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底,由于所在公司沒有市場競爭力而倒閉,35歲的我下崗了。有一次逛街時,我看到一家純凈水公司招送水工,于是報了名,并且順利地被錄用了。從此,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多了一個辛勞的送水員。
一天中午,我送了6趟水回來,還沒等喘口氣,接線員小清就說經(jīng)理那邊的水用完了,讓我上去換桶水。我馬上扛起水往七樓的經(jīng)理辦公室爬。由于送了一上午的水,喘息未定又爬了七層樓,我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到了經(jīng)理辦公室門前,我太累了,沒按規(guī)定先放下桶再敲門,在征得同意后再進去。我用腳輕輕“叩”門,門是虛掩著的,被我肩負重物下的腳一“叩”,“吱”的一聲就打開了,我被嚇了一跳。這時,正伏案工作的經(jīng)理,一位不到40歲的男子猛地抬起頭來,眉頭緊鎖。我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經(jīng)理,打擾您了?!北銖街弊呦蝻嬎畽C,準備換水。
沒想到這時經(jīng)理發(fā)火了,他以高八度的聲調(diào)訓斥我說:“你是不是新來的?懂不懂規(guī)矩?給客戶送水你也是這樣做的嗎?”接著,他竟不給我解釋的機會,就打電話叫來財務部的會計,說:“趕緊結(jié)賬讓他走人?!?/p>
這經(jīng)理也太武斷了吧!不問情由就解雇了我,不行,我得討個說法!
于是我直視他的眼睛說:“您知道嗎?我這一上午前前后后送了八次水,回來一口氣沒歇就又爬上七樓為您換水。我事先沒敲門,只圖省事,是因為我已筋疲力盡了??赡稽c都不體恤下屬,為這點事情就辭了我,未免有點太出格了吧!”
“送水工作代表著公司的形象,與客戶打交道同樣要有較高素質(zhì)。這些你懂不懂?”見我竟敢冒犯他,經(jīng)理有點惱怒了。
經(jīng)理如此小題大做,令我氣不打一處來:“經(jīng)理,因為我的一次偶然失誤就認定我素質(zhì)不高,太絕對了吧?一個管著幾百人的經(jīng)理容不下一個員工的一點小錯,在您手下打工未免太讓人心寒了,您沒有一點容人之量,沒有一點人情味,跟您干有什么意思?說實話,您不趕我,我也是要走的!不過,我還是要感謝您,至少我以后會根據(jù)自己的判斷來選擇心胸開闊的老板?!?/p>
就這樣,我毫無預見地又一次失業(yè)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理在自己,可又隱隱覺得自己在哪個地方做得不對……
觀棋者說:羅玨明(濟民可信醫(yī)藥公司人事經(jīng)理):文中的主人公是值得同情的,但同情并不代表認同。職場中,下屬和上司構(gòu)成了兩極。但兩者并非對立,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面對文中的那位經(jīng)理,我們可能認為他武斷、缺乏人情味,但不能否認他高質(zhì)量的工作要求。因此你應有的并不只是據(jù)理力爭的勇氣,更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有效地消除誤會,而不是意氣用事地“自殺”。類似的事情可能在每個單位每天都會發(fā)生。你可以直接闡明觀點,哪怕你“在理”,也要盡量避免正面沖突和矛盾的激化。比如你可以先認錯,再解釋。解釋時要記住兩點:一、有理不在聲高;二、展露笑臉。
人在職場當然要說話,但怎么說,有時比你說什么更重要哦!
(編輯/胡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