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在湖北、湖南和江西省,許多人得了一種怪病,來勢兇猛,癥狀可怕。政府非常著急,從北京急調大量傳染病專家赴該地。但是,無論如何嚴格消毒,也無法控制局面。
后來,衛(wèi)生部派去的營養(yǎng)專家到幾個患者病床前看看,笑了,說:“這是腳氣病,缺維生素B1?!?/p>
當地政府立刻組織給患者注射維生素B1,第二天,病床上的人神智開始清醒,幾天后就能下床,一星期后就跑著回家了。
當地老百姓驚嘆:“專家,神了!”
原來,湖北、湖南和江西省在20世紀70年代興起用機器碾米代替牛碾米,打出來的米,白白的,很好看。但是,米越白,米表層被打掉得越多,而維生素主要含在米表層里。在大家都在慶幸生活好了,吃上白白的大米的同時,腳氣病卻開始悄悄地流行了。
1998年7月,安徽省貴池地區(qū)棠溪鄉(xiāng)又集體發(fā)生腳氣病。
營養(yǎng)專家們又呼吁:要關注維生素B1的缺乏問題,并呼吁政府立法,在面粉中強制加入維生素和礦物質。
一、吃得科學嗎?
太白的米缺維生素,許多人可能都已認識到。但現(xiàn)實中,仍存在許多錯誤的認識,比如:“飯量大,就不缺維生素?!薄岸喑允卟撕退?,維生素就充足了?!?/p>
其實,蔬菜水果里所含的維生素,主要為維生素C。維生素C只是維生素大家庭里的一個成員。多吃蔬菜水果,雖補足了維生素C,但其他維生素仍可能缺乏。飯量大的人,不一定不缺維生素。許多缺乏者,飯量都很大。飲食要講究科學,合理均衡的飲食結構才是最重要的。
據營養(yǎng)專家介紹,不少人飲食結構不合理、不均衡,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這已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我真缺嗎?
中國人普遍缺乏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已是不爭的事實。但許多人仍頑固地認為:“別人也許缺,我才不缺呢!”“不補維生素,我不也活得好好的?”這是毫無根據的僥幸心理。
1 全國第三次營養(yǎng)調查結果顯示,與中國營養(yǎng)學會制定的國家標準比較,我國人均攝入:
● 鈣僅達49.2%;
● 維生素A僅達61.7%;
● 維生素B2僅達58.4%;
● 維生素B1、鋅、硒、鐵明顯不足。
可見,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的狀況比較嚴重。
2 中國營養(yǎng)學會研究得出的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黃金搭檔配方,已公布并在局部地區(qū)推廣。調查報告顯示,約有80%的使用者出現(xiàn)相關的缺乏癥消失或好轉。
3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狀況還會進一步加重。比如維生素B12,所吃的米加工得越精缺乏得越厲害,第三次全國營養(yǎng)調查發(fā)現(xiàn),城市人就比農村人多缺乏10%。
三、要補充嗎?
維生素和礦物質是維持生命的元素,沒有它們人體就不能生存;攝入不足人體就不可能健康,當然迫切需要補充。餐后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在發(fā)達國家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在我國大城市也已流行。
四、如何補充呢?
對于中國人普遍缺乏的10余種維生素與礦物質,中國營養(yǎng)學會認為應遵循均衡原則適當補充,使人體內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達到均衡狀態(tài)。
另外,專家還特別提示:兒童、青少年要特別關注鋅的補充,以滿足智力和身高發(fā)育的需要;婦女要特別關注鐵的補充;中年人、老年人要關注抗氧化類元素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