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糖尿病患者中有近一半并發(fā)有高血壓,而高血糖和高血壓又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那么,處在高血壓前期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藥物治療嗎?
什么是高血壓前期?
“高血壓前期”是美國的提法,是指血壓在120~139/80~89mmHg范圍內,但我國心臟病專家對“高血壓前期”這一定義存在爭議,認為如果將≥120/80mmHg的血壓定為高血壓范疇,那么我國幾乎一半的人都是“高血壓”了,這將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給人們的精神及經濟帶來壓力,給社會衛(wèi)生資源造成負擔。因此,我國心臟病專家采用“正常高限血壓”來替代“高血壓前期”的名稱。《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將120~139/80~89mmHg定義為正常高值血壓,其血壓范圍與美國定義的“高血壓前期”相同。根據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中國正常高值血壓人數約占總人口的30%。
高血壓前期對身體的危害
近年來,國內外通過研究,以逐步認識到正常高值血證對身體也有危害。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從115/75mmHg開始,隨著血壓升高,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率也逐步增高。美國一向隨訪10年的研究表明,高血壓前期者腦梗死的相對危險性大大增加;歐美國家與日本的研究發(fā)現,高血壓前期人群微蛋白尿危險、頸動脈內膜厚度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血壓較低者明顯增加;我國中年人群10年隨訪結果表明,高血壓前期的人群患心血管病幾率較血壓小于110/75mmHg者增加1倍以上,血壓為120~129/80~84mmHg者與130~139/85~89mmHg者相比,10年進展為高血壓的比例分別為45%和64%。鑒于高血壓前期人群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已明顯升高,所以有必要進行有效的干預治療。
如何有效干預高血壓前期?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并不推薦對沒有其他危險因素而只是單純高血壓前期的人群采用藥物治療,只是建議他們采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內容包括:戒煙、減肥、適當運動、減少酒和鹽的攝入、多吃水果和蔬菜、減少食物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總量、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等。之所以不主張本階段應用降壓藥物治療,是考慮到目前還沒有循證醫(yī)學證據證明,使用降壓藥物治療能給這些人群帶來更大的好處,而積極的生活方式改善能夠得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糖尿病患者并發(fā)高血壓前期需要治療嗎?研究證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心血管發(fā)病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顯示,收縮壓每下降10mmHg,與糖尿病相關的多種并發(fā)癥、死亡、心肌梗死、微血管病變都可下降10%以上。因此,《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明確指出,糖尿病并發(fā)高血壓要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并且希望把血壓控制在病人能夠耐受的盡可能較低的血壓水平上。
因此,糖尿病并發(fā)高血壓前期的患者,首先應堅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性治療,若3個月內不能降低血壓或將血壓控制到130/80mmHg以下,應立即在此基礎上采取降壓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降壓藥物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因為這兩類藥物對腎臟、心臟有獨特的保護作用,并且對糖代謝有益處,臨床常用的藥物有洛汀新、雅施達、代文、安博維等。如果采取以上治療,血壓仍不達標,應聯(lián)合其他降壓藥物如鈣拮抗劑、噻嗪類利尿劑或β受體阻滯劑,但糖尿病患者使用利尿劑或β受體阻滯劑宜采用小劑量,以減少對糖、脂代謝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