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款”,是指在書畫鑒賞中對作品款題的審視,其內(nèi)容包括款題文字和印章。鑒賞書畫只有在審視了作品上的款題,才能按款、印來鑒別作品的名實是否相符,從而作出真?zhèn)闻袛?。因此,如果是無款作品,那么也就不存在真?zhèn)舞b別,但可以明是非,斷時代。題款的書法風(fēng)貌特征、文字內(nèi)容,也是鑒別真?zhèn)蔚闹匾罁?jù)。因此,可以說“看款”在書畫鑒別中的作用至關(guān)重要。
畫上的款題可分為本人的題款和他人的題識(如觀款、題首跋尾等)。內(nèi)容包括記事、紀(jì)年、姓名字號等等。書畫作偽造假,題款為其重要內(nèi)容,如作偽伎倆中的“加款”、“改款”等,花樣實亦不少。因此,在“看款”時必須做到精審細(xì)察,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除了鑒辨款字的書法風(fēng)貌特征之外,對所題文字、內(nèi)容都要有清楚的認(rèn)識和正確的理解。遇到疑難,要認(rèn)真思考、分析,或作考辨,還要結(jié)合實際盡可能多掌握和了解相關(guān)作者(書畫家)的生卒年月、藝能、師承、藝歷、交游等情況,作為考察款題內(nèi)容和鑒別書畫真?zhèn)蔚囊罁?jù)。為能具體地說明“看款”的重要性和應(yīng)該注意的一些方法,筆者將近年來在書畫拍賣市場中出現(xiàn)的一些實例列述如下,聊資書畫收藏愛好者參考。
一、“看款”正誤
徐邦達《松溪高逸圖》(圖1)。
以下為拍賣公司對該圖的注解:立軸。設(shè)色紙本。43.5×44.5厘米。估價:RMB 30,000-50,000元??钭R:“季遷近得王叔明妙跡,背擬得此,殊為(筆者按:應(yīng)系“有”字的草體)神會,爰為識之。徐邦達。”鈐?。盒彀钸_(白文);鑒藏印:王季遷(朱白文)。
其實,讀了這件拍品上的款題文字,正確理解了款題內(nèi)容,便可知道這件《松溪高逸圖》(圖1)的圖畫作者應(yīng)該是王季遷,而非徐邦達。對此,把糾誤的依據(jù)和理由說一下。
1.從徐邦達的題識中可知《松溪高逸圖》,是因為友人王季遷獲得了王叔明(蒙)的一件畫跡后,背臨而得。而題識者(徐邦達)則是在觀賞這件友人尚未題款的作品后認(rèn)為,此作雖然是“背擬”(背臨),但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王蒙山水畫妙詣的心領(lǐng)神會而自有所得,于是把觀感題識在友人的這件作品上。這便是徐題的緣由和題識內(nèi)容的本意。
2.有關(guān)“鑒藏印:王季遷(朱白文)”。對此可以試想,如果《松溪高逸圖》的作者是徐邦達,王季遷系收藏者的話。那么,作為大名鼎鼎的書畫鑒藏家的王季遷豈會把自己的姓名印章“王季遷”鈐于友人的作品上,而不鈐用如“季遷心賞”之類的鑒藏章?鑒此,這方“王季遷”姓名印章,恰好可作為證明王季遷確是《松溪高逸圖》作者的依據(jù)。
3.從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jù),即畫筆的風(fēng)貌特征來看,《松溪高逸圖》的畫筆難合徐邦達畫筆的“輕松秀潤”,而與王季遷畫筆相對“厚重蒼潤”的風(fēng)格正堪相合。故通過以上對照、比較,便可進一步證明拍品《松溪高逸圖》的作者確是王季遷,而徐邦達則是題識者。
諸健秋《花鳥》圖軸(圖2)。紙本;95×39厘米。說明:錢松題。估價:RMB 28,000-38,000元。
其實,只須審視了這件拍品左上方諸健秋的一則題識(圖右下方另有胡汀鷺學(xué)生畫家錢松的題識),便可知道這件作品的作者應(yīng)該是胡汀鷺(振),而非諸健秋。茲先將諸健秋的題識全文錄出,以供讀者明鑒。諸氏題曰:
“汀鷺先生筆致沈雄,有白陽氣息。往日談詩論藝,昕夕相從。每當(dāng)夕陽在山,斗蘭(筆者注:斗,指品茗;蘭,系茶室名,在今無錫市城中公園內(nèi)),抵掌劇談古今事,三十年如一日。今先生作古人,披圖相對,不禁泫然。癸未(1943年)重九節(jié)后三日。諸健秋識于歸硯齋?!?/p>
從上引文字中可知,這件《花鳥》圖應(yīng)系諸氏畫友胡汀鷺遺作。因原本無款,由于“今先生作古人,披圖相對,不禁泫然”,諸氏遂為之題識如上。
為了進一步證明拍品《花鳥》的作者是胡汀鷺,下面把諸、胡二人的交誼和題識的背景簡略地加以介紹。
諸健秋(1891-1965年),江蘇無錫人。曾師從吳觀岱學(xué)畫。畫善人物、山水,間作花卉(折枝)蔬果,兼擅書法。1925年襄助執(zhí)教于由胡汀鷺創(chuàng)辦的私立無錫美術(shù)??茖W(xué)校。1935年,邑人組織“云林書畫社”,胡汀鷺被公推為該社社長,諸氏為副社長與社友共研藝事。
胡汀鷺(1884-1943年),名振,江蘇無錫人。畫善山水、花鳥,兼善指墨?!盎ɑ埽B)初學(xué)張熊、任頤,上追徐渭、陳淳,參以寫生,渾厚秀逸,兼而有之?!保ā吨袊佬g(shù)辭典》)歷任省立第三師范(錢松早年拜胡氏為師即在此期間)、南京美專、上海昌明藝專等校教職。1925年創(chuàng)辦私立無錫美術(shù)專科學(xué)校。1943年秋,因患急診病歿在是年農(nóng)歷癸未八月二十七日。留有不少未竟畫作(大多為未加款題),后均由其生前友好、學(xué)生題識。在此選取胡氏《桃柳八哥圖》遺作(圖3,原系無款,1984年由胡氏生前友好畫家王個題識),以用與拍品《花鳥》圖從畫筆上加以比較。通過以上對照、比較,便可益證拍品《花鳥》圖的作者確為胡汀鷺無疑。
上述兩例,盡管與“誤定時代、作者(多以說近為古,小名家定為大名家來漁利)”(徐邦達《古書畫鑒定概論》)的情況有所不同,但它足以反映由于在鑒閱書畫時“看款”只看名款,又缺乏相關(guān)的專業(yè)知識而產(chǎn)生的錯誤。
二、“看款”辨?zhèn)?/p>
呂鳳子《四阿羅漢圖》(圖4)。以下為拍賣公司對該圖的注解:鏡心。設(shè)色紙本。作者:呂鳳子。尺寸:76×134厘米。估價:RMB 50,000-80,000元??钭R:“四阿羅漢。甲卯(筆者按:無此紀(jì)年,蓋系“甲申”之誤)造像。鳳先生辟心?!扁j?。航哮P(文)、大品壽主(白文)。
觀看了以上拍品圖片上的題款文字和字跡,以及標(biāo)注的款識后,只需對畫家呂鳳子的從藝經(jīng)歷,及其《四阿羅漢圖》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所了解,便可知這件所謂“呂鳳子《四阿羅漢圖》”的拍品必偽無疑。故在下面把呂鳳子《四阿羅漢圖》的創(chuàng)作背景簡要地加以介紹。
呂鳳子的《四阿羅漢圖》作于1942年。1937年“七·七”事變后,作者率正則學(xué)校部分師生員工自江蘇丹陽輾轉(zhuǎn)西遷四川,親自體驗到國破家亡的苦難遭遇,激起他抗戰(zhàn)救國的愛國熱情,也給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增添了新的題材和內(nèi)容,為他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開辟了新的途徑。在此期間,他作為藝術(shù)家以畫筆來反映中華民族在日寇鐵蹄下遭受的災(zāi)難,人民大眾因戰(zhàn)爭而逃亡的苦難,或借佛教人物故事來嘲諷、抨擊時弊,為民眾呼喊……作品有《流亡圖》、《敵機又來矣》、《纖夫》、《逃難》(前兩圖于1939年由教育部選送蘇聯(lián)參加展出,作者被譽為“人民藝術(shù)家”)等。最為著名的便是《四阿羅漢圖》(該圖曾在重慶舉行的第3屆全國美展中獲得一等獎,這是戰(zhàn)時唯一的最高美術(shù)獎勵),作品借取佛學(xué)中悲天憫人的故事,以四阿羅漢喜、怒、悲、憤的情態(tài)來嘲諷戰(zhàn)時當(dāng)局政事的腐敗和不恤民意。他作為藝術(shù)教育家,1938年在四川璧山縣重建私立江蘇省正則職業(yè)學(xué)校。1940年,受教育部委派出任國立藝術(shù)??茖W(xué)校校長。1941年病倒入重慶歌樂山中央醫(yī)院。1942年,經(jīng)教育部批準(zhǔn),在璧山創(chuàng)辦正規(guī)藝術(shù)??茖W(xué)校。故在同年創(chuàng)作的《四阿羅漢圖》的題款中有“三十一年(1942年)十月鳳先生病起辟(璧)山”之語。這些便是呂鳳子《四阿羅漢圖》創(chuàng)作的大致背景。
然而,由于作偽者昧于對上述背景的了解,加上于書畫尚未入門道,所以對呂鳳子獨具風(fēng)神的“鳳體”草篆書法的款字也就實難摹寫了。遂將原指地名的“辟(璧)山”,竟誤作為“辟心”。因此,按此一字之錯,便可斷此拍品必偽無疑了。
其實,呂鳳子先生的《四阿羅漢圖》現(xiàn)藏于江蘇美術(shù)館。該圖系紙本、設(shè)色,縱76.5厘米,橫105厘米。曾于2001年9月在北京中國美術(shù)館舉行的“百年中國畫展”中展出,又曾被收入多種畫冊出版。
湯貽汾《魚西水榭圖》(圖5)。以下是拍賣公司對該圖的注解:紙本設(shè)色。橫披。鈐?。河晟嬘?、雨生詞翰。款識:“魚西水榭圖,擬董思翁為叔明三兄屬畫,雨生湯貽汾?!币祝骸棒~西水榭圖,道光丁未仲夏,叔明光生屬子毅何紹業(yè)員。”鈐?。汉谓B業(yè)、子毅、龍山琴隱。跋:“泉唐叔美錢杜。”33×300厘米。估價:RMB 22,000-28,000。
從這件拍品的尺幅以及圖前有何紹業(yè)用篆書題寫圖名的引首,在圖后(拖尾)有湯貽汾、錢杜書跋來看,以書畫形制而言,應(yīng)系手卷而非“橫披”。審視了拍品中的引首、跋尾上所題的文字、內(nèi)容,就不能不使人對這件拍品書畫手跡的真實性大加置疑。在此筆者把考察到的情況擇要略說如下:
1.圖前引首由何紹業(yè)篆書“魚西水榭圖”,以行書題款“道光丁未仲夏,叔明先生屬。子毅何紹業(yè)”。對此,從落款“道光丁未仲夏”來看,顯然可知這件引首的書寫時間應(yīng)該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即農(nóng)歷丁未年五月(仲夏)。然而,《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俞劍華編)、《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郭味蕖編),以及近年出版的《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續(xù)編)》(陳玉堂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等多種辭書均記載:“何紹業(yè)(子毅)公元1799年(嘉慶四年,己未)與兄紹基(子貞)為孿生;卒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年四十一”。據(jù)此來看,拍品引首上的書跡竟然是何紹業(yè)(子毅)下世后八年所題,對此怎能不令人置疑稱奇?
2.在圖后有湯貽汾書跋,其中略云:“道光丁未初秋,叔明渡江而來,過訪白門。適魚西水榭落成,友人多載酒稱賀,余偕叔明亦至斯處,同人集流連……次晨天氣放晴,浮嵐積翠,野鳥相逐,秋色爭妍。得此佳趣,爰對景畫之,即贈叔明三兄雅鑒。貽汾草記時年七十”。從中可了解湯氏繪《魚西水榭圖》的緣起,并可知該圖(款題中無年款)繪于道光丁未(1847年)初秋。由此聯(lián)系上述,可知拍品中由何紹業(yè)題寫圖名的引首題寫在前(道光丁未仲夏),而湯貽汾的繪畫在后(道光丁未初秋)。此種情況鑒于前述湯氏書跋中所述及的繪圖緣起來看,也難以合乎情理。而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在隨湯跋之后同紙上,另有“泉唐叔美錢杜”所題詩跋一則,在款題中有“時道光丁未秋”之語,故堪證錢杜的詩跋作于道光丁未(1847年)之秋。然而,查檢在上述提到的多種辭書中均記載畫家錢杜(叔美)的生卒年為:“1763-1844年,一作1764-1845年”。那么,據(jù)此看來拍品卷末錢杜的詩跋竟然也是在他亡故至少兩年后所書,與上述何紹業(yè)題寫圖名引首的情況如出一轍??疾熘链耍@而易見拍品中何紹業(yè)所題引首,錢杜的書跋均是偽作。至于拍品中“湯貽汾《魚西水榭圖》”畫跡,及其書跋的名實是否相符?對此有必要再略為說一下。
鑒于拍品上的書畫作者共有三人,依次為何紹業(yè)、湯貽汾、錢杜。三人的藝事活動主要在清嘉慶、道光時期。以三人當(dāng)時的社會地位和在藝苑中的名望而言,湯貽汾聲名最著。了解了這些,再以書畫作偽造假伎倆中只有利用小名家的繪畫真跡,配上偽造大名家的題跋,以此來抬高身價牟利,絕無在大名家的真跡上加配偽造小名家的題跋的情況。除此之外,最多的便是畫本身是偽作,加配的題跋同樣出于偽造。按照這些情況來看,如果拍品中湯貽汾的《魚西水榭圖》確是真跡的話,那么不論出于何種目的(為收藏自賞或者惑人牟利),都不會把偽造的何紹業(yè)題引首,托名錢杜的書跋加配在湯氏畫跡的前后。通過以上辨析,再結(jié)合湯氏在畫上款題中有“擬董思翁(董其昌)”所明示的作畫師法來看,圖中的筆墨構(gòu)成難見董其昌山水的面貌。而湯貽汾書畫俱學(xué)董其昌,可以說其畫筆的“韻致疏秀”,即從董其昌而來。再從圖中山石的皴筆,樹木形式來看,倒是略參黃公望遺范,故與畫跡上所明示的“擬董思翁”也不能相合。鑒于上述便可進一步說明,這件拍品事實上是一件作偽造假的產(chǎn)物。
(責(zé)編: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