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飲茶之風盛行,男女訂婚也行以茶禮。早在明朝時就有“訂親茶”的記載,這種遺風至今猶存。
閩南婚姻禮儀總稱為“三茶天禮”。“三茶”即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同房合歡時的“合茶”。在封建社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違拗,男方隨同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親、相親,女方的父母就習慣叫待字閨中的千金端茶敬客,茶杯斟滿后,依輩份次序送到男方來客手中,由此拉開了“相親”的序幕。當男到女家“送定”(定親)時,由待嫁女端甜茶(民間叫金棗茶)請男方來客品嘗。喝完甜茶,男方來客就用紅紙包雙數(shù)錢幣回禮,這一禮物叫“壓茶瓶”。到了娶親這一天,男方的迎娶隊伍來到女家,女家要請吃“雞蛋茶”(甜茶內(nèi)置脫殼煮熟雞蛋一個)。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親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餞、甜冬瓜條等“茶配”的茶盤,敬請來客,此禮叫“吃新娘茶”。有時客人故意不接“新娘茶”,以致相互推讓,鬧洞房喜劇就在“茶禮”中拉開帷幕。結婚第二天,新婚夫婦合捧“金棗茶”(每一小杯加兩粒金棗),頓首跪拜諸位長輩,隨即將茶敬獻,這就是閩南民間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禮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遠離故鄉(xiāng)的親屬長輩不能前往參加婚禮,新郎家就用紅紙包茶葉,連同金棗一并寄上。
為何閩南民間時興茶禮?因為在閩南,茶樹是締結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據(jù)郎英的《七修類稿》和陳躍文的《天中記》載:“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舊聘婦必以茶為禮,義固有所取也?!彼悦耖g借用其義,整個婚姻禮儀,“珍幣之下,必襯以茶”(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話》)。閩南的“茶禮”婚俗,不啻為寶貴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