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預防原則:制定轉基因技術政策的倫理原則

        2008-01-01 00:00:00楊通進

        摘 要:預防原則的基本要求是,如果某項決策(特別是對技術的使用)會給我們的健康和環(huán)境帶來某種嚴重的或不可逆的潛在傷害,那么,我們最好不實施該項決策,盡管對于這種潛在傷害的可能性、嚴重程度或因果聯(lián)系尚存在著科學上的不確定性;同時,那些主張實施該項決策的人應承擔舉證的責任。通過梳理預防原則的基本內涵和價值訴求,本文闡述了把預防原則作為制定轉基因技術政策的基本倫理原則的主要理由,并指出了在使用這一原則的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風險社會;預防原則;轉基因技術;應用倫理學

        中圖分類號:B82-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165(2008)01000807

        當代社會圍繞轉基因技術展開的激烈爭論,十分耐人尋味。在人類的科技發(fā)展史上,也許除了克隆人技術,還沒有一種技術的發(fā)展像轉基因技術那樣,引起人們如此廣泛的關注和爭議。隨著人類社會正在步入烏爾里希#8226;貝克所說“風險社會”,我們可以想見,這種類似的爭論將會越來越多;人們圍繞那些有可能帶來巨大利益、同時又具有不可預料的巨大風險的尖端技術而展開的爭論,將主要不是一個技術上的爭論,而更多地是一個倫理、政治和決策方面的爭論。在一個人們對健康和安全的考量優(yōu)先于對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力的追求的后實利主義時代,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和管理轉基因技術這類充滿風險的高新技術?本文從預防原則出發(fā),認為對待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應當持一種非常慎重的態(tài)度,并主張把預防原則作為制定與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有關的政策的指導原則。

        一、預防原則及其基本內涵

        作為制定政策的一項指導原則,預防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亦譯風險防范原則、預先防范原則)最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70年代的西德。當時被稱為Vorsorgeprinzip或預見原則(foresight principle),其核心理念是:國家應通過制定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計劃,努力避免環(huán)境破壞的發(fā)生。它被用來證明實施嚴格的環(huán)保政策(以便控制酸雨、全球變暖以及河流與海洋污染)的合理性;它要求企業(yè)引進先進的環(huán)保技術,以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得德國出現(xiàn)了一大批在研制環(huán)保技術方面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yè)。

        預防原則第一次被引入國際社會是在1987年召開的“保護北海第二次國際會議”。會議發(fā)表的《倫敦宣言》指出:會議的參加國同意,為保護北海,使之免受那些最危險的污染物的破壞,有必要采取預先防范方法(precautionary approach);它可能要求我們,甚至在絕對清楚的科學證據(jù)能夠證明這些污染物的排放與北海的破壞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之前,也要采取行動以控制這些污染物的排放。

        當然,倫敦宣言還沒有使用precautionary principle這一術語;該術語是在1990年召開的“保護北海第三次國際會議”發(fā)表的《海牙宣言》中正式出現(xiàn)的。該宣言宣稱,宣言的簽署國將繼續(xù)應用預防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即采取行動使北海免遭那些作用持久的、有毒的、而且還可能在生物身上累積下來的污染物的潛在破壞,即使尚無科學證據(jù)證明污染物的這種排放與破壞后果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

        此后,預防原則很快被許多國家和國際社會普遍接受,還被寫進許多國際性的環(huán)保公約和條約之中,如《里約宣言》(1992)、《生物多樣性公約》(1992)、《全球氣候變化公約》(1992)、《地球憲章》(2000)和《卡塔赫納生物技術安全議定書》(2003)等,成為制定與保護環(huán)境有關的政策的重要指導原則之一。

        盡管如此,不同學者、機構、國家和公約對預防原則的措辭和表述并不一致;有的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例如,里約宣言的表述是:

        為了保護環(huán)境,各國應按照本國能力,廣泛采用預防措施。遇有嚴重或不可逆轉損害的威脅時,不得以缺乏充分的科學證據(jù)為理由,延遲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環(huán)境惡化。(《里約宣言》原則15)

        而2000年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的《地球憲章》的表述則是:

        防止破壞是最佳的環(huán)境保護方法;當知識有限時,應采取預先防范措施。即使在科學知識不全面或不確鑿時,也要采取行動以避免嚴重的或不可逆轉的環(huán)境破壞的可能性。那些認為擬開展的活動不會造成重大危害的人應承當舉證的責任,并使責任方對環(huán)境破壞負責。

        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網上百科全書的定義是:預防原則是這樣一種倫理理論,其具體要求是:

        如果某項行動(特別是對技術的使用)給我們帶來的后果尚不清楚,而且被某些科學家認為具有較高的風險(從倫理的角度看這些風險是負面的),那么,我們最好不要采取該行動,以免帶來那些不確定、但卻非常負面的后果。

        以上只是三種具有代表性的定義。考慮到世界各國在經濟發(fā)展和文化傳統(tǒng)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異,要想對預防原則做出一個能夠被各國政府和民間團體都能接受的統(tǒng)一的定義無疑是非常困難的。為此,許多學者都曾試圖歸納和總結這一原則的基本要素或共同特征。

        Carolyn Raffensperger和Joel A.Tickner認為,預防原則包括四個要素:(RT1)在對傷害的因果聯(lián)系得出科學的證據(jù)之前,應采取預防措施;(RT2)行動的實施者(而非公眾)應承擔證明該項行動的安全性的舉證責任;(RT3)當有證據(jù)表明,某項行動可能會帶來傷害時,應考慮一系列合理的替代方案(包括不作為的方案);(RT4)決策要想具有預先防范特征,它就必須是公開的、公眾知情的和民主的,而且必須聽取受影響的各方的意見。[1]

        Andrew Jordan 和 Timothy O′Riordan從更為寬廣的視野概括了預防原則的7個要素:(JO1)在發(fā)現(xiàn)科學證據(jù)之前就提前采取行動的意愿;(JO2)尋求那些其收益與成本相稱的預先防范措施;(JO3)提供足夠大的安全系數(shù);(JO4)承認自然的內在價值;(JO5)舉證責任的轉移,即風險的制造者應承擔舉證的責任;(JO6)更多地關注有關決策的代際影響;(JO7)承認有必要解決以往的生態(tài)欠債問題。[2]

        上述四位學者對預防原則的共同要素的歸納不完全相同,但都提到了預防原則的兩個最重要的特征。第一,積極預防原理(即RT1和JO1):如果有證據(jù)表明,被排放的某種物質(或擬實施的某項工程或決策)有可能會給健康或環(huán)境帶來傷害,那么,即使目前的科學證據(jù)尚沒有完全證明這種排放(工程或決策)和傷害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也應采取行動以減少或禁止該種物質的排放(或叫停該工程或決策);科學確定性的缺乏不應成為延遲采取行動的理由。第二,舉證責任轉移原理(即RT2和JO5):那些認為目前的排放行為(工程或決策)不會給健康或環(huán)境帶來傷害,或傷害很小以至可以忽略不計的人,有責任向人們證明其行為(工程或決策)的無害性。

        積極預防原理和舉證責任轉移原理是預防原則的核心內容,其他要素或要求都可以根據(jù)它們來加以說明或理解。RT4強調的是制定具體的預防措施的程序;只有通過這樣一種公開的、公眾知情的、有關各方都參與的程序,我們才能保證決策的合理性。RT3也屬于決策程序之一,它要求我們在制定一項決策時,必須盡可能多地考慮各種可能的備選方案;同時,我們選擇的預防方案應當符合經濟學意義上的成本—效益原理(JO2)。JO3、JO4、JO6和JO7關注的是決策的具體內容,即我們的決策應當具有較大的安全系數(shù),應當關注我們的決策對未來后代的長遠影響,不應對后代人的健康和生存環(huán)境構成威脅;我們的決策還應關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和穩(wěn)定,應努力修復我們出于疏忽、無知或不負責任而破壞了的自然環(huán)境。這些要素或要求主要來源于傳統(tǒng)的政治倫理(程序正義、決策民主)、經濟理性(成本效益原理)和新近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倫理(代際義務、自然的內在價值)。

        二、預防原則的價值訴求

        預防原則的獨特價值和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它的積極預防原理和舉證責任轉移原理。它們代表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價值取向。從表面上看,預防原則與傳統(tǒng)的傷害預防原則(principle of prevention)似乎沒有多大區(qū)別,因為二者都強調要采取預防措施以防止更大的傷害的發(fā)生,但是,二者所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所面對的問題卻有著實質上的差別。首先,傷害原則所應對的傷害是某種能夠被我們的理性所把握的破壞;依據(jù)現(xiàn)有的知識,我們對于這種傷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能夠有一個比較確切的了解。然而,預防原則所處理的風險卻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于這種風險所帶來的傷害的嚴重程度、可能性及其后果,我們現(xiàn)有的知識都不能給出比較確定的預測。這正是風險與危險的差別所在;前者所具有的巨大的不確定性是科學永遠也無法消除的。它是一個由科學提出來、但僅僅依靠科學卻不能完美地加以解決的“超科學”問題。其次,在傷害預防原則那里,關于傷害發(fā)生的原因和傷害的結果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是比較清楚的;依據(jù)這種因果聯(lián)系所采取的預防措施,往往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在預防原則這里,傷害的原因與其結果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尚未得到科學的最終證明;人們所預期的傷害有可能發(fā)生(一旦發(fā)生,其后果不堪設想),也可能不會發(fā)生;因此,人們所采取的預先防范措施,既有可能防止一場大的災難的發(fā)生,也有可能是虛驚一場,多此一舉。

        既然風險所帶來的傷害具有如此大的不確定性,我們?yōu)槭裁催€要在科學給出最終結論前采取各種措施對它們加以防范?烏爾里希#8226;貝克的“風險社會”(risk society)這一概念為我們理解這一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在烏爾里希#8226;貝克看來,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文明正在從工業(yè)社會(第一現(xiàn)代性)轉向風險社會(第二現(xiàn)代性,或反思性現(xiàn)代性)。在風險社會中,風險生產與分配的邏輯正在取代財富生產與分配的邏輯而成為時代的主題和社會的中心組織原理。[3-4]如果說,在工業(yè)社會中,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主要是“我饑餓”,那么,在風險社會中,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主要是“我害怕”。這意味著,在風險社會中,隨著人們的基本需要已經(西方國家)或正在(非西方國家)得到滿足,人們將把健康、安全和環(huán)境(而非財富)置于優(yōu)先的地位來加以考慮。如果一項政策或決策會給人們的健康、安全和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風險,那么,人們寧可暫時放棄這項政策或決策給人們帶來的好處,也不愿拿對自己的福利來說是如此重要的健康、安全和環(huán)境去冒風險。為了確保我們的健康和環(huán)境不受傷害,付出一些機會成本也是值得的。對健康和環(huán)境的這種優(yōu)先考慮使得人們把回避風險看得比獲取利益更重要。

        為什么不能等到科學證明了傷害的原因及傷害的嚴重程度以后再采取行動?這首先是由于,導致人們的健康和環(huán)境受到破壞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對這些原因的最終確證費時、費力、費錢;如果要等到所有的科學證據(jù)都收集齊全以后再采取行動,可能就為時已晚。其次,對風險的定義和理解不是一個純科學問題,“對風險的界定是倫理學,以及還有哲學、文化和政治在現(xiàn)代化中心——商業(yè)、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內部的復活?!彼厝粫爸匦绿岢瞿莻€古老的問題:我們希望如何生活?什么是應該保留的人類的人性特征和自然的自然特征?”[4]28科學自身不可能回答這類問題,我們必須要根據(jù)自己的價值判斷做出及時的選擇,而不必等待科學的最終裁決。最后,“在風險爭論中變得清晰的,是在處理文明的危險可能性問題上科學理性與社會理性之間的斷裂和缺口”[4]30;科學家對風險的判斷與公眾對風險的判斷出現(xiàn)了分歧。不僅如此,科學理性自身也出現(xiàn)了斷裂和缺口,因為具有不同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的科學家,往往會對風險問題作出完全不同的判斷;如果再把他們有時對話語權和經濟利益的訴求也考慮進去,那么,情況就更是如此。正是出于這樣一些考慮,預防原則才要求我們,即使科學沒有得出關于某個巨大的傷害或風險的最終結論,我們也應采取預先防范措施,以阻止傷害的發(fā)生;科學不確定性的存在,不應成為無所作為、等待觀望、或延遲采取行動的理由。正如《可持續(xù)發(fā)展卑爾根會議報告》指出的那樣,“及時的大致正確要優(yōu)于遲到的完全正確”[5]。

        預防原則的舉證責任轉移原理從另一個方面揭示了我們時代的價值取向的變化。在人類以往的歷史中,企業(yè)對任何科技發(fā)明的應用都被默認為是合理合法的,除非存在著限制企業(yè)的這種行為的法律。那些認為企業(yè)的這種應用會帶來潛在傷害(對人或環(huán)境)的人(而非企業(yè)),需要承擔證明存在這種傷害的責任。由于有關新興科技及其應用的數(shù)據(jù)掌握在企業(yè)或科學家手中,因而普通公眾要想證明這種應用的潛在傷害是非常困難的,除非這種傷害的表現(xiàn)已經如此明顯,以致人們憑感官(視覺或味覺)就能發(fā)現(xiàn)這些傷害的嚴重性。對企業(yè)應用最新科技成果的合法性的這種默認導致的一個后果是,只有當這種應用已經給人們的健康或環(huán)境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傷害后,人們才開始采取補救性的措施。企業(yè)可以通過這些措施繼續(xù)生存下去,但那些因這種傷害而失去了生命的人,卻不可能獲得任何補救。生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次性的;一旦失去,就不可能失而復得。那些因這種傷害而失去健康的人,則只能在痛苦中體驗人生的煩惱和無奈。

        舉證責任轉移原理推翻了關于科技成果應用的這種“無害推論”傳統(tǒng)。它要求企業(yè)和科學共同體必須要為特定科技成果應用的無害性進行辯護,而且,這種無害辯護要能夠足夠合理,能夠得到大多數(shù)公眾的認同。這就從源頭上減少或防止了那些對人的健康和環(huán)境具有潛在傷害的科技發(fā)明的應用。

        當然,企業(yè)和科學共同體對舉證責任的這種承擔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延緩某些技術發(fā)明的推廣速度。但是,與保證人類的健康、安全和環(huán)境的完整相比,付出延緩某些技術發(fā)明的推廣速度的機會成本也是值得的。刑事案件審判中的“無罪推論”原則為我們接受這種機會成本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旁證。無罪推論原則的最大優(yōu)點是,它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冤假錯案的發(fā)生;但是,它也有一個弱點,即由于公訴機關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據(jù),以致真正的罪犯有可能被判無罪,逍遙法外。根據(jù)傳統(tǒng)的有罪推論原則,當然可以避免無罪推論原則的這一弱點,但是,它卻可能會使許多無罪的人被判有罪。那么,我們究竟選擇“寧可冒著讓某些人暫時逍遙法外的風險,也不愿判一個無辜者有罪”,還是選擇“寧可冒著讓某些無辜者被錯判有罪的風險,也不愿讓一個罪犯落網”呢?這兩種結果當然都不理想。但是,現(xiàn)代文明選擇了前一種風險,因為它把對人權的保護看得比懲罰罪犯更重要。[6]同樣,在事關人類的健康、安全與環(huán)境的重大問題上,預防原則也選擇了舉證責任倒置的做法:不是要求那些有可能會受到某種產品傷害的人證明該種產品是不安全的,而是要求那些生產和銷售該種產品的公司證明,該種產品是安全的。在平衡考量一種新產品所帶來的好處與危險時,預防原則選擇了把對危險的避免看得重于對某種預期的好處的獲得。特別是,如果享受該種產品好處的是一些人,而遭受該種產品危害的卻是另一些人,那么,預防原則的價值偏向就更值得我們贊賞。

        由此可見,作為預防原則的核心理念,積極預防原理和舉證責任轉移原理不僅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還為倫理與政策的結合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

        三、預防原則:制定轉基因技術政策的倫理原則

        轉基因技術是人類在20世紀后半葉所取得的一項重要的技術進步。由于轉基因技術使得人類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將任何生物的、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植入某一種植物或動物,打破了生物之間的物種界限,因而人們對它的大規(guī)模應用產生了極大的不安和焦慮,并在科學上和倫理上引起了全球范圍的爭議。①[注:①近年來,關于轉基因技術的爭論主要是圍繞轉基因作物和轉基因食品展開,因此,本文談論的轉基因技術主要指與轉基因作物和轉基因食品的研究與開發(fā)有關的技術。]

        人們圍繞轉基因作物和轉基因食品的科學爭論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即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例如,意想不到的新毒素和過敏原,對人體的累積效應,等等),釋放到環(huán)境中的轉基因作物是否會導致環(huán)境災難(例如,基因污染、超級雜草、疾病的跨物種傳播、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打破生物之間的平衡,等等)。由于轉基因技術是一項全新的技術,人們大規(guī)模耕種轉基因作物并食用轉基因食品的時間還不長(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此,科學家目前所獲得的關于轉基因作物和轉基因食品的風險與安全性的科學證據(jù),還很難說是結論性的或絕對可靠的。正因為如此,目前在這一問題上持對立觀點的兩派誰也說服不了誰。②[注:② 英國1998年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77%的公眾要求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除非它們的影響得到了全面評估;73%的人認為轉基因作物會干擾自然界的平衡,導致基因污染;61%的人不想吃轉基因食品;58%的人反對使用基因工程來解決糧食問題。[7]2004年在中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廣州、北京和上海分別有30%、34%和40%的消費者傾向于不食用轉基因食品,87%的被訪者認為需要擁有轉基因食品的知情權。在家中有16歲以下小孩的群體中,有55%的北京市民以及41%被訪的上海和廣州市民表示,可能或者一定不會讓家中16歲以下的小孩吃轉基因食品。在廣州,87%的被訪者認為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應當擁有知情權。[8]2005年在北京、上海、廣州進行的另一項調查顯示,57%被調查的消費者表示,在不考慮價格因素的情況下會選擇非轉基因食品,而在2003年的調查中這個數(shù)字是40%。這表明,中國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態(tài)度趨于謹慎。]

        導致這一戲劇性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關于轉基因技術是否安全的結論取決于,該項技術所帶來的風險在多大程度上被人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項新技術所帶來的利益和風險都是社會地建構的。它取決于特定社會的人們究竟把哪些價值目標(由于社會資源的有限性,這些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往往要以暫時放棄或犧牲其他同樣重要的價值目標為代價)置于優(yōu)先的地位來加以考慮。而關于價值目標的優(yōu)先性的考慮,主要是一個倫理和政治問題,而非科學問題。因此,關于轉基因技術的爭論,便不可避免地要與相關的倫理和政治問題糾纏在一起。

        從形式上看,關于轉基因技術的倫理爭論主要涉及三類倫理問題:(1)代內倫理問題,關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不同的利益主體(如跨國公司與消費者、跨國公司與發(fā)展中國家、跨國公司與生產和經營有機農產品的中小農業(yè)公司及農民)之間公平地分配轉基因技術所帶來的利益與風險;(2)代際倫理問題,即如何在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公平地分享和承擔轉基因技術所帶來的利益和風險;(3)環(huán)境倫理問題,即如何保證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不損害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與穩(wěn)定。

        從實質上看,爭論各方援引的倫理原則主要有:仁慈原則、不傷害原則、正義原則、自主性原則和尊重自然的原則。人們對上述倫理原則的訴求無疑都具有合理性。要解決人們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和爭論,我們可以采取兩個戰(zhàn)略。第一個是理論上的,第二個是實踐上的。從倫理學的角度看,我們可以對人們援引的上述倫理原則進行排序。根據(jù)其優(yōu)先程度,上述五條倫理原則的優(yōu)先順序應當是:不傷害原則;自主性原則;正義原則;尊重自然原則;仁慈原則。根據(jù)這一排序模式,不傷害原則具有最大的優(yōu)先性。這是由于,不傷害是我們的決策或行動的底線和最低要求。如果一項決策或行動違背了不傷害原則,那么,它對后面的原則的追求要么是虛偽的,要么就是毫無意義的。違背了不傷害原則的任何道德努力都是自拆臺腳的。

        由于不傷害是“應用倫理學最核心的價值原則”[9],因而,它應當成為我們制定有關轉基因技術的政策的指導原則。通過把預防風險當作優(yōu)先的目標來加以考慮,預防原則把不傷害的倫理原則轉換成了一條具有較大操作性的政治倫理原則,為我們把相關的倫理考量整合進具有可操作性的政治決策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倫理平臺。

        首先,通過把預防轉基因技術的風險當作比獲取轉基因技術的好處更重要的目標來考慮,預防原則滿足了不傷害原則的基本要求。

        其次,通過舉證責任的轉移(即轉基因技術的開發(fā)者承擔證明轉基因技術無害的責任),預防原則為不傷害原則的實現(xiàn)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程序保證。

        再次,轉基因技術的開發(fā)者在向公眾證明該項技術的無害性的過程,也就是與公眾對話與溝通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公眾的知情權得到了實現(xiàn)。通過傾聽有關各方的倫理關懷,并把各方的合理利益訴求納入政策的考慮范圍,自主性原則和正義原則的要求也得到了體現(xiàn)。最后,預防原則所關注的風險,既包括轉基因技術對人的健康的長遠影響,也包括轉基因技術對環(huán)境的長遠影響,這就使人們對后代人和環(huán)境的關切得到了體現(xiàn)。[10]

        當然,預防原則還只是一個一般性的指導原則,它并沒有就特定的轉基因技術的管理提供具體的管理規(guī)范。在具體的決策過程中,我們應針對不同的轉基因技術,作出不同的政治決策,制定不同的管理規(guī)則。在制定具體政策時,應就每一種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開展廣泛的討論,因為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問題,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而是一個關于我們究竟愿意接受多少風險的政治—倫理問題。對于這樣的問題,只有通過公眾的廣泛討論,通過公共理性的應用,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

        總之,預防原則把對轉基因技術之風險的預防置于優(yōu)先地位來加以考慮,并要求轉基因技術的開發(fā)者承擔證明其活動不會給人類和環(huán)境帶來傷害的舉證責任。預防原則的這種思維方式要求我們,必須要以一種謹慎和小心的態(tài)度來看待轉基因技術,并對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fā)和銷售實施嚴格的管理。因為轉基因技術制造出來的產品不是僵死的、沒有生命的機器,而是能夠在野外自行生長、繁衍、移動或遷徙的生命。它們與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的互動影響、以及由此而產生后果,都是我們無法在實驗室中加以模擬和預測的。轉基因作物對人體健康的長期累積性影響、特別是對環(huán)境的潛在影響,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在人類的基本福利已基本能夠通過現(xiàn)有的安全技術來加以滿足的后實利主義時代,我們沒有必要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或所謂的“科技競爭力”,而拿人類的健康和安全去冒巨大的風險。我們有必要讓現(xiàn)代文明這輛在技術化的軌道上越開越快的列車保持合理的車速,以便我們能夠冷靜地評估和判斷前面諸多岔道所各自蘊藏的利益與風險,同時再次認真地思考這個古老而全新的根本問題:“我們希望如何生活?什么是應該保留的人類的人性特征和自然的自然特征?”[4]28

        參考文獻:

        [1]RAFFENSPERGER CAROLYN,TICKNER A JOEL. Introduction: to foresee and to forestall[M]// RAFFENSPERGERC,TICKNER JA. Protecting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s.l.]:[s.n.]1999.

        [2]JORDAN ANDREW, O′RIORDAN TIMOTHY.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olitics[M]//CAROLYN RAFFENSPERGER,JOEL A TICKNER. Protecting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implementing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Washington: Island Press,1999.

        [3]BECKULRICH.World risk society[M].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1999.

        [4]貝克.風險社會[M].何博聞,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5]O′RIORDAN TIMOTHY,JORDAN ANDREW.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politics[J].Environmental Values,1995 (4).

        [6]SUNDERS T PERTER.Use and abuse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EB/OL] .http://www.isis.org.uk/prec.php,2000.

        [7]MAYER SUE. Questioning GM foods[M]//BRYANTJ, La VELLE L B,SEARLE J. Bioethics for scientists.Hobken, N J: John Weiley Sons, Ltd. ,2002.

        [8]彭科.民意調查:廣州三成人不愿吃轉基因食品,九成人盼有知情權[N].南方日報,2004-04-20(5).

        [9]甘紹平.應用倫理學前沿問題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10]KISS ALEXANDER.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uture generation and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M]//FREESTONE D,HEY E.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and International Law. Hagu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6.

        (責任編輯 朱凱)

        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欧美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āV第三区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日韩欧美国产丝袜视频|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16|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老牛| 国产精品麻豆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年人毛片在线99|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国产va高清cabal | 比比资源先锋影音网|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性色av|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人妻乱交手机在线播放| 国产tv不卡免费在线观看 | av国产免费在线播放| 变态另类手机版av天堂看网 | 在线永久看片免费的视频| 国产91对白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久久av| 亚洲精品天堂日本亚洲精品|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2020| 扒开非洲女人大荫蒂视频| av天堂网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最新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国在线| 夜爽8888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国产毛片精品av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精品suv|