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熏,又稱熏爐,是古代用來熏香或取暖的爐子。漢劉向《熏爐銘》詩中就有“中有蘭綺,朱火青煙”詩句。南朝宋文學家謝惠連《雪賦》:“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比龂?、兩晉時期士大夫階層人士多用香熏在室內熏香除穢凈化空氣,或熏以衣被而保持香氣,以示高雅。這件青瓷雙耳香熏(圖1),就是出土于東吳孫權手下大將朱然的墓葬。該熏形狀像個籃子,置有對稱的雙耳,高15.9厘米,口徑17.8厘米,底徑13.1厘米。灰白胎,青黃釉,圓唇短頸,扁圓腹,圈足外撇,足內略凹,肩部飾弦紋和網格紋帶。肩腹部鏤雕5排圓孔,計95個,排列略不規(guī)整,釉層有剝落。整器特點是,純樸厚重,雙耳結實,提攜方便。其造型、裝飾、胎質和釉色基本上都代表了三國時期江南青瓷的水平。
三國時期,瓷器還是一種興起不久的新產品,其造型和裝飾基本上是承襲漢代的。到了西晉,青瓷器的造型、裝飾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1982年江蘇省常熟市西晉墓出土的青瓷提梁香熏(圖2),與三國東吳青瓷雙耳香熏相比有明顯區(qū)別。該熏造型小巧玲瓏,工藝精致。胎色灰白,胎質堅硬細膩,青黃色釉,釉層厚而均勻,光滑發(fā)亮,沒有剝落現象。其形狀像個圓扁提籃,底徑13.5厘米。平底,特別是口沿置有“丁”字形固定提梁,提握順手、方便。腹體鏤雕3層圓形熏孔,以陰弦線間隔,每層有孔30個,共90個,排列規(guī)整。整器完好無損,既是熏香除穢的實用器,又是具有觀賞價值的工藝品,已載入《中國文物精華》大型圖冊,實屬難得。
青瓷自東漢時在浙江問世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到了三國、西晉,隨著制瓷技術的提高,器形益加精巧,品種豐富,以滿足各階層,特別是貴族士大夫的需要。瓷器雖然比較廉價,但在當時工藝條件下,仍然不是一般平民的消費品。如以上兩件青瓷香熏,都是出自貴族墓葬,是墓主人生前使用喜愛之物??梢娗啻善髟诋敃r社會上是一種名貴之器。(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