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在言語交際過程中,為了使談話有效順利地進行下去,說話人和聽話人應遵守合作原則,但人們并不總是恪守這一原則,說話者往往有意違反某個或某些準則,從而達到特殊的會話效果。本文從語用學的角度探討因違反合作原則而產(chǎn)生的幽默效果。
關鍵詞:合作原則 會話含義 幽默
一、引言
幽默是一種特殊的言語會話。許多學者從語義學的角度探討了言語會話幽默產(chǎn)生的原因:即言語會話幽默是源于語義范疇間的特別過渡。(南佐民2000)而呂光旦(1984)認為,言語會話幽默的最根本特征就是語言上的歧義,他分別從語音、詞匯和句法三個層次來剖析言語會話幽默這一特征。還有的學者從英語語言的修辭角度闡述了言語會話幽默的產(chǎn)生。筆者試從語用學的角度用格萊斯的合作原則來分析言語會話幽默產(chǎn)生的原因。
二、合作原則
“合作原則”是由美國著名語言哲學家格賴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提出的。格賴斯認為,在人們交際過程中,對話雙方似乎在有意無意地遵循著某一原則,以求有效地配合從而完成交際任務。因此,格賴斯(H.P.Grice)提出了會話中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 簡稱CP)。格萊斯在《Logicand Conversation》(1975)一文中認為人們在談話中遵守的合作原則包括四個范疇,每個范疇又包括一條準則和一些次準則,即
A.量的準則(QuantityMaxim)。
a)所說的話應該滿足交際所需的信息量;
b)所說的話不應超出交際所需的信息量;
B.質的準則(QualityMaxim)。
a)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
b)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
C.關系準則(RelevantMaxim)。說話要有關聯(lián)。
D.方式準則(MannerMaxim)。說話要清楚、明了。
a)避免晦澀;
b)避免歧義;
c)簡煉;
d)井井有條。
然而,人們在實際言語交際中,并非總是遵守“合作原則”,出于需要,人們會故意違反合作原則。格賴斯把這種通過表面上故意違反“合作原則”而產(chǎn)生的言外之意稱為“特殊會話含義”?!疤厥鈺捄x”解釋了聽話人是如何透過說話人話語的表面含義而理解其言外之意的,由此來表達另外一種意思,幽默也就時常在這時產(chǎn)生。
三、“合作原則”的違反及幽默的產(chǎn)生
1.違反量的準則
例(1):A:“周潤發(fā)給我來電話了。”
B:“哇哦,太酷了!他都和你說什么了?”
A:“他只說了一句話:對不起,打錯了?!?/p>
在例(1)中,A沒有向B提供交談目的所需要的足夠的信息。他先只說國際巨星周潤發(fā)打來了電話,卻不說明電話的內(nèi)容,令B驚羨不已。等原原本本道出實情,才知原來如此,教人啼笑皆非。
例(2):病人:打一針多少錢?
醫(yī)生:80塊。
病人:幾分鐘就80塊?
醫(yī)生: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打幾小時。
同樣例(2)中病人認為醫(yī)生僅花幾分鐘的時間為他打針就收80元,心里不平衡,但醫(yī)生并沒正面回答病人的問題,而是提供了一些完全超出問話者所需的信息,答道:“假如你愿意,我就慢點來?!贬t(yī)生巧妙的回答使其反占上風,整則會話也因此而增添了幽默色彩。
2.違反質的準則
例(3):顧客:服務員,我的螃蟹少了一條腿,怎么回事?
服務員:哦,先生,這些蟹是鮮活鮮活的,它們在廚房打起來了,所以負傷了。
顧客:把這只拿走,給我換一只打了勝仗的。
例(3)中服務員為了給顧客一個好的答復,急中生智,解釋了螃蟹缺鰲的原因:螃蟹太新鮮,以至于在廚房里互相爭斗,把鰲都折斷了。很明顯,服務員的回答違背了質量準則的第一條次準則,即說了自知是虛假的話。服務員本來以為應該可以敷衍過去,竟沒有想到顧客卻順著他的話,要他換一只決斗中取得勝利的蟹。顧客的話同樣違反了質量準則中的第一條次準則。一段簡短的對話便出現(xiàn)兩次質的準則的違反,幽默感也因此油然而生。
例(4):一位夫人買了一個西瓜,水果小販稱自己的西瓜又紅又甜。但是在回家的路上夫人不小心從車上摔了下來,嚇得臉色煞白,卻發(fā)現(xiàn)西瓜也摔碎了,而且并沒有如小販所承諾的紅透。于是回去找小販理論。
“夫人,”小販理直氣壯地說,“人從車上摔下來都會臉色煞白,更何況是西瓜呢!”
例4中夫人發(fā)現(xiàn)自己買的西瓜并不是像小販所說的那樣鮮紅,于是便去找小販爭論。而賣水果的小販卻說了一些表面上講得過去而實際上是缺乏證據(jù)的話:“人從車上摔下來,臉色會變蒼白,何況是西瓜呢?”顯然,小販的詭辯違反了質量準則的第二條次準則,導致幽默效果產(chǎn)生。
3.違反關系準則
例(5):老師:5×3=?
學生:我不知道。
老師:那么,這樣:如果你爸爸給你五塊錢,你媽媽給你五塊錢,你姐姐也給你五塊錢,你總共有多少錢?
學生:老師,這是絕對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在這則笑話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明白乘法運算運用比喻的方法,然而學生并沒有和教師形成會話合作關系,相反,學生脫離了會話的語境,而根據(jù)生活中的實際情形做出了離題的回答,產(chǎn)生了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的效果。
例(6):媽媽:醫(yī)生,求求你快點來!我兒子把小湯勺吞下去了!
醫(yī)生:我馬上就去!你現(xiàn)在怎么辦的呢?
媽媽:用筷子啊。
例6中當醫(yī)生問及母親正在對嬰兒采取什么急救措施時,母親竟然出乎常理地回答在使用筷子,這樣的回答曲解醫(yī)生的問題,給出了一個毫不相關的答案——由于勺子已經(jīng)被吞掉了,那么她便使用筷子作為替代物了。違反常理和正常邏輯的回答沒有把交談中心聚集在出現(xiàn)危險的孩子身上,反而是焦點之外的湯勺和筷子。正是這種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回答,使這則對話充滿了幽默色彩。
4.違反方式準則
例(7)甲:“待業(yè),你干什么來了?”
乙:我來意思意思。
甲:“意思意思?”
乙:嗯。
甲:“你什么意思?”
乙:我沒意思。
甲:“沒意思你這是什么意思?”
乙:嘔,有意思……
甲:“有意思說清楚了是什么意思?”
乙:你這個……我這個意思呢恐怕你還不大了解我這個意思。
甲:“嗯?!?/p>
乙:原來呢我是不好意思到你這兒來意思意思,哦,可是要不來意思意思,我又怕你說我不夠意思。結果到這兒一看,你這意思還有點不像是那個意思。其實我知道這意思意思也沒什么意思。我這意思你明白了吧?
例7中乙違反了方式準則。乙并不情愿去賄賂甲,但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他又不得不這么做。在這里他的話充分展示了他內(nèi)心的無助、矛盾和尷尬。用幽默的手段諷刺了當今社會賄賂腐敗的不良風氣。
例(8)Boy: Mom,could I eat one peace of the bread in the box?
Mom: Dear,of course.But why don’t you eat it in the dining room? I don’t think that box is big enough for you,dear.
在這則笑話中,小男孩并非有意卻說了一句帶有歧義的話,違反了合作原則的方式準則,引起媽媽的誤解。其本意是要吃在盒子里的面包,而媽媽卻理解為他要在盒子里吃面包,所以會問“為什么不去餐室吃,盒子不夠大裝不下你”。
四、結語
會話合作原則是語用學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在人們交際過程中,雙方似乎在有意無意地遵守著合作規(guī)則,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以求有效地完成交際任務。但在實際的交際中,人們總會有意無意地違反其中的一些準則,這樣我們的言語就帶有言外之意,會話言語也由此變得間接多彩。幽默即是違反合作原則而產(chǎn)生的會話效果之一。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讓讀者更加了解幽默產(chǎn)生的語用原因,更好的了解幽默,了解語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姜望琪.語用學——理論及應用[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呂光旦.英語幽默的語言分析[J].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84,(5).
[3]南佐民.會話幽默的語義作用過程解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1).
[4]彭玲.會話的合作原則與英語幽默[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4).
[5]張帆.英語幽默笑話精粹[M].中國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出版社,2002.
[6]周江源.論偏離Grice合作原則導致的會話幽默性[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12).
[7]Hudson,G. The role of humor in John F. Kennedy’s 1960 presidential campaign. Dissertatiom from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1979.
(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