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題目,仿佛又看到母親從一縷炊煙中走出來,用樹皮般粗糙的雙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塵,理凈發(fā)叢里的草渣。然后靜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窩旁守候的老鳥,若有所待地張望著村前的小路。時間往往是黃昏,彩霞滿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親還在田地里勞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學(xué)?;丶业穆飞稀D菚r,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見自家屋頂上的炊煙——那甜暖的香,再遠(yuǎn),也能點亮我們的眼睛和臉龐。
母親等飯熟了,就在夕光薄嵐里,在飄散的幾縷炊煙中,默默地守望著。偶爾,也柔柔地喊一聲:“吃飯了噢!”那極富母性的音韻,拖得是長長久久,悠悠揚揚的,若唱歌一般,格外的甜軟,輕柔。
其實,母親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飯”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倉。在這段漫長的青黃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頓,翻來覆去的,都只是紅苕稀粥,或稀粥紅苕。清腸寡肚的,吃得讓人煩厭了、詛咒了,卻還是要吃,想吃。有時,就忍不住要沖母親撒氣。每到這時,母親總是默然無語,仿佛她真是不該只煮出這樣的飯食。
雖然如此,糧食卻仍不夠吃。吃飯時,母親總是先給我們盛上滿滿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飯桌上,母親也總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掛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騰騰地舉箸援筷,似乎在品嘗美味,又似乎難以下咽。每看到父親或我們的碗空了,便搶著去給我們添飯。倘若鍋里也沒了,臉上就又是一絲愁苦和訕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難忘。那時,母親最大的快樂,或許也和我們一樣,就是逢年過節(jié)。因為,她終于能給我們煮出一頓好吃的飯菜來。飯菜終于上桌了,母親便會興奮地宣布:“開飯啰,開飯啰!”那時,母親總是很少動筷,而是凝望著我們,嘴里喃喃著,說:“真想天天都能這樣!”
終于能夠天天都那樣了。我和妹妹,卻不能天天都吃到母親做的飯菜了。我到外地求學(xué)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異鄉(xiāng)打工,然后出嫁了。母親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著,一日三餐地?zé)鹱鲲?。我們偶爾回家,母親總要親自下廚忙乎。飯菜自然豐富多了,母親臉上,卻依舊常有黯淡和訕然。父親來信講,你媽每頓飯都要念叨,不知娃們吃飯了不。父親又講,家里殺了豬,心舌肚都留著。你媽說看啥時能回來,她做給你們吃。
“又見炊煙升起……”每聽到這歌聲,都恍惚覺得,有一縷縷綿綿的炊煙,在眼前裊裊地飄升起來,那淡藍淡藍的煙里,滿是最平常的人間氣息,樸素、溫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動、惆悵。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陣潮濕,依稀看見,我蒼老而慈藹的母親,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縷縷炊煙的背景前,遠(yuǎn)遠(yuǎn)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煙,我想,該就是母親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選自《讀者》2008年第1期)
【習(xí)題】
1.本文標(biāo)題能否換成《香甜的飯菜》或《我的母親》?請簡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見炊煙升起……’每聽到這歌聲,都恍惚覺得,有一縷縷綿綿的炊煙,在眼前裊裊地飄升起來”,此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寫母親采用了何種手法?這樣寫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終于能夠天天都那樣了”,然而“母親臉上,卻依舊常有黯淡和訕然”,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jié)合語境品析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偶爾,也柔柔地喊一聲:“吃飯了噢!”那極富母性的音韻,拖得是長長久久,悠悠揚揚的,若唱歌一般,格外的甜軟,輕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淡藍淡藍的煙里,滿是最平常的人間氣息,樸素、溫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動、惆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炊煙,我想,該就是母親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此句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不能換,因為“一縷炊煙”既是全文的敘事線索,又是母親形象的化身,并且新穎別致,富有詩意,意蘊深長。
2.前后照應(yīng),承上啟下。
3.對比手法,母親一生為“吃”的憂與樂形成鮮明對比,為我們塑造出一位善良、仁愛、慈藹、無私的母親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這個細(xì)節(jié)傳神地展現(xiàn)出在“我們”遠(yuǎn)離父母之后,母親仍然在為“我們”是否吃好而擔(dān)憂,更加突出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5.①善用疊詞,妙用比喻,將“吃飯”寫得富有詩意,使母親的無限溫柔與愛意躍然紙上。
②這句話議論抒情,點明題旨,深化中心,鮮明凸顯了母愛的崇高與偉大。
6.母親將深沉的愛融注在“吃”上,她一生都在為兒女吃好穿暖而日夜操勞、殫精竭慮;母親將真摯的情幻化成那一縷縷炊煙,用她生命的光束鑄造我們的生命,照亮我們的前程。(湖北松滋黃松海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