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五彩,是清末湖南醴陵窯創(chuàng)燒的一種瓷器裝飾技法,它以五彩繽紛的色調(diào),優(yōu)美清新的藝術風格,精致巧妙的工藝技法,豐富多樣的花色品種,在中國瓷壇獨樹一幟。1915年參加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拿回了金質(zhì)獎章,被國外輿論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但由于燒造歷史短,傳世作品稀少,半個多世紀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以至于翻遍解放后出版的種種中國陶瓷史著作,也很難見到她的蹤影。人們不禁要問:她當時究竟達到了什么水平?又是何種原因使她隱身幕后,深藏未露呢?毛澤東生前喜愛的“月季碗”,今天中央領導用的“常委杯”、“總理杯”,著名國禮“世界和瓶”、“盛世牡丹瓶”,與她又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
日前,本刊記者深入醴陵、長沙、北京等地,尋訪當事窯工、大師、藏家、專家,試圖找出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