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成功引發(fā)了一個思考:老師與企業(yè)家的角色沖突嗎?作為一個“教師”商人,俞敏洪能否做到在老師與商人之間任意游走?他又將如何在商業(yè)利益與師德道義之間取舍?
老師做企業(yè)家
比較容易成功
《新財經(jīng)》:您怎樣看待自己的身份,教育家還是企業(yè)家?
俞敏洪:這個問題比較落后,因為全中國人民都在問這個問題?。ㄐΓ┢鋵嵾@反映了在中國封建社會士農(nóng)工商的等級劃分中,不允許身份穿插的觀念,好像做教師的就不能做商人,做商人的就不能教書。
《新財經(jīng)》:但要實現(xiàn)身份穿插,思維方式上必然有區(qū)別,怎么調和?
俞敏洪:我認為老師做企業(yè)家是比較容易成功的,他們有兩個優(yōu)勢。第一是他們通人性,理解人性需求。第二個是老師的道德意識相對比較強,他們不會犯很多道德問題。馬云、嚴介和都是老師出身。
你不給學費,
我肯定不給你上課
《新財經(jīng)》:當學生利益與商業(yè)利益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尤其是上市之后,您如何選擇?
俞敏洪:學生利益和商業(yè)利益的沖突,這個本身是個平衡問題,市場會自動平衡。如果學費收到學生負擔不起,他們就不會來了;或者學生交了很多錢,我們提供的教育質量學生不滿意,這個錢就收不成了。
還有就是良心機制。不管你教得多好,都要衡量中國社會的整體消費水平。這就是商人的良心問題,一個商人沒有良心他就是黑心商人。一個有良心的企業(yè)家,只要還保持那種做事為國為民,完美社會的想法,他們就一定是成功的企業(yè)家。
《新財經(jīng)》:教授知識是一種商業(yè)行為嗎?
俞敏洪:中國文化,有一點比較好,就是大家愿意知識共享。但不好的一面是不愿意給予知識創(chuàng)造者報酬,認為老師或者知識分子就應該免費傳播。這可能是大家讀《論語》的時候讀出來的??鬃诱f,你來讀書給我一捆肉就可以了,于是大家就認為孔子不要錢。其實算一算,那時候一捆肉很值錢的??鬃邮且粋€很好的教育家,教育家一定要有童心??鬃邮巧儆械谋3至俗约和暮吞煺娴慕逃遥?,他很坦誠地說,你不給我東西我就不給你上課。我現(xiàn)在也是這么給學生說,你不給我學費,我肯定不給你上課。
《新財經(jīng)》:據(jù)說您偶爾讀《論語》,您怎么看儒家的“義利之辯”?
俞敏洪:義利之分要在某種場景下看。比如,馮侖做第一筆生意的時候,得了20萬元回扣,他拿回來分了,取義舍利。所以,萬通六兄弟分開了關系還是很好,只有這樣才能做大。新東方也是這樣,有矛盾了基本上都是取義舍利,這是新東方的核心合作者沒有離開的原因。當然,除了散財還要散心,這樣才能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