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過賈志敏老師的系列講座《賈老師教作文》,最近,有幸聽賈老師上的作文指導課和隨后進行的講座,不難發(fā)現(xiàn),經(jīng)賈老師現(xiàn)場示范和指導,令許多老師頭疼的作文怎么教的問題迎刃而解,跟著賈老師學教作文。老師們一致覺得,原來,作文并不難教。
一、作文訓練有方法可循
賈老師介紹,他不管接好班還是差班,一律用一種辦法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雖然不登大雅之堂(賈老師謙虛之詞),但非常有效。訓練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聽到說、到讀、再到寫,把聽、說、讀、寫“捆綁”在一起訓練。
1.抄寫。讓學生抄句子、抄段落、抄課文等。要求字要寫工整,格式要規(guī)范,標點符號要加在指定的位置。比如“,”“:”“?!钡葧鴮懙奈恢?,賈老師對學生都有具體的要求。寫得好的在全班展示,供大家學習。
2.聽寫。聽寫句子、聽寫段落、聽寫一篇文章等。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來組織教學。學生基礎不太好的,則讀一句,讓學生聽一句,寫一句。反之,則可以把一段話、一篇文章僅讀一兩遍,即讓學生記住并寫下來。
3.視寫。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看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然后要求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把剛才看到的文字寫下來。
4.擴寫、縮寫、改寫、仿寫。向?qū)W生提供一個素材(可以利用來作為讓他們聽寫、視寫的材料),組織學生擴寫、縮寫、改寫、仿寫等。
上述幾點,每一步都強調(diào)“寫”,寫得順了,學生的語感強了,就這么慢慢地,學生的作文越寫越好。
二、作文過程讓人充滿期待
賈老師上的是作文課《續(xù)寫童話》,一節(jié)課給人感覺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復疑無路
1.聽寫:上課伊始,賈老師提供了7個詞語:秋天到了、松鼠爸爸、松鼠媽媽、小松鼠、核桃、倉庫里堆滿了核桃、哈哈。
賈老師讀得字正腔圓,不時地提醒著孩子,“核桃”的“核”是應該的“該”字,把“言”換成“木”,孩子們聽得格外仔細。
2.板演:請7個孩子,到黑板上分別寫剛才聽寫的7個詞語,一人寫一個。
3.朗讀:讓學生朗讀這7個詞語。賈老師很重視讀,學生多讀幾遍。
4.編寫:根據(jù)提供的7個詞語,可以商量,可以討論,也可以自己獨立思考。
5.交流:請幾個學生讀自己寫的故事。適時地指點:樹葉長得什么樣呀,風怎么樣吹呀,地上的落葉怎么樣呀……
到這里,賈老師的課堂設計和氣氛與普通老師無異,甚至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冷場。我在看賈老師怎樣應對。當我和聽課老師們以為這節(jié)課就這樣,沒有什么特別時,賈老師在課題“童話”前寫上“續(xù)寫”二字,出乎意料又令人期待的一幕開始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1.聽寫:聽寫第8句:一天,小松鼠來到倉庫里一看。大吃一驚,連蹦帶跑地喊道:“不好了!不好了!出大事了!”這個句子,給孩子一個想象的空間。
2.朗讀:請幾名同學讀這句話,指導朗讀,讀好了,故事才能講得生動。
3.討論:
師:出大事了,你估計出什么事?
生:核桃不見了;核桃生蟲子了;老鼠在偷吃核桃:倉庫著火了;核桃被偷了;看到松鼠媽媽被殺了……
孩子的想象是豐富的,也是多彩的。
師:偷核桃的是誰?
生:老鼠;狐貍;刺猬;松鼠;鄰居;黃鼠狼;人;紅松鼠……
師:這些偷東西的人可惡嗎?
生:偷了人家的辛苦所得,真可惡……
師:究竟是誰偷的比較合理呢?
(老師講自己看到報紙上的一條消息)這是真人真事。一個月之前,北京景山公園,有一窩野松鼠摘了一倉庫的核桃,結果被游客劃開了樹洞,把核桃偷走了。文童的題目是《誰動了小松鼠的核桃》,另一張報紙上的題目是《誰偷了松鼠過冬的核桃》。
師:如果松鼠會說話,有思想,下面會發(fā)生什么結果呢?
生:餓死了;跟游客拼命;去法院找老虎法官告狀;再去采摘;在法庭上讓人返還核桃;找黑貓警長報案;找游客復仇;餓得不行了;找親戚家避難;自殺;跑到人的家里搗亂……
4.續(xù)寫。從發(fā)現(xiàn)核桃沒了,接著寫。
賈老師的課堂循循善誘,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當一個學生回答說偷核桃的人可能是“人”時,其他學生和現(xiàn)場聽課的老師都發(fā)出善意的笑聲,認為這個孩子想象力很豐富,但超出常理,怎么會是人呢?人怎么會偷小松鼠的核桃?然而,賈老師一揭真相,讓大家都吃了一驚,的確是人把松鼠的核桃拿走了。這樣的課堂,別說學生,都出乎聽課老師的意料,難怪聽課老師和學生們都聽得津津有味。
賈老師在引導孩子作文的同時,教會了孩子明辨是非,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人與動物要和諧發(fā)展,人不能侵占別人的勞動果實,人要愛護動物……
三、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資源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聯(lián)系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鄙钍秦S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素材,我們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利用資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數(shù)學特級教師華應龍的《出租車上的數(shù)學問題》就是開發(fā)利用資源的一個典范。
這堂課,賈老師懷著一顆不老的童心,懷著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作為教師的職業(yè)敏感,把報紙上的一則消息拿來作為資源,我們不得不佩服賈老師的匠心獨運。賈老師選取一個月之前發(fā)生在北京景山公園的”有一窩野松鼠摘了核桃,結果被游客劃開了樹洞,把核桃偷走了“的真實事情,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這是生活中的例子,賈老師的作文素材來自生活,不是脫離生活的杜撰。這樣的例子從生活中來,有實際意義,學生就能寫得好。
四、全身心愛孩子
賈老師說,我喜歡課堂,我喜歡孩子,我喜歡在課堂上教孩子。他還說,對于學生,我們教他一年,要想到他5年,教他5年,要想到他50年。在課堂上隨處可見賈老師對學生的愛,賈老師不時表揚著孩子:坐得真好;字寫得好;你真好,借給他紙和筆;漂亮的孩子寫漂亮的字;字要寫好……
在講到讀文章給學生聽寫時,賈老師的例文隨手拈來,一篇《我是爸爸的一張股票》,描述得聲情并茂,沒有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是達不到如此境界的。
跟著賈老師教作文,不僅要學他純熟、高超的教學技藝。更要學習他這種對課堂、對學生的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把作文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