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每天大魚大肉也不見血壓升高,而有人年紀輕輕就得了糖尿病;有人一輩子吸煙也沒患肺部疾病,有些人煙齡不長卻罹患肺癌。這是因為每個人疾病遺傳傾向不同。那么,您對哪種疾病易感?哪些疾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呢?
家族的“癌癥魔咒”
布拉德菲爾德家族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但是,自從這個家族的老祖母戈爾于1960年死于胃癌后,死亡的陰影就一直籠罩著她的子孫們。
戈爾死于胃癌后,家族后代有多名成員死于同樣的疾病。戈爾有7個子女,其中6人在他們四五十歲時相繼因癌癥去世。在布拉德菲爾德家族的18個孫子(女)和外孫(女)中,艾倫也死于這種家族遺傳病。這個家族像遭了“胃癌魔咒”,共有10人因胃癌或疑似胃癌先后去世。家族余下17人接受了基因檢測,結(jié)果表明,有11人攜帶一種家族遺傳性胃癌的突變基因??蒲腥藛T介紹,攜帶這一突變基因的后代將有70%的幾率患上胃癌。迫不得已,布拉德菲爾德家族的11名堂兄妹選擇了還未發(fā)病的時候就將胃完全切除。
癌癥家族聚集現(xiàn)象在國內(nèi),也屢見不鮮。比如南昌的熊氏四兄弟。去年,老二熊水根因病到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是結(jié)直腸癌。得知老二的病情,其他三人一怔,這種癥狀自己也有。檢查結(jié)果令人震驚,除老三只有些炎癥外,老大、老四都患有結(jié)直腸癌。
關(guān)注疾病的遺傳傾向
這些“癌癥家族”當然是些“極端”的例子,很多疾病只有遺傳“傾向”,并不會百分之百遺傳。但很多疾病帶有家族遺傳性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疾病面前,并非人人平等。每個人對不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對不良生活方式的耐受力是不一樣的。舉例來說,有些人一輩子沒吸煙卻得了肺癌,而有些人吸了一輩子的煙也沒得肺癌。這是家族遺傳易感性在起作用。事實上,那些家族遺傳背景比較好的人群,在長期吸煙后肯定也有些細胞發(fā)生異變,但他體內(nèi)的修復基因能很快修復這些損壞的細胞而避免癌變;而一些免疫功能差的易感人群則很可能因為吸煙等不良刺激罹患肺癌。
6大疾病與遺傳相關(guān)
很多疾病都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我們可通過追溯家族其他成員的患病情況,得知自己的易患疾病有哪些,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
1.高血壓
遺傳危險度:★★★★★
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高血壓屬于多基因遺傳性疾病。通過高血壓患者家系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父母均患有高血壓者,其子女今后患高血壓概率高達45%;父母一方患高壓病者,子女患高血壓的幾率是28%;而雙親血壓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壓的概率僅為3%。
防治原則
1.堅持監(jiān)測血壓,正常狀態(tài)下至少每年1次。
2.限鹽補鉀。逐步把每日攝入食鹽的量控制到5克,同時多吃富含鉀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仁、蓮子、莧菜、菠菜等)。
3.防止超重和肥胖。
4.戒煙限酒。
2.糖尿病
遺傳危險度:★★★★★
糖尿病具有明顯遺傳易感性。有糖尿病陽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家族史陰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機會是普通人的15~20倍。
防治原則
誘發(fā)糖尿病的“外因”有熱量攝取太多,活動量下降,肥胖,吸煙及壓力過大等。反過來,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預防糖尿病。在飲食方面,糧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要合理搭配。
3.血脂異常
遺傳危險度:★★★
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相當部分血脂異?;颊叽嬖谝粋€或多個遺傳基因缺陷。由遺傳基因缺陷所致血脂異常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顯遺傳傾向,臨床上通稱為家族性血脂異常。
防治原則
最重要的是“邁開腿,管住嘴”。一方面要適當限制飲食,但食物種類應盡量豐富,選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維生素、纖維素(水果、疏菜、面包和谷類食物),控制體重。同時加強鍛煉,使熱量消耗掉才不至于使脂肪在體內(nèi)堆積。
4.乳腺癌
遺傳危險度:★★★
乳腺癌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有一位近親患乳腺癌,則患病的危險性增加1.5~3倍;如有兩位近親患乳腺癌,則患病率將增加7倍。發(fā)病的年齡越輕,親屬中患乳腺癌的危險越大。
防治原則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要特別注意自查,以及早發(fā)現(xiàn)治療。乳房包塊是乳腺癌最常見體征,這種包塊與乳腺增生包塊不同,常為單個,形態(tài)不規(guī)則,質(zhì)地較硬,活動度不好,大多無疼痛,與月經(jīng)周期無明顯關(guān)系。此外,如發(fā)現(xiàn)有乳頭濕疹、溢液、皺縮,也應到醫(yī)院做檢查。
5.胃癌
遺傳危險度:★★★
胃癌患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即父母和親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3倍。比較著名的如拿破侖家族,他的祖父、父親以及三個妹妹都因胃癌去世,整個家族包括他本人在內(nèi)共有7人患了胃癌。
防治原則
患胃癌危險因素包括缺乏體育鍛煉、精神壓抑、吸煙、喜食煙熏食品、喜食重鹽飲食、過量攝入肉類、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等。而喜食菌類、新鮮水果是胃癌的保護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的家族聚集現(xiàn)象可能與共同感染幽門螺桿菌有關(guān),有胃癌家族史者應去醫(yī)院監(jiān)測有無該細菌感染,有則及時治療。
6.大腸癌
遺傳危險度:★★★
家族遺傳導致的大腸癌占大腸癌發(fā)病總?cè)藬?shù)的10%~15%。親屬中有大腸癌患者的人,患此病的危險性比普通人大3~4倍,如果家族中有兩名或以上的近親(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腸癌,則為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防治原則
1、改進飲食習慣。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少吃或不吃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包括:豬油、牛油、肥肉、動物內(nèi)臟、魚子等。植物油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約合2-3湯匙)。適量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金槍魚等。每日補充膳食纖維素35克以上。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適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產(chǎn)品等,以補充維生素E。
2、積極防治腸道疾病,積極鍛煉身體。預防各種息肉、慢性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對于腸道息肉更應及早處理。大腸息肉分為五大類,即腺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炎癥性息肉、錯構(gòu)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一種大腸癌癌前病變,所以當發(fā)現(xiàn)大腸內(nèi)有腺瘤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并進行病理學檢查,在良性腺瘤階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腸癌。如不予以早期治療,絕大多數(shù)會變成大腸癌。另外,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3、定期檢查。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fā)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jié)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警惕大腸癌的信號及早期癥狀,如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