來到了北京。
王富開始在車站要飯,有時到垃圾桶里撿別人扔的飯盒剩飯,晚上睡在候車室里。王富說,我看到候車的人把看過的報紙扔了,就把它撿起來賣給別人。后來,聽說廢紙也能賣錢,我看到候車人墊在屁股底下的紙滿廣場到處是,在我看來這哪里是廢紙,這遍地是人民幣啊!一次撿到幾本被丟棄的書,被別的旅客買走了,比廢紙值錢多了。這引起我的琢磨。我在廢品站發(fā)現(xiàn)有成捆的陳舊書刊,就回購了來。
這個時候,我已知道了有舊貨市場,在那里賣舊東西,比廢品站賣的價錢高。我清楚地記著,第一次我賣了45塊錢,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這么多錢。從此我告別了撿破爛,開始了到廢品站回購舊書舊信札資料,周末再去潘家園賣。從泡廢品站,發(fā)展到跑大機關(guān),蹲博物館、檔案館、出版社。起初我不管什么一律每件5元。是王哥你告訴我哪些值多少錢,為什么值錢,哪些不值錢,哪些是出于名人之手。我都一一記著,我還撿了本舊字典,不信得字就查。現(xiàn)在的王富,對文化名人已經(jīng)非常了解,他不但知道郭沫若、茅盾、老舍、丁玲、巴金,連周汝昌、李希凡,甚至賈平凹他都知道。
我問王富有什么訣竅?這么大個北京城怎么去淘寶???王富笑笑,說了兩句話,都離不開垃圾,就是名人家的垃圾,還有一句就是博物館、檔案館、大機關(guān)和廢品站管垃圾的人?,F(xiàn)在遍及北京城大的廢品站,各大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還有美院、社科院等凡是能出東西的地方,都有我布的網(wǎng)點。
我問王富,你從垃圾里淘寶遇沒遇過什么麻煩?王富說,有啊,多著哩!
有家大出版社在地下室存了幾麻袋的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資料,里邊有偉人,還有巴金、丁玲等名人寫給出版社的信札,還有畫家傅抱石的插圖原稿呢!他們要搬到新的樓房,看都沒看就當(dāng)廢品賣,被我布的網(wǎng)點收了。買我貨的人看到作品上有那家出版社的標(biāo)記,就找到出版社,核實是不是從他們出版社出來的,以證明真?zhèn)巍_@下,出版社可火了,不查誰賣的,但要查誰買的。領(lǐng)導(dǎo)親自出面,要收回!
王富說,這十多年他賣的書籍、資料,可以用卡車?yán)?。我覺得,王富是軟文物(紙類)的保護神。從書籍、資料到名人信札,尤其是紅色文物,僅我從王富手中收藏的就有數(shù)百件之多。要不是有王富,有王富布下的網(wǎng)絡(luò),不知多少有價值的軟文物進了紙漿廠。
發(fā)了財?shù)耐醺?,把母親從山東老家接到了北京。姊妹兄弟的孩子們也大都跟著王富來到了北京。如今都是王富布置在網(wǎng)點上的最可靠人員。
媒體文章來源:
王金昌:潘家園的“破爛王”王富,《青年文學(xué)》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