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求學的時候,有一回與排灣族同學閑聊中,第一次聽到spaiwan部落(即舊排灣,位于北大武山下)的名字。舊排灣部落能夠讓我印象深刻,原因是部落的名稱竟然與族群名稱相仿,這在臺灣原住民的社會里是很特別的例子;舊排灣部落位于北大武山下排灣族最龐大的部落之一。那位同學還提起舊排灣部落許多的傳說和典故,可惜當時夜已深沉,隔天的課業(yè)讓我心情不定,因此后面的那些故事,我一點記憶都沒有。
沒想到離開學校五、六年后,那位排灣族同學竟成了一生最親密的伴侶。
每當逢年過節(jié)與內(nèi)人回娘家小住時,老邁的岳父經(jīng)常在閑聊之中,提起他在舊排灣部落的童年歲月。因此舊排灣部落似乎成了久未謀面的老朋友。不過,心中總是疑惑著怎樣的部落能夠豢養(yǎng)出排灣族人的尊貴?怎樣的土地能豢養(yǎng)出嚴謹有序的排灣族社會組織?我想所有的答案應該都埋藏在部落附近的巖壁、山坡、小澗及山林之中。這樣的想法讓我一探舊排灣部落的企圖心越來越濃厚。
直到今年四月中旬,探訪“舊排灣”部落風情的機會終于來了!
交往多年,情同兄弟的L君是個爽朗、熱情的排灣族朋友。前些時候,他辭去了媒體的工作,重返廢棄多年的舊排灣部落定居。問他是怎樣的力量讓自己堅定的重返廢棄的故鄉(xiāng)?可能是上了年紀吧!總喜歡活在過去的記憶之中。父母、族親的影像在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中顯得特別清晰,仿佛昨日。他習慣性的皺著眉頭。在老部落里,各種感覺和隱藏心靈深處的情感,紛紛涌上心頭,哪怕是最微小的東西,像石板上隱隱的刀痕,普通的小石墻,泥土的氣息,從鄰近森林吹來的陣陣山風和樹木濃烈的芳香,這種家鄉(xiāng)獨有的氣氛總讓自己陶醉不已。
在L君數(shù)度的邀請之下,我?guī)еサ男?,驅車前往北排灣人的發(fā)祥地——舊排灣部落。
離開大武山麓的隘寮河口——水門,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條又小又窄的產(chǎn)業(yè)道路,順著山巒的起伏蜿蜒而上。山路一會兒陰濕,一會兒滿地光影。逐漸下墜的隘寮溪在大地的裂縫中閃出陣陣光芒,猶如獵人胸前的小匕首;泥土、樹木和苔蘚的氣息在山林間蕩漾,這是茂密的樹林中經(jīng)常能夠聞到的清新而又陳腐的香氣;在芽苞漿液的芬芳中夾雜著矮樹叢里枯枝敗葉的霉味。小徑輕輕一拐,空氣立即透著清涼新鮮,隱隱帶著不知名野花的暗香。
清香空氣讓人遺忘了一路上的搖晃震蕩。到達瑪家鄉(xiāng)最偏遠的部落——瑪家村。許多白發(fā)蒼蒼的老婦人穿著華麗的排灣服在屋檐下,一邊低頭細語,一邊忙著手繡傳統(tǒng)圖騰;有的則編織傳統(tǒng)生活藝品,如:月桃席、置物盒、背簍……或許是勤奮勞動的關系或山林環(huán)境的恩賜,每個老人身體硬朗,手腳靈活。
四周的景色隨著海拔的升高而起了變化。滿山滿谷的油桐樹,仿佛山神一聲令下,整齊劃一的綻放出潔白的花朵,讓山巒仿佛覆上了一層屬于冬季的雪白。油桐樹上,叢叢白花悠然迎風搖曳,淡淡花香隨著空氣四處飄散,滿地的白色花瓣將窄小的山路鋪成一條雅致的花毯,真教人懷疑此時此地非人間。風中翻飛的油桐花,宛如林間追逐嬉戲的白色精靈;一會兒跳到滑溜溜的巨石上,一會兒躺在姑婆芋的大葉片上;甚至爬到車前的擋風玻璃,稍作休息又乘著山風不知飛往何處?有些大膽的白色精靈竟從窗外飛入車內(nèi),飛累了,就靜靜的躺在我的大腿上。
四、五月的南臺灣是多雨的季節(jié),潔凈的泉水順著光滑堅硬的石壁緩緩而下,形成了晶瑩剔透的水簾,石壁兩旁的潮濕處,鐵線蕨、腎蕨像是久未謀面的好朋友,熱情的擠靠在一起。雙雙對對的蜻蜒和豆娘,在枯枝上、在濕答答的葉片上調(diào)情、交尾,滿天飛濺的水花根本澆不熄旺盛的熱情。落地后的泉水在地面上形成一條天然的河溝,五顏六色的花瓣隨波逐流,小彩帶般的河溝繼續(xù)流向下方的山谷,消失在轟隆、轟隆的瀑布聲中。
前方的山谷被枝葉茂密的假酸漿與月桃所占據(jù)。假酸漿與月桃是排灣族人的重要食用植物,他們喜歡將肉類、芋頭粉混合,包在數(shù)片肥厚的假酸漿葉中,經(jīng)過水煮之后,成就了濃濃民族風味的傳統(tǒng)食物——“吉拿富”。山月桃則取其莖干,經(jīng)過剝片、曬干、整平之后,就可以依自己的創(chuàng)意隨與編織出各類型的席墊、置物盒等實用的生活用品。一株株的野牡丹則利用假酸酢之間的空隙,綻放艷麗的花朵,為山谷增添了幾分誘人的色彩。翻過了棱線,幽徑拐了幾拐,相思樹、九芎樹、櫸樹、楓香等繁雜的樹種組成了千變?nèi)f化、極富特色的優(yōu)美林相;穿梭其中的山黃梔頂著銀星般的小白花,一片密密麻麻的虎杖也不甘寂寞的吐出淡青色的花束,讓林間仿佛抹上了青色的煙嵐。
車子終于到達鱈葉根山,眼前豁然開朗,讓我有足夠的空間遠眺對面的井步山脈,右前方胸前斜掛濃厚山嵐的則是排灣族的圣山——北大武山。
附近的坡地大部分是由石質(zhì)松脆的頁巖所形成。累年堆積的巖屑在山路下方形成一泄千里的礫石坡,幾顆巨石莫名的陷在其中,十分顯眼;枝干蟠曲的小樹循著坡度往上伸長,形狀像風般的流暢;紅毛杜鵑則在礫石坡的邊緣形成一長串的樹叢;或許今年的雨水豐沛,紅毛杜鵑輕易的將生硬的礫石坡打抹上一片片的紅。山路爬升的坡度逐漸舒緩,山坡上盛開的野百合立刻映入眼簾,潔白的喇叭口都對著路人,仿佛演奏著傳統(tǒng)的排灣族古調(diào)。還有更多不知名的美麗小草,在路的邊緣、窄小的石縫中忙著以繽紛的色澤,盡情彩繪著大地。此時的空氣充滿了百合花和許多野花的香氣,變得有些濃郁;那種濃郁猶如醇酒,讓人不得不微醉其中,十分舒坦。
L君是五十幾歲的排灣族中年人,身材結實,身手矯健,當他在庭院前來回勞動時,顯得十分優(yōu)雅。我的到來讓他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開始忙著起火和宰殺自己所豢養(yǎng)的大公雞。L君夫妻的熱情讓我有著回到家中的坦然。
舊排灣老部落建立在一片斜坡上,古老的村莊一層一層橫向建筑,早期曾經(jīng)以石板鋪成小徑相互連接。不過累年風雨之后,小徑已被雜草淹沒,有些大樹硬是長在小徑中央,讓地面的石板四分五裂、凌亂不堪。開著橘紅色花朵的馬櫻丹沿著小徑兩旁生長,突然宛如一條紅竹蛇游走在老部落之間。有些殘破的石板屋倒臥在臺灣葛藤中喘息,像個久病不愈的老人;有些沒了屋頂?shù)氖逦?,一個個張著大嘴,遙望深邃的藍天,欲言又止。四處破敗的房舍,讓人無法聯(lián)想這里曾經(jīng)是排灣族展現(xiàn)尊貴和華麗的大聚落。
L君的呼喚聲突然傳過來。我趕緊返回他的住處。跟著L君走到庭院前的樟樹下,熱騰騰的菜肴早已擺在黑亮的石板桌上,除了L君夫妻之外,席間多了四位面帶微笑的長者,真是個輕松浪漫的露天餐會??粗郎系氖澄锛把矍暗拈L者,我體會到過去原住社會“食物共享”的美德,依然在這里傳承。經(jīng)過介紹之后,才知道長者們早期也跟著族人下山尋找新生活,經(jīng)過一段漫長的異鄉(xiāng)生活,前幾年又重返舊排灣老部落定居。問他們?yōu)槭裁??一位長者說:在山下生活了數(shù)十年,常在夜里夢見部落的點點滴滴,或許我的靈魂一直住在這里,沒有跟我一起下山。哦!沒有靈魂的日子,究竟是怎樣的歲月?
不過,L君最主要的用意是希望藉由這些老人的口述,讓塵封已久的舊排灣風華,重新活躍在我面前。雖然老人家不會說國語,不過在L君認真的翻譯下,我輕易的了解到排灣族人對舊排灣真正的記憶和想法。
古早的時候,舊排灣原是在現(xiàn)在左下方平和溪岸邊的Kapaiwanan(舊排灣的古老部落,已廢棄)。部落所有的事情,包括抵抗外族、部落律法的執(zhí)行、傳統(tǒng)祭儀的執(zhí)行……都由Taogado家族、Mavariu家族、Kaporo家族、Balingats家族及Talolivak家族等五大貴族分別負責。
至于排灣人何時與外族人接觸?胡須斑白的長者接著說:“族人搬到現(xiàn)在的舊排灣之后,平地人開始進入我們的部落。平地人上山的目的是用布匹、鹽巴、糖果及一些日用品來換取族人的獵物及山中的藥材,至于貴族家里所需要的東西,平地人也會很有禮貌的無條件奉送。不過日本來的時候就不同了,他們是靠警察的力量和無禮的手段,取代了貴族的管理地位。”老人舉起杯子,示意大家一起飲酒。
“日本侵占平地的時期,有一天,舊排灣部落的人為了祭典的需要,舉行了出草儀式,幾天之后,從山下把頭顱帶回舊排灣部落,平地人知道這件事就向日本人告發(fā),日本人立即展開討伐舊排灣部落的籌備工作。消息很快的傳回來,我們立即將婦孺和食品店物搬到更靠近北大武山的Piuma(大武山下的舊平和部落,已廢棄),并聯(lián)合附近的部落準備與侵略者作戰(zhàn),當時的想法是先將日本人引誘到深山,然后再加以殲滅。祖靈的保佑,日本人并沒有上山攻打我們。經(jīng)過數(shù)年,日本人在Ikatsatan(排灣族舊部落,已廢棄)設立派出所,然后再從Ikatsatan遷到Tutsnok(排灣族舊部落,已廢棄)。侵略者強行實施“五年理蕃政策”和國民政府的管理和宣傳,許多的族人開始離開舊排灣部落,下山尋找新生活。
“唉,這里曾經(jīng)是被眾神靈祝福的土地,可惜……你看,除了太陽、月亮依然住在這里之外,現(xiàn)在的舊排灣部落早已被自己的后代所遺忘,甚至這個時代都不知道有這么一個神圣又美麗的地方。”長者的眼神飄向遠方,十分落寞。
竹雞的鳴叫聲和清脆的蟬聲,從山林的角落熱熱鬧鬧的傳過來。夕陽帶著疲憊的身軀累歪在山巒的凹處,許多不知名的山鳥貼著夕陽飛行,讓人看不清飛回窩巢的路線。不知道是晚霞太紅還是酒精的力量太強,幾位長者早已面紅耳赤,陷入沉默。
“Hu!今天怎么這么熱鬧?”一位身材壯碩、腰佩獵刀、背著傳統(tǒng)網(wǎng)袋的中年人一步一步的走過來。和在場的老人用排灣語招呼之后,從網(wǎng)袋中拿出兩瓶米酒作為見面禮,然后拿起竹筷,自動的夾菜吃肉,就像平常的家居生活。從閑聊中,得知他今晚在這里過夜,明天一早繼續(xù)前進大武山脈巡視自己所放置的獵物陷阱機。
“你很喜歡在山林走動?”我抬頭望著黑了天的大武山脈。
“嗯!漫步山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p>
“一個人不孤單害怕嗎?”
“會嗎?在山林行走,太陽、月亮提供我所需要的光線,美麗的星星還會親切的陪我走回家呢?!彼€興奮說了許多如何制伏獵物的經(jīng)驗,故事的情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
濃厚的山霧,無聲無息的從溪谷中飛奔而來,附近的樹木、老屋在濃霧中變得模糊不清,仿佛是四處飄動的鬼魂,讓我覺得這里的氣溫特別冷。獵人將杯中的酒汁一飲而盡,然后從網(wǎng)袋中取出裝滿子彈的彈袋,并進入屋內(nèi)取出年代已久的獵槍。
“去哪里?”我問。
“附近走走,看看有沒有不乖的飛鼠?”調(diào)皮的語氣中,他忙著查看身上的裝備。
“要不要陪你去?”我關心的看著他。
“真正的獵人是單獨行動的?!盠君搶先說著。
以前經(jīng)常迷惑于獵人具有什么樣的智慧和力量能夠縱橫于龐大森林?能夠輕易感受山嶺的形狀、山澗的位置及水流的大小和方向?察覺各類動物的分布及獵物移動的線索?看到這個獵人,我才明白,其實這是獵人長年累月單獨跋涉高山峻嶺,所得到的回報。獵人必須以認真、專注的態(tài)度面對大自然的考驗,并且從中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這樣的互動除了讓山林包容了獵人,更成就了獵人面對山林的獨特智慧。
他會不會是排灣族最后的獵人?看著他隱沒于濃霧的身影,我落寞的想著。四面八方傳來的樹蛙鳴叫聲,卻斷了我的思緒。
返家后,太太和孩子們吵著要我說出探訪舊排灣部落的所見所聞,我笑著對他們說:“居住在舊排灣部落的萬物精靈,都以最真誠、最友善的雙手迎接著我,它們的熱情讓我覺得自己是尊貴的帝王。在那里,我也看到了臺灣真正的面貌和本質(zhì),這塊土地確值得我們用生命來保護!”
幾天后,舊排灣部落的種種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的夢中:鋪著油桐花的幽徑、石壁上晶瑩剔透的水簾、吟唱排灣古調(diào)的野百合、L君夫妻、恰似部落圖書館的長者,還有那位孤獨的獵人……
這樣的夢境,讓我想起山上長者說的話:我的靈魂沒有跟著我一起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